成立5年这家企业帮千款车变身智能车,今帮比亚迪奇瑞9款车上市

文|AI财经社唐煜

编|赵艳秋

9款车型,将在年内上市。创业5年的智能驾驶技术企业MINIEYE,在2018年迎来规模化落地。其自主研发的L3以下高级驾驶辅助类产品,已进入汽车前装领域,和比亚迪、众泰、奇瑞、东风柳汽等乘用车和商用车主机厂以及多家Tier 1企业达成定点合作。

成立5年这家企业帮千款车变身智能车,今帮比亚迪奇瑞9款车上市

MINIEYE还宣布正在与新加坡-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联盟(SMART)开展L3级及以上的自动驾驶相关合作,预计于2019年实现商业化落地。

SMART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新加坡国立研究基金共同成立的研究机构,专注于Future Mobility的分部位于新加坡国立大学。早在2014年,其就成为新加坡当地第一个公开测试无人车的团队。

自动驾驶领域里,有两条主要的路径去实现汽车自动化:一是直接去做L4、L5级自动驾驶;一种是从L1、L2级起步向高级别渐进式发展,MINIEYE属于后一种。在L1、L2级别的产品已实现商业化的基础上,MINIEYE开始在L3以上自动驾驶布局。

在今年的CES展上,MINIEYE首次展出了前装产品X1。这是一款车规级主动安全产品,除了拥有前向碰撞预警、车道偏离预警、前车监控预警、城市前车碰撞预警等功能之外,还新增了行人碰撞预警以及交通标志识别等功能,进一步保障驾驶员和车辆的安全。MINIEYE X1支持与毫米波雷达融合,功能扩展到自动紧急刹车。

MINIEYE联合创始人兼CEO刘国清介绍,X1能够应对大雨、夜晚低光、异型车、高温、颠簸等复杂工况,整机功耗小于3瓦,能够在炎热的环境下同样稳定工作。

成立5年这家企业帮千款车变身智能车,今帮比亚迪奇瑞9款车上市

(MINIEYE联合创始人兼CEO刘国清)

基于这些优势,MINIEYE已经牵手数家前装客户。刘国清透露,和乘用车主机厂的合作年内就能实现批量生产,已定点3款车型。商用车已获得6个车型的定点,目前已经量产供货。刘国清表示,MINIEYE的小目标是今年年内定点15款车型。

MINIEYE也在后装领域持续发力。自去年11月的ADAS产品M3量产以来,MINIEYE已经获得数万套订单,装配车辆遍布全国29个省市。今年MINIEYE进一步丰富产品矩阵,推出了内视产品——驾驶员行为监测系统F1,以及M3的升级版本M4,在原有功能上增加对行人、交通标志牌的识别和驾驶员行为监测系统,并开通数据平台服务。

后装客户除了对产品性价比的要求外,还希望产品的安装速度快、适配车型广等等。MINIEYE自主研发的安装工具,让安装人员不再需要笔记本电脑和笨重的标定板、花二十分钟就能安装一台设备。相比较市场上同类产品的安装大约需要1到2小时,MINIEYE能够为客户节省更多人力开销和时间成本。另外,MINIEYE的产品能够适配超过1000种车型,支持非破线式安装。

成立5年这家企业帮千款车变身智能车,今帮比亚迪奇瑞9款车上市

(MINIEYE联合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吴建鑫)

自动驾驶未来的普及依赖汽车控制、人工智能算法、传感器、芯片、高精度地图、人机交互等技术的发展。MINIEYE联合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吴建鑫表示,MINIEYE过去5年一直在冷静积累关键技术。而数据积累的工作,自创业初期已经持续了44个月,目前积累的标注数据里程超过1300万公里。这也帮助MINIEYE在一些本地化场景里的性能表现优于国外的产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