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了還是晒黑?關於防晒你需要知道的七件事

說陽光是美容大敵,更正確一點的說法是紫外線才對。紫外線除了會讓皮膚曬黑之外,還可能導致皮膚老化、曬傷、出現雀斑,嚴重更會引起皮膚癌。因此做好防曬就是保持健康白暫肌膚的必由之路。

UVA、UVB、UVC有什麼區別?

紫外線是出現在任何一個角落的光線,是觸不到、看不見的。它可分為UVA、UVB和UVC,各自對皮膚造成的傷害程度不同。

擦了還是曬黑?關於防曬你需要知道的七件事

  • UVA皮膚衰老元兇:UVA的波長最長,地面95%以上的紫外線都是UVA。UVA的穿透力非常強,能深入皮膚真皮層,破壞膠原蛋白及彈性纖維,因此引起色斑、皺紋,並加快皮膚老化速度。
  • UVB皮膚曬傷元兇:中波長的UVB產生的熱能很快使我們的皮膚髮紅及曬傷,讓黑色素細胞增加,亦是致癌的主要原因。
  • UVC暫時未有大威脅: UVC波長最短但能量最強,對皮膚造成的傷害最大,萬幸的是絕大多數UVC已被大氣層中的臭氧層隔離。

SPF和PA是什麼?

擦了還是曬黑?關於防曬你需要知道的七件事

即使你每天都使用防曬產品,但可能對以下這些字符一知半解。以SPF15 PA++舉例說明,SPF是防曬係數,用來度量防曬產品的防護UVB能力,15是防曬指數,如果一個人原本在10分鐘就會被曬紅,使用了SPF15的防曬產品,就可以將被曬傷時間延長15倍,即150分鐘後才出現。而在亞洲普遍以PA值來表示產品防護UVA的能力,延緩皮膚被曬黑的指數,通常以+、++、+++來表示,加號越多表示其防護UVA功能越好。


防曬產品的係數是否越高越好?

擦了還是曬黑?關於防曬你需要知道的七件事

其實不應該只看數字來判斷,而是根據個人膚質和不同場合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在考慮防曬產品成分和係數時,若產品只標有“SPF”,是不對抗UVA的,只有同時標有“PA”值的才可以。然而,不同國家在標示上也會有區別,若防曬產品標示上有“Broad Spectrum”,也代表能同時有效阻隔UVA和UVB。那若選擇SPF100的防曬產品豈不就可以維持一整天了?事實上,使用SPF30至50的防曬產品已可阻隔約97%至98%的UVB,而SPF100則只阻擋99%的UVB,效果沒有太大差別。若屬於一般膚質,日常使用SPF20至30、PA++的防曬產品就足夠了。


防曬應放在第幾個護膚步驟?

擦了還是曬黑?關於防曬你需要知道的七件事

防曬產品永遠都是在完成所有護膚步驟後,在底妝產品前使用,原因是若先塗防曬品再塗護膚品,護膚品成分會稀釋並破壞防曬品在皮膚上形成的保護膜。為了不讓後續底妝產品稀釋防曬功效,可選用含防曬成分的粉底。而防曬係數是不能累積計算的,即使塗了三樣有防曬係數的產品,也只會計算數值最高的一款。若只擦有防曬功能的化妝品,因當中的防曬成分不多,都可能令SPF降至10以下,建議最好還是在化妝前先塗上防曬產品。


防曬產品何時塗?何時補?

建議在出門前20至30分鐘就應塗上防曬產品,另外塗防曬一定不要太節省,但塗得太厚會堵塞毛孔,塗得均勻才最重要。建議,在室內每隔三至四小時就應補塗防曬產品,室外則是每隔兩小時,若進行水上或戶外活動,更應頻繁地補塗,也可選擇有防水功能的防曬產品。一般來說,帶有防水功能的防曬產品,也只能在水中維持40分鐘或80分鐘。


防曬是化妝品還是護膚品?要卸妝嗎?

防曬屬於護膚品,但是是否需要卸妝則看防曬類別。若你只用了有防曬係數的乳霜,用潔面產品清洗即可,但若配搭了有防曬係數的粉底、BB霜,甚至有防水或抗汗功能的防曬品,只要有防水、潤色效果的產品都需加上卸妝產品來做雙重清潔。


在室內沒有直接接觸陽光,是否不需塗抹防曬?

不是,燈泡、燈管等媒介也會釋放紫外線,而且即使是陰天或室內地方,部分紫外線仍可穿透雲層或玻璃照射到皮膚,而早上10點至下午2點時紫外線最強的時段,所以每天都必須塗上防曬產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