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樂》之雅,“不圖為樂至於斯”!


《韶樂》之雅,“不圖為樂至於斯”!

  • 一、孔子聞韶。
  • 《論語·述而第七》:“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
  • 那麼,孔子為什麼只在齊國聞到《韶樂》?
  • 傳說在中國遠古虞舜時期,有一種叫做“韶”的樂舞,又稱“瀟韶”。因韶樂有九章,故亦名“九韶”,是一種非常高雅的樂舞。
  • 據當今學者考證,“《韶》本東夷之樂(《齊國[韶]樂的形成與發展》《管子學刊》2002年第二期)”。《孟子》載:“舜,東夷人也”。《禮記·樂記》鄭玄注:“《韶》,舜樂名,言能繼堯之德”。《漢書·禮樂志》:“舜作《韶》”。
  • 可見,《韶》與東夷俗樂有一定的淵源關係。周立國,用《韶》作為祭廟樂,故被視為宮廷大樂。姜太公封齊,作為周之宮廷大樂,當然也要隨之帶入齊國,《韶》又得到了接觸其母體的機會。這是因為,姜太公入齊,以“因俗簡禮”為基本國策,其下歷代君主多繼續執行其開放務實的政策,故而宮廷與民間,沒有象周王朝那樣森嚴的界限,更加有的君主厭宮廷樂舞而喜歡俗樂。齊景公就曾說:“寡人更好俗樂”。《史記·孔子世家》載:魯定公二年(元前500年)齊魯夾谷之會,齊國所帶參加大典的樂舞就是俗樂(萊樂)。齊國用俗樂作為諸侯會盟大典用樂,可見齊對俗樂的重視。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韶》樂受到了當地俗樂的影響,而吸收了新的素材,塗上了地方色彩。也正是由於《韶》具備了齊國地方風貌,齊國君主們使用它的場面也隨之擴大,不僅用於祭典,還用於迎賓、宴樂等等。《離騷》“奏九歌而舞韶兮,聊暇日以偷樂”,就可說明屈原在齊國,受到了包括《韶》在內的隆重接待。
  • 《韶》入宮廷而成為宮廷雅樂,再接觸俗樂而又雅俗結合,從而更突出了樂舞的表現力,更增加了藝術魅力,因而更臻完美,這是必然的結果。所以,孔子當看到齊國化的《韶》樂時,當然就不足為怪了;當見到韶樂時,便情不由衷地贊曰:“《韶》盡美矣,又盡善也”。

  • 那麼,孔子聞韶,到底在何處?
  • 現位於今山東省淄博市齊都鎮韶院村北,為一處規模不大的淡灰色仿古建築。門內北牆正中鑲嵌著一方石碑,碑上隸書大字題曰“孔子聞韶處”。民國9年《臨淄縣誌》載:清嘉慶時,於城東棗園村掘地得古碑,上書“孔子聞韶處”。後又於地中得石磬數枚,遂易村名為韶院。石碑左右,分嵌兩方石刻,比碑略小。左邊一塊為“舞樂圖”,上刻二人席地而坐,一人執管橫吹;另一人居右,端坐正視,似乎全部心神沉入美妙的藝術境界中,當是孔子在欣賞音樂;下刻兩個美女,長袖飄帶,翩翩起舞。右邊的一塊為“韶樂及子在齊聞韶”簡介。
  • 到春秋時期,韶樂在齊國仍然盛行。故而魯昭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17年)孔子入齊,在高昭子家中觀賞齊《韶》後,由衷讚歎曰:“不圖為樂至於斯!”,“學之,三月不知肉味”(《史記·孔子世家·述而》),留下了一世佳話。
《韶樂》之雅,“不圖為樂至於斯”!

  • 二、韶樂“再生”。
  • 韶樂,史稱舜樂,為上古舜帝之樂,是一種集詩、樂、舞為一體的綜合古典藝術。曾有“孔子聞韶樂,三月不知肉味”的典故。
  • 《韶樂》集身於詩、樂、曲、舞為一體。
  • 樂舞:韶樂所使用的樂器是嚴格按文史考證作為遠古至明、清宮廷雅樂《韶樂》所使用的樂器製作演奏的。使用的樂器有甬鍾、四虎縛鍾、歌紐鍾、歌縛鍾,編馨銅鼓、木鼓、陶鼓、建鼓、懸鼓、鼗鼓、雷鼓、路鼓、靈鼓、古琴、古箏、古瑟、蕭、笛、排簫、 壎、笙、枳、缶(4種)、石、相、鈴、土號、角共36種200餘件。
  • 舞蹈——長袖舞、羽毛舞、牛尾舞和武舞即盾牌舞。 詩、曲:《韶樂》的研究開發人員從韶山山歌隱含韶樂原形的影子中、在瀏陽古樂中開創出現代《韶樂》曲目。
  • 第一曲:韶韻。序曲音樂是古樂器壎、箏、鍾、磬等構成的肅穆、典雅、神秘,能把人們帶入一種神秘莫測的時空隧道之中,盡情領略古典音樂的魅力。
  • 第二曲:祭祀、狩獵。反映大舜南巡之前,韶山作為一個苗、漢聚居之地,戰亂頻繁,生活動盪。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精神追求寄託於神靈。
  • 第三曲:有鳳來儀。反映舜帝南巡,征服南方三苗。途徑韶山,看到這裡風光綺麗,山青水秀,覺心曠神怡。於是命侍從在此安營紮寨,演奏起和成韶樂,優美動聽的音樂引來了鳳凰,霎時百鳥和鳴,呈現一派繁榮昌盛的景象。後來在與苗民交戰時,舜帝用過人膽識和撼人氣魄,以空靈婉轉的韶樂征服了苗蠻,化干戈為玉帛。當舞臺上死一般沉寂時,一束追光照亮了舞臺一角,一位雲中仙女吹著排簫,清新動人。清脆的鐘、磬奏響了,隨著音樂的韻律,沉睡的山民甦醒了,伴著鼓點的節奏翩翩起舞,血雨腥風的戰場變成了歌舞昇平,民族團結的搖籃,一派太平盛世景象。
  • 第四曲:南風歌。反映人們生產勞動的情景。相傳南風歌由舜帝作詞:“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慍兮;南風之時兮,可以賦吾民之財兮”。意思是:南方吹來清涼的風啊,可以消除人民的怨氣啊;南方吹來及時的風啊,可以增長人民的財富啊。歌詞中可以看出舜帝對人民疾苦的關心。
  • 第五曲:關睢。本曲描寫的是一個古老的愛情故事。它也是《韶樂》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的素材源於最古老詩歌——《詩經》中的《關睢》:“關關睢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第六曲:湘夫人。本曲描述了一個悽美動人的愛情故事。傳說堯帝將自己的兩個女兒娥皇、女英許配給了他最喜歡的舜帝,自此三人如影相隨,恩愛有加。舜帝十分關心國家,經常外出巡視。當他到南方巡查時,不幸駕崩於蒼梧,葬在九嶷山。二妃聞訊後,在湘江邊哭得死去活來,她們把眼淚不時地揮灑在竹子上,竹子全身便掛上了斑斑點點的眼淚,變成了南方的斑竹,最後,她們跳入江中為舜殉情,化為湘祀女神。
  • 第七曲:雲水。本曲原是一首古琴曲,相傳南宋末年著名詩人郭楚望,出於對當時異族的侵略無能為力,立於瀟湘水畔,北望九嶷,洞庭被雲霧所遮有感而發。現重新解讀這部作品,旨在讓大家更多的領略洞庭、瀟湘之美麗,去感受水光雲影、煙霧繚繞之神奇。
  • 第八曲:缶韻。古代素有“擊缶而歌”之說。此曲主要講述的是古代勞動人民自娛自樂,與世無爭,有如世外桃源的生活狀況。此曲歌出自古代詩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我勞我息,自飲自食,爾等堯者與我何及,帝力與我何有哉” ?
  • 第九曲:卿之歌。它是明清兩代重要的宮廷雅樂。它是離現存最近的韶樂。它表達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其中有一首歌詞出身古代詩歌:“卿雲爛兮, 縵縵兮!日月光華,旦復旦兮”!
《韶樂》之雅,“不圖為樂至於斯”!


《韶樂》之雅,“不圖為樂至於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