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高考生跳樓自殺,“高考決定命運”這種說法需要被推翻嗎?

劉國東

大實話:考生自殺是他自己的問題,跟高考無關,並且高考確實很大程度上決定命運。

其實每年高考都會有一些學生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而選擇跳樓自殺的現象發生,這早已經是屢見不鮮了。但是,我們不能把這種跳樓的原因歸結於大眾對高考決定命運的認識,而更多是自殺者個人原因多一些。

高考確實決定命運

其實我們這一生能夠改變命運的機會並沒有幾個,首先來說,我們出生的時候,其實命運已經決定一大半了,雖然這句話很多人不願意接受,但是這就是事實。

舉個例子來說,我和王思聰都是八零後,但是,王思聰那種程度是我一輩子都達不到的,這就是本命,我們甚至連選擇的機會都沒有。

當然,“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對於普通人來說,我們其實還有幾次能夠決定命運的機會:求學、就職、結婚。(所以,你現在明白為什麼有的明星一般都會結婚很多次了吧。)

但是,就現在的社會環境而言,如果我們沒有進入一個好的學府,那基本不會有好的工作,當然,就更少有機會找到一個高質量的配偶。所以說,高考確實決定普通人的命運。

自殺是一種極其自私的行為

然後,我們再來談這個學生自殺的問題。從“叢林法則”來說,我們這個社會就是優勝劣汰的,這是任何社會都存在的競爭機制。而這些學生,現在承受不了高考的壓力而選擇走極端,那隻能說明是自己無法適應這個社會,這種學生也不值得可憐。

因為他們選擇走極端的原因不是因為高考,本質上是因為壓力大。但是,我們必須清楚,就是沒有高考,我們這個社會還存在更多比高考壓力更大的事情,並且他們以後還得面對。

而高考這個事全國也有幾百萬和他們一樣的學生在面對,為什麼人家沒事,就他矯情?說難聽一點,就是他們現在沒有因為高考而選擇自殺,以後還是會因為其他事而走極端。

但是,他們只是想到了自己一走了之全身輕鬆,卻沒有考慮到辛苦養育他們二十多年父母。從現實角度來說,20多年的金錢付出完全喪失,說難聽一點,早知道是這樣,真不如存銀行了。而從感情角度來說,白髮人送黑髮人,這無疑是對父母最大的精神摧殘,是父母一輩子抹不去的傷痛。

如果沒有高考這個上升渠道,可能很多人一輩子都不會有逆襲的機會,所以說,高考就是決定命運。當然,如果真的是沒考上,那再說其他途徑;雖說,360行,行行出狀元,只是丐幫幫主與七品芝麻官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有理有據,實話實說,關注:大實話。讓我們一起用理性的視角看世界。


大實話

不要把命運維繫在一紙文憑上\r

\r

這樣的消息令人悲痛,是過高的高考期待,把他們逼上了絕路。不要認為高考考上好大學就前途光明,也不要認為高考失利(沒考上理想的大學)就前途灰暗,於是下定目標,非考上某個學校不可,這會導致嚴重的心理壓力,直到最終崩潰。\r

\r

近年來的考生自殺問題,大部分發生在復讀生身上。通常,復讀生面臨更大的心理壓力,他們復讀的目的,就是要考上更好的大學,如果複習不見效果,就可能心生絕望。對於那些反覆復讀的學生來說,年齡在增長,家庭經濟壓力大,復讀無果會感覺前途灰暗。\r

\r

這是高考改變命運給他們帶上的枷鎖,有人說,高考考上大學已改變不了命運,但考不上大學一定改變命運。這其實誇大了落榜、失利對人生髮展的影響。高考考一所一般的院校,包括高職高專,就一定比重點大學差嗎?並不一定,不能非重點不讀。即便沒有考上任何學校,也可以參加技能培訓,學一門手藝,自食其力,甚至可以創業。\r

\r

我國社會還存在一定的學歷歧視和勞動歧視(把職業、勞動分為三六九等)不假,但不得不說,社會已經更崇尚技能,有一技之長的人,比只有一張文憑的更吃香,已是現實。問題在於,有一些人有牢固的高考命運觀,有學歷和勞動的自我歧視,即自己瞧不起所謂的“低學歷”,以及”低人一等”的職業和勞動,這不願意學,那不願意幹,這就把路堵死了,這是升學教育對成才價值觀的扭曲。這些人就是考上大學,也可能變為啃老族,因為不願意從事某些職業,寧願被父母養著。\r

\r

我一再說,當高等教育已經進入普及化時代,社會必定進入能力社會,必須以能力提升作為主線來規劃自己的學業發展,不要把自己的命運維繫在一紙文憑上。腳踏實地提高自己的能力,比什麼都重要,上大學其實也是提高能力的途徑之一。\r


熊丙奇看教育

教育是我的主業,我來說說自己看法。

2018年高考第一天,河北平泉就發生高考生跳樓,這個年輕的生命逝去,實在讓人痛心。

事實上,為高考而輕生的悲劇,這不是第一例,相信也不會是最後一例。

“高考決定命運”的說法,已經根深蒂固,深入國人的骨髓,不是說推翻就能推翻的。

高考實際是社會激烈競爭的一面鏡子,也是18歲的孩子第一次面臨的慘烈挑戰。

成王敗寇,自然有人笑,也有人哭。

高考是社會體制的重要一環,承載著鑑別人才,篩選人才的功能。

從歷史的角度看,隋朝開始的科舉制度,流傳幾千年。范進中舉發瘋,孔乙己秀才都撈不到,只能在嘲笑聲中孤獨死去,這是科舉制的典型案例。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的觀念,已經變成血液,在國人的身體裡流淌。而高考,只是科舉制的變相延續。

只不過,科舉制是官員的選拔,一舉高中,即升官發財,雞犬升天。

而現代的高考,正有意識的淡化功利色彩。大學由精英化教育,通過擴招,實現高等教育的普及化,本科的招生比例,上升至40%左右。然而,依然有60%的孩子與高校無緣。

這就意味著,這些孩子要接受淘汰的命運。

在現實中,“高考改變命運”這話並不假。很多底層的孩子,通過高考,實現了人生的逆襲。而大部分沒有考上985,211的孩子,在社會就業中,因為沒有文憑的敲門磚,而被受到歧視,被拒之門外。

很多沒有文憑的人,一生掙扎在社會的最底層。

在赤裸裸的現實面前,每個人為高考拼搏,想改變命運,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在今年975萬的考生中,出現承受不了壓力而崩潰自殺,這是個例,既是偶然,也是必然。

我們不得不承認,人類也必須遵循叢林法則,大到國家,小到企業及個人,都在遵循物競天擇、優勝劣汰的規律法則。

高考生自殺,固然和高考的重要性有關,但也和考生個人的心理素質,抗壓能力,身體抑鬱疾病有關。

至於預防高考生自殺,建議學校完善心理教師的配備,強化心理疏導,強化抗挫折的教育。有的學校比如衡水中學,所有樓房按照防護網,學校搞得像個鐵籠子,這完全是“治標不治本”的可笑措施。

如果因為個別考生的輕生,而否定高考的重要,是有失偏頗的。

試想一下,如果取消高考,回到六七十年代那沒有高考,“讀書無用”“零分大學生”的社會,這對廣大的考生也是極不公平的。

過去的慘痛教訓不能忘記,歷史不能開倒車。

時代在發展,高考只能在與時俱進的改革,讓高考更順民意,更得民心。

改變高考“一試定終生”的體制,淡化高考的選拔功能,讓高等教育惠及更多的孩子。

總之,“高考改變命運”的說法,無需推翻,也無法推翻。


小李滔滔

高考不決定命運,科舉才真的決定命運。

范進中舉的故事,大概每個高中生都知道,那就讓我們先問一下,為何范進會瘋?

舉人的特權。

1、免除賦稅和徭役

2、見到縣級官員可以不跪

3、可以領少量俸祿

4、刑不上舉人。如果不能革除舉人功名,那麼不會被嚴刑拷打。


不要小看免除賦稅和徭役。在古代,賦稅和徭役這兩條是普通百姓頭上的大山,這兩條義務會讓你想靠勤勞致富改變命運,那純屬做夢。古代的公共工程都大多是無償勞動,還得自帶乾糧,連飯都不管的。


乾隆二十一年有官員求免差傜,乾隆駁斥說:“我朝百年以來,薄海編氓,從無公旬徭役,所有守夜、開溝、栽樹、修堰等事,乃民間自為保護、相友相助之誼,如江西、湖廣等省沿江堤堰,民間自為修防甚多,何得謂之差徭”。按乾隆的意思,這些事兒,並不是公家攤派的差傜,都是民間的互助行為。流氓邏輯,無此為甚。


想一想,如今夏天到了,為了防洪,所以你就得去堤上自帶乾糧幹活,而舉人就不用去了。總之,舉人免除了所有公共責任和義務


而舉人免除賦稅,就衍生出田產投獻行為。

什麼是田產投獻?

即,我將自己的田產投獻給舉人,這樣我就能不給朝廷交納田賦,只需將部分田賦交給舉人就行。即舉人因為擁有免除賦稅的特權,就能用這個特權尋租,所以一個人中舉之後,不到三五年就能成為地主,就源於這種投獻行為。簡單說,舉人獲得了

灰色的截留朝廷田賦的特權。


如何正確面對高考—— 能力越大責任越大

首先,我要恭喜那些考上985的青年。你們是中國社會的精英,這是毫無疑問的事情,因為你們是2%,是當年高考學生中的前2%。但請你們記住,能力越大責任越大。

考上985,不等於就可以馬放南山,萬萬不要應了這句話,我的智商巔峰就在高考那三天。前面的路還遠著呢。


剩下的98%。

金字塔的底層永遠比上層龐大。985學校只招2%的學生,這意味著98%的學生無論如何是上不了985的。這裡不再詳述大學等級、專業和所在城市,對個人的影響。讓我們跳出狹小的個人層次,上升到社會的宏觀層面。

一個社會必然會有階層分化,但呆在金字塔下面如果也能過得不錯,那是否願意爬到金字塔上面去,則取決於個人的雄心壯志了。



只有當金字塔下面根本不是人該呆的位置,同時統治階級又開了一道小門,讓少數人能通過這個門,成為新統治階級。通不過這道門的人,的確就是失敗者。通過了這道門的底層士子,就是勝利者,就是逆天改命成功。但那些改命不成功會怎麼辦?


當年,黃巢科舉失敗,他寫了一首詩。


而今時不同往日。今天,是不上985也能過有尊嚴的生活的時代。

有能力願意承擔責任者去985,他們因為對社會貢獻更多,因此得到更多資源,也不是什麼想不通的事,只要他們能把整個社會的福祉不斷提高就行。。

當然,如果你願意承擔更多責任,那就算沒上985,也攔阻不了你報國之心,不是麼?


三思逍遙

高考的目的是為了什麼?

馬斯洛的人生需求層次理論,我們每時每刻都在為安全感而努力,嬰兒出生時候為了吃上一口奶,兒童時期為了一件玩具,少年時期為了追求時尚刺激,青年時期為了甜蜜的愛情,這些需求在各個階段都有不同,但是都是為了生存空間的價值。

為了實現安全感,我們會有各種幻想,成功的時候妄想輝煌,失敗的時候痴迷一切重來,得到的時候想到付出應有的回報,失去的時候想到了付出代價。這些美好的忘情水可以讓覆水難收,這些自我的安全感讓我們幸福,這些成長的經歷形成了記憶的印痕,等待著在一個相似的場景裡我們的慾望粉墨登場。

高考很多年以後,我們有時候還在夢中驚醒,自己奮筆疾書的時候,突然考試鈴聲響起,我們的試卷還是一片空白,接著我們想到了自己落榜了,自己不得不到血汗工廠去出賣勞力,接著娶了一個不如意的人,生了不如意的孩子,我們的人生一片迷茫,這個時候我們全身冰冷無力,彷彿墜入了地獄一般,誰能擺渡我們的靈魂呢?

我們為什麼感覺自己失去了一切呢?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物質的客觀反映,我們周圍的人就是這樣的人生,我們沒有顯赫家世可以讓我們擁有特權,所以我們在同一起跑線上。我們被歸類了,歸到了大多數人的一類,在平凡的世界裡尋求平平安安,靜靜守候百年孤獨終老一生。事實真相果真如此嗎?我們真的在失去了高考後,變成難以翻身的鹹魚了嗎?

央視做了一個調查,調查了商界領袖和精英階層人士,後天能力與學歷的關係,事實證明學歷學位認證的只是一個人技能,而獲得社會認可的成功需要後天的能力培養,這種能力的培養取自於我們的內心深處強大良知,600多年前的王守仁在貴州龍陽洞悟道,他發現了人最強大的力量來自於內心,當週圍光怪陸離人和事讓我們不知所措的時候,我們需要聽聽內心的聲音。世界著名荒野求生專家比爾有一次到亞馬遜熱帶雨林中探險,那裡地形複雜,毒蟲猛獸出沒,現代化通訊設備統統失靈,他需要一個印第安土著做嚮導,印第安土著嚮導總是在走一段路後停下來跪下來,雙手交叉胸前,閉上眼睛,開始祈禱,比爾覺得他是在裝神弄鬼問他能不能不要浪費他的時間,可是接下來印第安人仍然重複祈禱舉動。比爾的熱帶雨林冒險遊戲進展很順利,他請印第安嚮導吃飯,飯桌上聊到了一路上嚮導的儀式,印第安人說出了實情:他是在呼喚自己的靈魂,他們的祖先告誡他們,走再遠的路都不要弄丟自己的靈魂,靈魂在回家的路就在眼前。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祖先告訴我們修身,讀萬卷書 ,行萬里路是為了傳承自己的基因,傳遞自己的基因讓父母看到子子孫孫無窮盡,強大的基因成就了輝煌家族,偉大的家族復興了強大國家,強大的國家維護了四海昇平!如此而已,北京聚集了我國幾乎所有的985和211,深圳人靠著創新與努力讓這些985和211趨之若鶩的過去建立自己的分校,他們帶著驕傲而來卻發現世界一流大學早已經搶灘登陸了,香港大學深圳校區的第一任校長曾經說過自己的經歷,他是一個落榜的高考生,靠著自學考試一步步走向今天,自己的天資落後於人,後天比自己努力的人也很多,不過他始終堅持做好自己,他想要的只是更好的自己。

更好的自己,扎克伯格的故事,喬布斯的故事,我們可以說那是發生在世界上最發達的超級大國,那裡有完善的社會保障可以有更多的機會,是這樣嗎?你確定你不在相信童話裡故事了嗎?聯合國與世界銀行統計報告美國擁有5000萬貧困人口,這些貧困人口是按照世界標準評定的,可以想象私有制社會里兩級分化,喬布斯與扎克伯格們都屬於5000萬中一員,還有就是特朗普的祖父輩,他們沒有放棄自己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他們成功了!我們自己人,阿里巴巴的馬雲,京東商城的劉強東更是如此。

高考的目的是為了什麼呢?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那是梁武帝為了吸引人才的廣告詞,我更願意相信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

那麼,如何讓我們勇敢的心可以有處安放呢?我們沒有比干的七竅玲瓏心,很多人是玻璃心,我想我們需要科學研討人才評價標準,我想我們需要複合性的人才體系,我想還是問問自己的內心吧!收拾好心情,重心出發!











唐俊龍55398571

難道這個世界對於你來講,真的生無可戀嗎?你有勇氣自殺,就沒有勇氣生活下去嗎?

自殺是一個人最不成熟的表現,最極端自私的表現,這種極端自私可能有來自家庭的壓力,更有來自於自己對生活失去了信心。

生活中有幾種人最被人瞧不起,一種是動不動就想自殺。一種是整天抱怨社會抱怨命運的不公平。還有一種是人生最重要關頭還能忘事。

這種動不動就想自殺的人,性格有嚴重的缺陷,即便今天不自殺,沒準哪天也會做出極端的事情來,所以這種人最不值得人同情。

這種最關鍵的時候還能忘事的人,比如考生走錯考場而耽誤高考,說你是馬大哈吧可能你覺得不服氣。說你是思想上極端不重視,還真是那麼回事兒,高考有可能是一個人改變一生命運的非常關鍵的時刻,在這個重要的關節點上,你居然還能走錯考場?可見你對自己人生大事也並不很重視,這樣的人怎麼能成就事業呢?

高考改變命運說,有時候有點道理。古人講,學而優則仕。特別是對於農村孩子來說,既沒有家庭背景,又沒有社會背景,高考不就是改變命運的一次機會嗎?

當然,也不乏沒有參加高考而獲得成功的人士,但這畢竟是少數。在科技如此發達的社會,沒有知識,改變自身命運的幾率太少了。

高考成功並不一定就能改變你的命運,但是你的命運從此會跟以前有不一樣的精彩。

對家長來講,不要給孩子太多的壓力,小學的時候逼一逼還是有好處的,能夠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到了初中、高中階段,可能更多的是提醒和理解。

一個健全完整的人格不僅要有著良好的體魄,還有健康的身心,能夠抵抗來自家庭社會的各種壓力,抗壓的人生才是一個堅強的人生,我們一起努力。



章醫辦小秘書

當然 ,這些悲劇,多發生在家庭並不幸福的基層,誰見過土豪的孩子跳樓?一個還未完全成長起來的孩子,家長別把一切都壓在孩子身上,孩子餓不死的。你不能給予孩子的,孩子沒有強求,也彆強求孩子啦,很多原因,是家長把孩子推下去的。

高考決定命運,這種勢利觀點,不知道來自那些人的學說?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每個學校培養孩子,需要均衡發展,鼓勵有特長的孩子。社會不是把孩子逼成死讀書,讀死書。拿一紙文憑代表孩子,是讓孩子做自己喜歡做的。讓孩子思想健康,才是學校最根本的責任和義務。

一個年輕的生命走了,是誰害了他?一個經濟狀況一般的家庭,要看一個孩子讀完高中,對家庭的影響是其他人不能理解的。首先家長有壓力,而家長又把這種壓力傳遞給孩子。真是把孩子逼上梁山。家長也許因為自己是好心,就沒考慮過後果。悲劇來自人為,孩子在無奈中,揹負著爸媽的願望,永遠踏上不歸路。

應該清醒點,家長是孩子的主心骨,他們實在無法完成爸媽的任務,家長還有怨言嘛?孩子無力擔當的重負,爸媽接過來吧,你的孩子很優秀,要給孩子最開心的笑,讓孩子得到尊重。爸媽的苦,孩子理解,給孩子一個空間,他們會勝任的,孩子能把自己的一生過得多彩,何必要指導孩子一個方向,讓他們迷失自己呢?

孩子們需要老師家長的認可,你們應該牽緊孩子的手,而不是把他們推下高樓。看到消息,總有一種,你雖沒害孩子,孩子卻因你而死的感覺。是壓力還是缺少理解?孩子的心靈是脆弱的,別打碎孩子們的夢想,讓孩子找到自己的目標飛翔,才是成功的教育,稱職的家長。一個年輕生命的離開,不是找原因的問題,是學校家長真正引以為戒,把自己善良的願望,合理分配給孩子,而不是把孩子逼上絕路。


白這個顏色

筆者不贊同這個觀點,對於寒門學子來說,高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改變人生命運的重要分水嶺!

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這樣的學生,承受不了高考的壓力,那麼即使到了社會,他也承受不了人生賦予他的其他責任,所以這不是高考的過錯,而是他的心理太脆弱了!

我們不能因為飛機出現意外事件而不坐飛機,不能因為開車會發生交通事故而不開車,不會因為做手術會有意外風險而不看病就醫,也不會因為北大才子賣豬肉而不去北大就學?如果真的有人那麼做,那就真是因噎廢食,腦袋有問題了!

對於寒門學子來說,除了自己的努力而外,拿什麼與其他“那些”同學競爭?“那些同學”,即使考不上大學,憑藉祖蔭,一樣可以一生衣食無憂,過得悠遊自在;也可以憑藉各種資源,讀個在職文憑,一樣可以混得風生水起!而寒門學子,如果考不上大學,意味要重複父輩的一生,曾經的一則公益廣告裡的放羊娃的人生就是真實寫照,“放羊--賣錢--娶妻--生娃--放羊”!

因為高考,至少我們有了與他人競爭的平臺,至少有了實現人生逆襲的機會,即如美國前總統奧巴馬,如果沒有讀大學,那麼他也不可能成為美國總統!

孟子說的好,“勞心者治人 勞力者治於人”,這句話到現在仍然“放之四海而皆準”。所以,平凡如你我的普通人,千萬不要受他人忽悠,而放棄了自己的學業,放棄了孩子的學業!君不見,大城市的學區房動輒以千萬計,口袋滿滿的那些人都那麼重視孩子的教育,我們普通人有什麼理由不重視教育呢?


打虎拍蠅

現在的高考早已經不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時代了,據統計,現在的高考錄取率已經超過80%,再加上出國留學的,以及其他不參加高考的情況,實際的錄取率可能要超過90%,也就是說,現在的高考不是考上考不上問題,而是考的好壞問題,能不能去上好學校問題。

現在因為高考跳樓的學生,我不知道是因為什麼原因而尋短見,比如參加三次高考的這位學生,之前的兩次是沒有考上還是沒有考上好學校?從結果看,他可能是沒考上,咱們說一句冷酷的話,這個孩子根本就不是讀書的料,因為如果連三本甚至大專都考不上,也就是說,他在9000多萬考生中,排名在8000多位了,如果這都考不上,那麼再復讀就不會有大的起色,最好的做法就是不要再讀書了,360行,行行出狀元。

有的時候很大的悲劇就在於父母,是父母根本不知道自己基因以及自己的孩子幾斤幾兩,他們看見別的孩子金榜題名,自己眼熱羨慕,所以也逼迫孩子高考出名,但是因為種種原因,孩子不愛學習,不會學習,不得不學習,但是學不好,所以選擇了自殺,這就是這類悲劇一再發生的原因。

成功之路不止一條,我們做家長的不應該逼迫孩子只走這條路,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生活方式,一代自有一代的活法,父母不應更多的干涉孩子的生活,尤其是父母利用孩子為了完成自己的理想,而強加孩子身上。

高考在過去是可以改變命運的,比如我高考的時候,錄取率20%左右,考上中專也可改變命運,至少高考錄取,可以改變臉朝黃土背朝天的命運,一個農村孩子只有高考才能改變自己,而改變自己的概率是非常低的,這是優才教育,是精英教育。

現在的問題是,高考因為擴招,早已經是普及教育了,超過80%的錄取率,就相當於絕大多數的人都可以有機會上大學的,而在這種情況下,還考不上大學的,就不要再走這條路了。



韓東言

在我國,每年的高考都將決定一個考生甚至一個家庭的命運。對大家來說,這場考試的成績不僅事關考生在錄取大學的時候要和多少人,和誰在一個水平線上廝殺,也意味著考生即將和三年的同窗徹底告別,去追尋自己與眾不同的未來。 這已經不是一場純粹的考試,在考生12年苦讀的背後,這場考試還承載著太多太多的責任、夢想與憧憬。然而另一方面,我國教育長期以來執行的都是強度高、難度大的應試教育模式。考生“一卷定終身”,“辛苦刷題很多年,沒考好就回解放前”的打擊,簡直非同小可,部分考生或家長一時想不開,就採取了一些極端厭世的手段,企圖逃避現實。這折射出當前應試教育的一些弊端,並非心理素質差即可一言蔽之,而最能解決這個問題的,應該是生命教育。

應試教育最大的特點在於把成績本身作為唯一評判學生的方式。在這種導向下,學生們認為應該以高分和升學率為目的,學習要為了分數服務,為了考試服務。這也造成了學校以考定教的教育方式和對學生的高壓管理。學校取消各種藝術體育課程,延長早晚自習時間,週末補習等手段,直接加重了學生的課業負擔,剝奪了學生的睡眠和休息時間。學生從學校回到家中,還有望子成龍的家長為了分數進行強迫式教育,從幼兒園就開始趕場輔導,這樣的綜合教育不僅扼殺了孩子的創造力和想象力,還對學生的人格形成和心理健康產生了惡劣的影響。 每當考生的自殺事件被報道,在社會大眾短暫的關注和同情過後,自殺行為本身的關注度又會被更多新鮮刺激的新聞奪去。而且,大多數人眼中的自殺是他人的個人選擇,和自己不發生任何相關性,有的人甚至還認同自殺行為,認為這是一種自由的個人選擇,這樣的社會現象在直接或間接地侵蝕青少年對於自殺問題的觀念和價值判斷,使得一部分青少年面對人生重大挫折的時刻通過自殺來解決問題。——這一切都在警告我們:生命教育勢在必行,我們應當教會青少年珍愛生命、尊重生命、欣賞生命,把生活本身作為活下去的目標。

生命教育強調生命的價值,有助於青少年在面對社會繁雜的思潮之中,運用價值理性來審視從家庭生活、社會生活或個人經歷中所形成的一些價值觀念,篩選出正確的價值觀。 有了正確的價值觀,學生們面對人生的艱難時刻,能夠做出理性的判斷,並擁有理解、選擇和反思的能力。當年輕的孩子們面對一些人生不幸的時刻,就能夠接受現實,平靜對待,並在冷靜後自主沉澱下來,重新振作,重構價值合理性,找到人生的意義感。 在夢想受挫,心灰意冷的時候,考生和家長無法接受現實所造成的心理打擊,不亞於遭遇滅頂之災,全社會應當給予他們更多關愛。那麼,面對自殺傾向明顯的青少年,我們應該給他們何種援助呢?

首先,從學校教育的角度,校方應當加強對學校學生心理健康的關注,培養學生抗挫折的能力,關注生命教育,讓學生從小擁有調節失意,尋找幸福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老師應當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想象力,創新能力。其次,從家長的角度,除了學習成績,家長應當更多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細心呵護孩子健康的興趣愛好,不要讓成績成為孩子唯一的“緊箍咒”。而高考考試相關部門應當在考點附近設立專門的心理疏導機構,讓發揮失常的考生能夠及時舒緩情緒,提振精神,一旦發現學生出現行為過激的傾向,能夠做出及時的心理干預,避免產生更加嚴重的後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