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朋友的喜訊:產糧大省河南13日正式啟動小麥託市收購

農民朋友的喜訊:產糧大省河南13日正式啟動小麥託市收購

今天,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正式發佈通知,自6月13日起在河南省內符合條件的相關地區啟動2018年小麥最低收購價執行預案。

此前,安徽於6月6日、江蘇於6月12日啟動小麥託市收購,收購質價標準為國標三等1.15元/斤,較2017年下調0.03元/斤。

同時,這也是第三個局部啟動小麥託市預案的省份!而對於產糧大省河南來講,也是自託市收購政策執行以來,首次沒有全省啟動小麥託市預案。

農民朋友的喜訊:產糧大省河南13日正式啟動小麥託市收購

注;2017年年數據為預估數據

據悉,自進入新世紀以來,為促進國內糧食產業市場化,我國於2004年啟動託市收購政策,並於2005年正式實施小麥託市收購。

在歷年的小麥託市收購中,除2005年、2011年未啟動小麥託市收購預案之外,其他年份均啟動小麥託市,並在當年度的小麥收購工作中佔據主導地位(其中2013年因小麥單產、品質雙降,市場價格高於託市價,當年託市收購數量下降)。截止目前,已累計收購託市小麥突破3億噸。

同時伴隨著我國小麥託市收購政策的實施,促使產區小麥價格呈現持續上漲的勢頭,對維護農民的種糧積極性起到了積極作用,對維護農民種植收益起到了保障作用。

農民朋友的喜訊:產糧大省河南13日正式啟動小麥託市收購

但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一方面是糧食單產水平持續提高,一方面是居民食品消費多樣化,導致需求增速低於供應增速,我國主要糧油品種均開始出現較大的年度剩餘,其中在2016年除,僅臨儲玉米庫存就高達2億噸。

此外,在生產領域,由於我國政策性收購價格往往高於市場價格,導致主產區糧油加工企業採購成本上升,同時下游產品提價乏力,原料價格漲勢迅猛,而成品糧價格卻難以大幅提價,導致不斷出現稻強米弱、麥強面弱的情況。

然而,更加嚴重的問題是,隨著社會工資水平的提高,儘管國家糧食收購價格連年上調,但種糧收益在農村家庭收入中所佔的比重越來越低,政策性收購邊際效益持續下降。

農民朋友的喜訊:產糧大省河南13日正式啟動小麥託市收購

近年來我國小麥成本收益變化分析

據中國農業大學國家農業市場研究中心李鈺、韓一軍發佈的《近年來我國小麥成本收益變化分析》顯示,雖然2010-2015年我國小麥的收益總體呈上升趨勢,但與之相伴的是生產成本也在持續上漲,若扣除成本因素,2010-2015年我國小麥種植純利潤是下降趨勢,2015年的小麥種植利潤不足20元/畝。

一方面是糧食價格的提升對農民收益的提升幫助越來越少,另一方面我們則看到,大量政策性收購佔用大量的財政支農資金。

以小麥收購為例,國家收購一斤的小麥需要支付50元/噸的收購費用,一年的保管費用約為100-120元/噸,再加上貸款貼息、倉容建設補貼等,若小麥一年收購數量是2000萬噸,就需要支出至少30億的各項雜費,若按照一斤小麥1.15元/斤計算,則需要準備的資金約為500億元。

農民朋友的喜訊:產糧大省河南13日正式啟動小麥託市收購

我國農村居民收入統計

而中國農業大學前校長柯柄生此前也曾指出,在未來,增加農民收入最主要的途徑還是兩個方面:外出務工收入和農牧業生產收入。外出務工仍然是農民持續增收的最主要希望所在。

為此,2016年我國率先在玉米市場實施供給側改革,取消玉米臨儲收購計劃,改為玉米生產者補貼制度,讓市場的迴歸市場,對農民的種植收益提供基礎保障,以此促進我國糧食的市場化。

而對於小麥市場,今年除了首次下調託市收購價格外,預期今年託市收購將會首次採取六主產省全部局部啟動的方案,以此削弱託市收購對市場的影響力。

其他方面,截至6月5日,主產區小麥累計收購124.3萬噸,同比減少111.7萬噸,其中:江蘇收購61.4萬噸,同比減少24.7萬噸;安徽收購1.6萬噸,同比減少23.9萬噸;河南收購5萬噸,同比減少23.5萬噸;山東收購3.2萬噸,同比減少0.7萬噸;湖北收購26.1萬噸,同比減少33.3萬噸。河北收購3.4萬噸,同比增加3.4萬噸。主產區油菜籽累計收購17.7萬噸,同比減少12.1萬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