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嫁時母親說:什麼時候回來都行,婚後一通電話,她才知家不在了

出嫁時母親說:什麼時候回來都行,婚後一通電話,她才知家不在了

01

林語到25這個年紀,在農村裡已經算是比較晚結婚的了。母親著急地給她找對象相親,奔波了半年,終於好不容易談上了一個對象。

林語和他談了幾個月後,母親的心又開始忐忑起來,談上了對象又怕林語這段感情中途會出什麼岔子,好說歹說,不斷地勸林語,婚姻是過日子的,別人有這個家境,就趕緊嫁了,不然拖下去怕人家男方變心。

家裡開的彩禮條件不高不低,男方家可以接受。而且他也算是個適合過日子的人,對自己諸事都算體貼,只是這麼快就結婚,林語有點捨不得母親,畢竟這一嫁,就是嫁出省外了。

母親說她瞎操心,現在交通那麼方便,以後嫁過去了,想什麼時候回來就什麼時候回來。

於是,在母親的催促下,林語就這樣的嫁出去了。

出嫁時母親說:什麼時候回來都行,婚後一通電話,她才知家不在了

02

剛嫁到他家沒幾天,林語的心忽然有點不安,她問,"為什麼你媽也在咱家?"

他說:"剛結婚沒多久,有些事需要咱媽打點,她住幾天就回去了。"

林語當時也就信了,只是住了一個多月後,婆婆還是在自己家,當初結婚的時候可不是這麼說的。

林語本想去問問婆婆,套一下她的話,看看她什麼時候回去,卻不想在一個早上聽到婆婆跟鄰居說:"我兒子這個婚房買的好,這邊環境那麼好,我都不想回去了,打算在這裡長住下去。"

林語找他商量,卻不想他的態度跟第一次完全不一樣,他不耐煩地指責林語,"我花這麼多錢買這個婚房,我媽在我家住一下怎麼了?況且我媽在咱家住不是挺好的嘛,給你機會好好孝順她,不但可以促進婆媳感情,以後她住安心了,還可以給咱帶孩子。"

林語聽完他這話,心想,完了,為什麼這個人結婚之後跟結婚之前完全是兩個樣子,三觀完全變了。

03

結婚後的好日子不到一個月,婆婆恭恭敬敬的樣子突然就變得嚴肅了許多,就像管孩子一樣管教自己,家裡事無大小都絮絮叨叨,還很喜歡抬槓,無論林語發表什麼意見,婆婆都說不對。

他又經常出差,每次出去都是一個月,出差回來,林語有許多心裡話想跟他說,卻沒想到婆婆第一時間就到房間把門關上,跟她兒子聊天,偷聽了一下,還全是說自己的壞話。

人家說婚姻過了七年,女人才會無奈地說出"湊合著過唄"這樣的喪氣話,但是林語結婚才一年的時間,就已經有這樣的思想了。

出嫁時母親說:什麼時候回來都行,婚後一通電話,她才知家不在了

04

儘管林語在家裡每天都過的小心翼翼,儘量地不與婆婆發生矛盾,但是林語越是這樣,婆婆反而越不開心。她好像希望林語像個母夜叉一樣跟她互相傷害她才覺得舒服。

有一次,林語實在忍不了了,婆婆居然因為一件小事大聲地讓她滾。林語氣不過,就走唄。

她馬上訂了回孃家的火車票,跟母親打電話說在婆家過的不好,要回去住幾天散散心。

但是林語絕對沒想到母親會說出這樣寒心的話,母親語重心長地跟她說:"你嫁過去就是別人家的人了,媽這邊也不能收留你,不然我怎麼跟親家交代,我收留你就是縱容你,以後你每次在婆家鬧點脾氣就回來,到時候你弟一家也會有意見。"

當初母親說自己想回就回,原來都是假的。林語這才明白,嫁出去的女兒真的是潑出去的水。

現在又能怎麼辦呢?婆家不能回,想回孃家又不受待見,婚姻中受傷的女人,還有第三個家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