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種植經常出現兩個棒子,去除一個可增產,不過農民都不願意做

其實就大多數玉米來說,在生長期間都會出現兩個穗子,但是大家也應該都注意到了,雖然是兩個穗子,但是最終能夠發育成穗的只有一個,即先長出來的穗子。而另外一個穗子要麼沒有結實,要麼僅僅只有幾粒籽。

也就是說玉米的另外一個穗子是在純粹的耗費營養,而並未給玉米帶來任何的增產,相反還由於消耗了生殖生長的營養,造成了產量的下滑。因此來說去除一個穗子是能夠增產的。

玉米長出的另外一個穗子之所以沒能夠發育成玉米棒子,其中很關鍵的一點就是生殖生長期間營養消耗過大,大家仔細觀察一下玉米棒子,田地的大多數玉米都會有凸尖現象出現,其實這不是個別現象,雖然當前不少的玉米品種經過選育,凸尖現象已經大有改觀,但是還是沒能消除。

凸尖現象除了遺傳因素之外,另外一大因素就是環境罌粟,具體來說就是營養供給不足。這也直接導致了凸尖的形成,仔細觀察大家應該可以看得出來,凸尖部分的籽粒不飽滿,也就是說如果在營養供給充足的情況下,很多凸尖是可以避免的。

但是對於當前大多數的農業生產田地來說,即便是在大喇叭口時期追肥,也依然未能消除凸尖的存在。可以說,營養供給依舊無法避免凸尖的形成。而有時即便田地營養供給充足,但是植株對於營養的吸收能力有限,也同樣無法避免凸尖。

由此來說,植株供給一個穗子依然必將吃力,而在兩個穗子的情況下,自然會消耗更多的營養,並且在消耗過多的營養的情況下,還沒有增加產量,這才是問題所在。

從上面的分析看,對於兩個穗子的玉米來說,掰掉一個穗子,可以理論可以增加產量,但是對於大多數農戶來說卻無人去做這樣的事,其中一大原因還在於費時費力。

曾經對於玉米去雄增產做過解讀,這個和去除雙穗道理一樣,都沒在生產上大面積推廣,為什麼?因為確實划不來,一畝地這麼去掰穗子也要費不少人力,但是增收又有多少?即便增加百分之十也不過一百斤,僅僅增加了百十元錢,還不夠人工費呢。

更何況,如果老年人,大熱天的玉米地勞作,搞不好弄出來個心臟病突發,那真的悲劇了。

仔細一合計,看來去雄或者留單穗這樣的理論還是不具備實踐性的。

這裡是科學興農,歡迎添加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玉米種植經常出現兩個棒子,去除一個可增產,不過農民都不願意做

玉米種植經常出現兩個棒子,去除一個可增產,不過農民都不願意做

玉米種植經常出現兩個棒子,去除一個可增產,不過農民都不願意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