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舊貌換新顏,陝西山陽貧困戶一年收入3.7萬元

鄉村舊貌換新顏,陝西山陽貧困戶一年收入3.7萬元

山陽縣民政局領導班子在包扶村與村幹部商談扶貧工作

  500畝丹參產業基地和500畝連翹中藥材基地相繼建成,扶持貧困戶茱苓、茯苓、天麻、天南星中藥材種植,發展木耳3000架,“合作社+農戶”產業發展格局初步形成,2層18間650平方米社區服務中心和500平方米文化活動場所建成並投入使用,平坦坦的柏油路、整潔的山間院落、山道兩旁綠油油的核桃、板栗,紅燦燦的山茱萸……這一系列的變化,是陝西省山陽縣民政局傾心幫扶洪河寺村脫貧攻堅的一個縮影。

  洪河寺村是山陽縣最偏僻的一個邊遠山村之一,面積8.4平方公里,全村5個小組285戶1060人,其中貧困戶97戶280人,五保戶10戶10人,低保貧困戶39戶115人,一般貧困戶48戶155人。該村子緊鄰陝西丹鳳縣域,距離山陽縣城近60公里,村民居住在半高山溝岔中,交通不便,信息不暢,自然條件惡劣。2016年,該村被確定為精準脫貧示範村。

強基礎 貧困山村展新貌

  脫貧攻堅戰役打響後,作為包抓單位,山陽縣民政局不畏苦叫難,迅速成立了以局長江忠庭為隊長,一名副局長和2名幹部為成員的駐村工作隊,深入村組集中進行村情、戶情摸底調研和廣泛深入的研討,因地制宜制定脫貧攻堅計劃和實施方案,俯下身子、擼起袖子,帶領村民走出了一條致富路。

  針對群眾對政策不理解,對脫貧沒信心等問題,山陽縣民政局駐村工作隊,通過對內建檔建卡詳細瞭解動態情況,對外整合一切資源,利用規範化鎮、村創建契機,多項舉措推動脫貧攻堅工作紮實進行,加大對貧困村扶持力度,確定“修道路、美村貌、帶項目、做培訓”作為重點將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落實到日常工作中。

  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落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結合新農村建設,工作隊想辦法,多方爭取資金,加大水、電、路、視、訊等基礎設施建設,新建橋樑3座,改造提升通村水泥路3公里、通組路2公里,依託土地佔補平衡政策,新修河堤土地2600米,恢復水毀耕地120畝,新建4G通訊基站1座,實施飲水工程4處,硬化入戶道路32條1.8公里,場院硬化260戶1.3萬平方米,修建休閒涼亭1個;改圈50個,改廁50個,清理“五堆”35處;新修花壇15個;實施白牆化260戶5.6萬平方米;新建垃圾池3個,安裝太陽能路燈50盞;栽種綠化樹苗2600株……洪河寺村基礎設施日漸完善,群眾的居住環境得到了大變樣。

  “我村基礎條件太差,在這當幹部真是把人難為咋了!”回憶起過去的經歷,當了十幾年村支部書記的謝榜緒眼眶溼潤了。站在明亮寬敞的社區服務中心辦公大廳,看著三三兩兩喜氣洋洋進來前來辦事的村民,謝榜緒掰著指頭對筆者說:“自從2016年民政局包扶我們村以來,這三年變化太大了,在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村上村容村貌、環境治理、村民居住設施條件改變,信息暢通,村兩委會辦公條件改變,幹部每日坐班,群眾辦事方便,引進新產業種植,養殖業發展……我們現在的日子真是春竹遇雨——節節高啊!”

察實情 研實策出脫貧“實招”

  產業薄弱,是貧困的“軟肋”,培育富民產業,就是培養貧困戶的“造血功能”的內生動力。

   “通過有針對性、深入細緻的做好扶志、扶智工作,促使幹部群眾特別是貧困戶群眾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振奮精神、增強信心,也是激發脫貧攻堅的一種內生動力。”山陽縣民政局局長江忠庭說,“我們堅持從村情、戶情實際出發,加強扶持引導,脫貧攻堅,最關鍵、最核心的是增加群眾收入,培育好、發展好穩定脫貧的產業。”

  另一方面,根據當地特有的環境特點,進行光伏產業的探索和實驗,通過多方舉措使村集體收入、村民及貧困戶收入都得到了大幅提升。

  該村貧困戶彭遠超在當地駐村幹部的指導下,搞了特色種植。去年豬苓、天麻各種了40窩,坡地種植了50畝山茱萸,他算了一筆賬,按市場收購價,豬苓每斤13元、天麻每斤8元、山茱萸每斤20元,他家一年可收入3.7萬元。

  今年駐村幹部又動員他種植木耳,老彭興奮地對筆者說:“種植木耳,村上提供場地,民政局提供菌種和技術指導,我只出人工,當初讓我搞40架就行,我一口氣搞了50多架,按一架出10斤木耳算,我又能收入3萬左右,我真是感謝黨和國家的好政策,感謝民政局派來的這些好乾部!”

  產業興,則百姓富。如今的洪河寺村,越來越多的貧困戶在山陽縣民政局的傾心幫扶下,戶企聯合、戶社聯合、自主或戶戶聯合發展特色產業,已初步實現了扶貧由“輸血”向“造血”的轉變,走上了脫貧致富的幸福之路。(周廷)

鄉村舊貌換新顏,陝西山陽貧困戶一年收入3.7萬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