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不努力,天天是水逆

又是一年高考时。

我想起多年前《新华词典》上关于“前途”一词的解释:

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票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现在再看这段话,感觉是很天真的笑话。

《极限挑战》第四季的第二期节目里,跟一群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做了个小实验:

所有的同学站到同一条起跑线上,极限男人帮每人提出一个问题,

“不是”的同学留在原地,“是”的同学可以前进6步。

一共6个问题:

1)父母接受过大学教育,往前走六步;

2)父母为你请过一对一家教,往前走六步;

3)父母有能力支持你学一门功课以外的特长,并且你目前还保持一定的水准,往前走六步;

4)在你18岁以前,曾经有过一次以上的出国经历,往前走六步;

5)父母承诺过送你出国留学,往前走六步;

6)父母视你为骄傲,一直在亲友面前夸耀你的,往前走六步。

实验里的这些问题不算尖锐,但结果却有些残酷。

高考不努力,天天是水逆

原生家庭的差距固然存在,我们无法改变差距,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

即便有的人出生就在在罗马,我们也不应该放弃奔向罗马的梦想。

毫不夸张地说,读书、高考,是普通人、甚至寒门实现阶层逆袭的唯一捷径了。

没有伞的孩子,才要更加努力。

高考不努力,天天是水逆

央视主持白岩松在采访时说:

每次同学聚会,说起这些年的经历,虽然大多数同学并没有过上想要的理想生活。

但无例外的认为,是高考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的确有很多寒门学子通过高考改写了命运。

远有60后俞敏洪,高考考了三次,如果第三次再考不上大学,就要回家种地了,

幸好考上北大,后来,他创立的新东方在美国上市。

高考不努力,天天是水逆

近有90后刘媛媛,北大硕士,安徽卫视《超级演说家》第二季冠军。

在她的冠军演讲《寒门贵子》中,她讲道:

我们家就是出身寒门的,我们家都不算寒门,我们家都没有门!

我现在想想,我都不知道,当初我爸跟我妈,那么普通的一对农村夫妇,

他们是怎样,把三个孩子,从农村供出来上大学、上研究生。

出身寒门的刘媛媛,因为高考,从小山村到北大法学系研究生、

一路走向《超级演说家》冠军、再到如今当上了传媒公司CEO。

她实现了三次跨越式人生逆袭。

我问身边的同事、朋友:如果没有高考,你们的人生会怎样?

得到的回答混杂了感性与理性,或者玩笑话。但它们一如既往地真诚!

如果没有高考,我现在说不定在创造101?

@电线杆上有麻雀

大盒子是一个90后年轻人,神神叨叨,脑回路很清奇。

在我问出这个问题后,她很鸡贼地大笑说:如果没有高考,我现在每天一睁眼,第一个看到的人可能是王一博呢。

同事们都有点诧异,忙追问是怎么回事。

她前年参加省里的歌唱比赛,拿了青少年组一等奖。有北京的经纪公司当时要和她签约当练习生。

大盒子说,当时我真是喜滋滋地以为自己要出道当明星了。正想大吃一顿庆祝不用再学习文化课时,被我妈勒令禁止。

她跟我说:“闺女,你知道当明星多辛苦吗?你这个体重起码得去抽脂20斤。还有大鸡腿冰可乐可再也不能吃、不能喝了。”

大盒子一听,这还了得,于是默默打消了出道的念头。

然后就只能乖乖参加高考,上大学,再然后成了一只,一边喝肥宅快乐水,一边扒明星八卦娱乐的公号狗。

高考不努力,天天是水逆

如果没有高考,我的人将会一言难尽

@Lisa

小时候,我放学就得拿起锄头去田地劳作:拔田里的荒草,给棉花幼苗除虫,帮父母拢起浇地的水管…

从小我就深知——如果不努力学习改变命运就得接过父母的锄头,下半辈子继续背朝黄土面朝天。

后来我终于逃离了农村,外出读了大学和研究生,然后在城市里安家落户,我成了父母的骄傲。

前几天,在菜市场碰见我多年未见的老同学,我们在相互打量数秒后终于认出来彼此,然后高兴地寒暄。

她十分坦诚地表达了对我的羡慕:

“听说你抱上了铁饭碗,还成了作家,出书了,真羡慕你,哪像我还要在纺织厂流水线上三班倒。”

我说:“都一样,都是为了生存嘛。”

和老同学说再见后,我心里有种声音说:

如果当年的我没有参加高考,那生活怎么会照顾我的胆子小;如果当初我不够努力,我还不是一样得靠着体力麻木地去打工。

即使现在,在我的老家,依然有邻居的孩子会读到初中就辍学,会放弃高考,会资质不够考不上大学,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被掐断了人生的无数可能。

而我因为参加了高考,一切都变得不同起来。也算成了家人朋友眼中的佼佼者吧。

我想说,天底下,再也没有比高考更公平的事儿了!

不管你家的房子有多大,不管你家有多少钱,只要你肯努力,就定能够迈进大学的校门。

高考不努力,天天是水逆

如果没有高考,我可能看不到外面的世界…

@小糊涂神

糯米从加入团队以来就常常自嘲自己来自小地方。

全靠高考改变命运,才有机会进入一线互联网公司和我们成为同事。

在她念高中的时候,学校的设备和师资都比较差,母校甚至没有出过一名考上国内重点大学的学生。

糯米意识到不努力可能就只能一直待在这个地方了,于是一心把高考当成人生跳板。

准备高考的那段时间,糯米每天都早上5点起,晚上12点睡。早上舍友还没醒的时候,她已经做完一套题。晚上舍友都睡了,她就躲到公共厕所背单词。

“我发小,英语选择题全部选的C,得了18分。”

高考结束后他去学了木匠、电焊,厨师,最后去了南方城市做了枚流水线的工人,每天在四十几度的高温车间里工作12个小时,换来每月3500元的酬劳。

他那时候跟我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可惜并没有在他身上应验,他什么都做不好,什么都做不久。

“要是没有高考,我现在肯定不能坐在这里了,更没机会能够认识到你们,也未必能跳出原来的圈子,见识更广阔的世界。”

糯米越说越激动,握紧的拳头里满是庆幸和兴奋。

如果没有高考…我的人生确实没有高考

@李森

认识一个叔叔,是我爸的酒友。在同龄人还在为高考时,他儿子小方已经收到了7所美国顶尖艺术学校的offer。

小方4岁时就喜欢上了爵士鼓,经常拿着小棒槌不断地敲打着家里的盆盆罐罐,不知道敲破了多少脸盆。

小方爸爸老打趣说是家族遗传,“他爷爷弹了一辈子的棉花,非常有节奏感”。

与爵士鼓相比,小方的文化成绩却相对逊色:

数学好的时候能有40分,不好的时候就低得可怜了,20分、10分都有可能。

HR出身的妈妈建议小方出国深造。

“我妈说,只要我能通过SAT,能通过欧美音乐学院的考试,出国留学不是问题。”

有了目标的小方顺利通过各种考试,也用爵士鼓声敲开里几所欧美学校的大门。

后来的一切也就顺风顺水。

如今小方已经是衣食无忧,短假期可以去东南亚海岛,长假期可以去欧美澳大利亚。

我问他,现在想起来会不会觉得,没有参加高考,人生留有遗憾?

小方笑了下说:“我觉得幸运,因为我没有浪费这一年时间,而是做了我热爱的事情。”

高考不努力,天天是水逆

之前,新浪教育发起“00后的高考谁做主?”问卷调查。

结果发现,超半数受访00后考生并不认同“高考改变命运”的说法。

他们认为,高考只是一种经历,不必上升到“改变命运”的高度。

家庭经济条件的好转,能支撑00后更多的发展可能。

高考对命运的决定性作用似乎在减弱。

诚然,这是时代进步的结果。

但是,关于读书和高考的意义,龙应台曾经告诫过她的儿子。

在《亲爱的安德烈》里,龙应台说: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

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高考的最大意义,或许是给予你选择的权利。而非枯坐等待被选择!

“考试结束,请考生放下手中的纸和笔。”

中国有975万个00后正在经历这句话,他们的人生终将无法遗忘这一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