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父親捐獻器官救3人 如今他人捐獻腎臟救兒子

昔日父親捐獻器官救3人 如今他人捐獻腎臟救兒子

2017年2月1日,父親捐獻器官拯救了3名患者。

2018年5月10日,他人捐獻器官讓兒子重獲新生。

465天,經歷輪迴,生命在父子之間完成了愛的接力。

24歲的張宇鵬即將出院之際,面對岳陽市紅十字會的工作人員,他和母親熊友紅激動地說:“我們也要加入人體器官捐獻志願者服務隊,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去做宣傳,做服務!”

這,就是愛的力量,大愛仍在延續。

昔日父親捐獻器官救3人 如今他人捐獻腎臟救兒子

愛的傳遞

捐獻父親器官3人獲救

這本來是一個幸福的三口之家,家庭條件雖不好,但個個樂觀積極。

父親張四清是退伍軍人,母親熊友紅是下崗工人,兒子張宇鵬2016年大學畢業,便留在江西工作。

張四清作為一名退役軍人,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平日與妻子話家常時,總是提到“人,最後都會化成一堆塵土,與其如此還不如捐獻出身體裡有用的器官去幫助他人,為社會作一點貢獻。”

想到這裡,熊友紅與兒子慎重商量後,決定捐獻出丈夫有用的器官。“得病後,我深知病痛的折磨和等待的無助,我非常贊同我媽媽的想法。”張宇鵬說。

昔日父親捐獻器官救3人 如今他人捐獻腎臟救兒子

愛的輪迴

尿毒症兒子受捐重獲新生

所有認識張宇鵬的人都有一個堅定的信念:張宇鵬的父親是人體器官捐獻者,他灑向人間的大愛挽救了他人的生命,總有一天愛會輪迴到身患重病的兒子身上。

昔日父親捐獻器官救3人 如今他人捐獻腎臟救兒子

愛的奉獻

讓人體器官捐獻被更多人接受

在科室的發展壯大過程中,創下了多個第一,2004年12月2日開展第一例心臟移植;2005年6月16日,開展第一例親屬腎移植;2006年12月12日,開展第一例肝臟移植;2007年11月,開展第一例中國公民逝世後器官捐獻(DCD)腎移植……

儘管我市器官移植技術已非常成熟,但這一事業依然任重道遠。據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介紹,受傳統觀念、個人思想境界與器官捐獻知識欠缺、經濟條件以及社會誠信、醫患關係等因素影響,有許多人不願接受器官捐獻或者擔心捐獻後會有旁人的指責議論,覺得是一種應該保密和不陽光的事情。其實,這是一種延續愛、延續生命的事情。

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專職協調員殷嬋說:“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器官捐獻事業也在不斷進步,因為社會文明在不斷進步,越來越多的潛在捐獻者參與其中,我們呼籲社會各界有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和支持這項事業,不斷地上演著接力愛、分享愛、延續愛的感人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