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籍28歲軍官患腦癌離世 死後捐器官救5人

昨日上午9點50分,剛剛過28歲生日的彭勇志上尉,靜靜地躺在IC U病榻上,心電監護顯示他還有強勁的搏動,但腦電監測卻已多天未接收到任何的反射信號。4小時後的下午1點50分,當器官獲取醫生將其健康的腎臟、肝臟和角膜取出後,心電、腦電兩條同樣反映生命軌跡的監測趨於平行,彭勇志的生命定格於那一刻。根據慣例,癌症惡性腫瘤患者不許進行器官捐獻,但腦部惡性腫瘤,因其不遠端轉移的特點,不被限制。腦癌患者彭勇志的申請,倫理上獲得了通過。

腦電乃至生命的消亡,源自3年前發現的一種惡性腦部腫瘤,迄今仍未攻克的複雜腦膠質瘤。三天前,在反覆進行腦死亡評估證實回天乏術後,家屬主動提出了器官捐獻。因為器官捐獻,他的肝臟將植入一名良性肝硬化病人體內,腎臟則將分別用於解除一名30歲、一名50歲尿毒症患者的腎透析痛苦。而兩隻角膜中的一隻,將植入一名同為軍人的眼疾患者眼眶內,替他繼續著軍旅的生涯;另一隻角膜,捐獻給了一位50歲失明多年的男性。“器官捐獻是他的意願,我們遵守。我想,這四散開來幫助到的其他人,今後做個好人,願意就來看看我們,不願意我們不強求……”,彭勇志的老母親李湘雲啜泣著表示。

劇烈頭痛後發現腦部惡性癌腫

年輕的彭勇志,是部隊一名年輕的幹部,身體素質非常不錯,甚少感冒。2012年,上半年,年輕的彭永志開始出現劇烈的頭痛。在一次做訓期間,彭勇志驟然昏迷,被送往了駐地部隊醫院進行了初步檢查後發現,腦部有邪惡暗影。

當年5月,他來到了廣州軍區廣州總醫院接受明確的診斷手術。“當時的手術很成功,術後的組織病理檢查也證實了此前不好的判斷———惡性腦膠質瘤,一種迄今現代醫學仍未完全攻克的腦部癌腫。”醫院神經外科主任王國良表示,現有的治療腦膠質瘤手段,僅限於手術、放療、化療……彭勇志在隨後的放療及化療中,均表現出了較好的苗頭。術後很快康復,出院,彭勇志回到了所在部隊,繼續做訓、工作。

腦膠質瘤的難治性在於其特別容易出現復發。2014年,彭永志出現了術後復發,他接受了第二次手術清理,隨後又是高強度的放化療。“8次住院,最好的化療藥物應用,這一次也僅僅是暫時控制住了病情。”王國良頗為惋惜地表示,再度復發在所難免,12月6日,經過短期出院的彭勇志再次急診入住醫院,噁心嘔吐、精神狀況越來越差,完成了初步的影像複查,彭永志陷入了深度昏迷。

深度昏迷後三度判定腦死亡

昏迷、無意識狀態,一直延續到了2015年的2月,彭勇志的身體狀況,各方面機能都在漸漸衰退。2月26日,王國良會同三名神經外科、重症監護領域的專家,對彭永志的病情進行了系統的評估,一切正常反射消失、腦電監測顯示一條直線,影像檢查顯示腦部已無供血,持續類似情況超過72小時……

“即便按照最嚴苛的腦死亡判定標準,28歲的彭永志均屬於此列,為保證腦死亡判定的準確無誤,27、28日,醫院又做了兩次評估。結果依舊。”而最後一次腦死亡評估當天,是年輕的彭勇志28歲的生日。

這時,家人開始考慮彭勇志的身後事宜。“兒子在第二次手術前,曾明確跟我們說起,萬一不行了就進行器官捐獻,作為父母我們得完成孩子的遺願。”老父親彭新平、母親李湘雲最終在兒子的自願人體器官組織捐獻書上簽名按印。

一隻角膜留給了戰友

昨日下午1點25分,在完成術前準備工作後。彭勇志被移出IC U,在毫無意識的狀況下與家人訣別。“勇妹子(雙峰當地習俗,稱男孩為妹子)呃,你醒醒,看看媽媽……”,之前還情緒穩定的李湘雲在訣別的最後一刻情緒崩潰,年邁的老父,年長的大姐、大哥在過道邊號啕大哭。25分鐘後,在醫護人員默哀和最後的觀察(國際慣例,期望有奇蹟出現)結束後,彭勇志宣告心臟停跳死亡。

肝臟,很快在軍區總醫院找到了匹配的患者,一個良性的肝硬化晚期病人,移植後有長期存活希望;腎臟被分去了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廣醫三院,那裡有兩位飽受尿毒症侵擾的病人在等待生機。角膜的匹配也很快完成,一個幾乎與彭勇志同齡的軍人患者,獲得了移植機會,移植後,透過那層薄薄的成像關鍵組織,患者能繼續自己的軍旅生涯,替戰友彭勇志繼續目睹著軍隊的現代化……

根據慣例,癌症惡性腫瘤患者不許進行器官捐獻,但腦部惡性腫瘤,因其不遠端轉移的特點,不被限制。腦癌患者彭勇志的申請,倫理上獲得了通過。“彭勇志提供的肝、腎、角膜這份生命的禮物,給5位等待移植的患者提供了新的希望……,勇者無懼,志氣猶存!”廣州軍區廣州總醫院器官獲取組織為捐獻者提供的證書上,這樣寫道。

訃聞

他從小就是武器裝備迷

彭永志2003年考入國防科技大學,4年軍校後,又去了南京炮兵學院繼續深造了1年。隨後就是來廣東入伍,從排職做起,然後是副連,現在已經是一個年輕的上尉。“平時,也就是每年春節才能有一次探親假。生病之後,倒是能長期呆在媽媽身邊了,但這樣的相聚時間太短了。”

“孩子好堅強,再痛苦的手術、放化療反應,都不哼一聲,怕老孃擔心。”李湘雲表示,做這樣的決定,一方面是為社會做貢獻,一方面也是留下個念想,肝、腎、角膜都捐了,孩子就散做了滿天的星光,繼續活下去了。“誰得到孩子的器官、角膜,做個好人,願意聯繫我們,可以來看看我們,不願意我們不強求,就是請做個好人”,李湘雲表示。

在姐夫彭東亞的眼中,自己的這個小舅子從小就是軍迷,武器裝備迷,後來讀軍校,做炮兵,也算得償所願。“就在這次發作之前,我陪他看完了珠海航展,看著那些我說不上名字的國產飛機,他好興奮,只是身體狀況很差了,容易累倒,需要經常坐下休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