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法講堂丨米芾行書特點淺說

米芾行書特點淺說

米芾行書其所以形成自己的特點,主要是在點畫和結構上不同於他人的處理方法。而其變化之豐富,變化之奇特,非他人可比。他靈活多變地正確地運用和處理粗細、間背、疏密、開合、偏側、白布、收放、參差、大小,接應等原則,使作品面目險而不怪,爽朗痛快,而又清新自然。

一.粗細

行書的變化,首推線條粗細的變化,要克服等線體的美術字。粗細變化有三種情況,一是字和字之間粗細的變化,二是一個字內部點畫有粗有細,三是一個點畫本身也有粗細的變化。

技法講堂丨米芾行書特點淺說

左粗右細

技法講堂丨米芾行書特點淺說

左細右粗

技法講堂丨米芾行書特點淺說

上粗下細

技法講堂丨米芾行書特點淺說

上細下粗

技法講堂丨米芾行書特點淺說

上下粗中間細

技法講堂丨米芾行書特點淺說

上下細中間粗

外圍細內部粗

技法講堂丨米芾行書特點淺說

外粗內細

這種粗細變化要自然出之,隨筆勢的轉換而成,不能刻意安排,而且要把握好“度”的變化,不可相差過大。

二.大小

字形大小的變化,也是行書最基本的要求,可以說是比較淺層次的要求。但由於從楷書才進入行書書寫,往往字寫得大小一樣,缺少變化。

正常情況下,字形大小隨漢字筆畫的多少而變,即據字的自然形態而變,筆畫多的稍大,筆畫少的稍小。不可將大字縮小,小字放大,而且整齊劃一。

但僅靠漢字的自然形態還不夠,有時隨前後左右的變化,將筆畫多的寫小,將筆畫少的字寫大,米芾字形大小的變化也是多種多樣,既遵自然形態,又別具匠心。任意取三字,皆有大中小之別。

技法講堂丨米芾行書特點淺說

三.相背

相背,就是結字中點畫的安排有相向和相背的關係,這樣可以避免用筆的單調和結構的呆板,增加情趣。

技法講堂丨米芾行書特點淺說

兩橫相向

技法講堂丨米芾行書特點淺說

兩豎相向()

技法講堂丨米芾行書特點淺說

兩橫相背

技法講堂丨米芾行書特點淺說

兩豎相背)(

向背關係字不僅表現在點畫關係上,有時也表現在字的不同部件之間。

技法講堂丨米芾行書特點淺說

四. 疏密

自古以來,凡書家都十分注重筆畫結構間的疏密關係,所謂“疏處可以走馬,密處不使透風”,“計白當黑,奇趣乃出”。為什麼這樣呢?因為疏則洞達,密則茂密;疏密得當,風神乃出;若平均使用筆墨,點畫平均排列,平均分割空白,當密不密,當疏不疏。則難成佳作。

技法講堂丨米芾行書特點淺說

上密下疏

技法講堂丨米芾行書特點淺說

上疏下密

技法講堂丨米芾行書特點淺說

左密右疏

技法講堂丨米芾行書特點淺說

中密外疏

技法講堂丨米芾行書特點淺說

左疏右密

技法講堂丨米芾行書特點淺說

部分密

技法講堂丨米芾行書特點淺說

上下之間空的較大

技法講堂丨米芾行書特點淺說

(楊凝式)

五.開合

開合是左右結構的字,為了打破平衡,使字生動活潑,而採取的一種結字方法。上開下合,上窄下寬,似寶塔形。顯得重心穩定;而上開下合,上寬下窄,似側金字塔形,顯得峭拔險峻。一正一奇,相得益彰。

米芾是運用開合手法的高手。

技法講堂丨米芾行書特點淺說

上合下開

技法講堂丨米芾行書特點淺說

上開下合

六.參差

參差還是左右結構的字,兩部件的等排,除開合關係外,還有參差之法,即兩部件不可上下齊平,以求整齊,恰恰要打破齊平,打破整齊,而求參差錯落之美。或左低右高,或左高右低,或頭平,腳不平,或腳平,頭不平。等等,變化多端。

技法講堂丨米芾行書特點淺說

左低右高

技法講堂丨米芾行書特點淺說

左高右低

技法講堂丨米芾行書特點淺說

頭平腳不平

技法講堂丨米芾行書特點淺說

腳平頭不平

七.收放

收放是結字一大 原則,不惟行書有收有放,也不惟米芾行書有收有放。就是楷書亦講究有收有放。比如數橫排列,總有一筆放,寫的長點,餘則收,寫的短點;有撇捺長豎、有鵝浮鉤、戈鉤的字,往往撇、捺長豎和鉤取放,其餘取收。

米芾行書放的原則和其他差不多,關鍵他更有誇張之處,放和收的程度更大些,對此更強烈。

董其昌說:“作品最忌者位置等勻。且如一字中,須有收有放,有精神相挽處。”

張懷瓘《論用筆十法》中以斂為陰,以放為陽,以為作字須陰陽相應。這裡的斂,就是我們所說的收。有收無放,缺乏生機,有放無收,缺乏靜氣。只有收有放,陰陽相應,才能寫出好的作品。

一般情況下,收多放少。放的時侯,往往就放那麼一筆,或者一個小部件。因為放筆較長,雖一筆,但位置佔得較大。

技法講堂丨米芾行書特點淺說

放捺

技法講堂丨米芾行書特點淺說

放撇

技法講堂丨米芾行書特點淺說

放橫

技法講堂丨米芾行書特點淺說

放背拋鉤

技法講堂丨米芾行書特點淺說

放戈鉤

技法講堂丨米芾行書特點淺說

(橫之一種)

技法講堂丨米芾行書特點淺說

技法講堂丨米芾行書特點淺說

放豎

八.奇正

書有正,有奇,有平正,有側正。正主靜,側主動。任何書體,都是正奇相生,動靜相宜。真書表靜,故多用正局;然真書的靜,非絕對的靜,而是靜中寓動,所以是正中有奇,有側。行草書表動,故多用側勢;然行草書的,非不受制約的動,而是動中寓靜,所以是奇中有正。真書難得飄逸,行草難得沉重。此之謂也。

米芾很好的解決了正、側的關係,往往偏側取勢。比之二王,在側的程度和數量上,米芾超過了二王。董其昌曾感慨地說:“王著輩絕不識晉唐人筆意,專得其形,故多正局。字須奇宕瀟灑,時出新致,以奇為正,,不主故常,此趙吳予所未嘗夢見也,惟米痴能會其趣耳。”

學習米芾偏側的手法,要特別注意把握好分寸,掌握好“度”的界限。張懷瓘曾言;“書宜平正,不宜攲(讀yi)側。古人或偏以攲側勝者,暗中必有撥轉機關者也。”所謂撥轉機關,就是分寸的把握。“ 嶮不至崩,危不至失,此其大略也。”(張懷瓘語)分寸把握不好偏則傾倒,重心不穩,很難成佳作。這是學習偏側這一原則要特別注意的。

技法講堂丨米芾行書特點淺說

九.布白

中國書畫都非常講究布白,所謂“計白當黑”,黑處有筆畫,白處亦有筆畫。寫字本來是毛筆蘸墨畫黑道道,而書家偏要說“布白 ”,可見處理空白的重要。對空白的處理 往往可以看出不同的藝書風格。如顏真卿楷書空白小而茂密,歐陽詢楷書四面留白而清朗。行書也是一樣,王鐸茂密,董其昌疏朗等。

米芾能書善畫,是布白的高手。

技法講堂丨米芾行書特點淺說

包圍結構中間緊密

技法講堂丨米芾行書特點淺說

部分留白

技法講堂丨米芾行書特點淺說

左右結構中間留白

技法講堂丨米芾行書特點淺說

上下結構中間留白

布白的標準是什麼?人們常說疏可走馬,密不容針(通風)。這只是一般低層次的理解 。劉熙載說:“空白少而神遠,空白多而神密,俗書反是。”神遠和神密就是標準。空包少時能疏暢洞達。是謂“神遠”;空白多時反能嚴謹茂密,是謂“神密”劉熙載還說:“ 蔡邕洞達,鍾繇(you) 茂密。餘謂兩家之書同道,洞達正不容針,茂密正能走馬,此當於神者辨之。”這是布白的高標準 。就是不能簡單的從表面上看空白的大小,主要看神采,密而疏,疏而密。須細心體會。

十.接應

字和字的照應,行與行的貫串,謂之接應,,這是章法布白很重要的一項內容。書講整體的氣勢,行則講行氣,就靠接應。歐陽詢認為“行行相向,字字相承,俱有意態,正如賓朋離處交相應接也。”

米芾行書,與應接處多參差、離合、連斷之變,以意態取勝。大凡字與字對齊、連屬、成“魚貫徐行”之勢易,字與字不對齊、不相連,而字勢無不正、無不連者難。米芾處理接應自是後者,後世書家多從此來。

應接有連有斷,以斷為高,切不可筆筆相連,字字相接成一筆書。

米芾行書十大原則,是互相滲透的,往往幾個原則同時起作用,不可割裂來看。況且這些原則不能盡敘米芾行書的特點,而只是一部分主要原則,須深研細究,方能瞭解米芾之特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