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玩具扔一地,從來不收,怎麼說都不聽,怎麼辦?

E鳳萌娃

我有一個很好用的方法,立竿見影!

而且這個方法,我在我兒子淏仔和女兒玥玥身上都用,很有效。

給淏仔用的時候,淏仔兩歲多,已經有了收拾東西的概念。

淏仔很喜歡積木和拼插類玩具。

大家知道的,這些玩具都是很零散的,每盒玩起來就能攤在地板上一大堆。

有一次,他在不同的地方,打開了三個不同的積木拼插類玩具,家裡亂成了一鍋粥,我看了很鬱悶。

面對著這些玩具,我想是時候培養淏仔自己收玩具的習慣了。

因為讓孩子自己收拾玩具,既能讓他有成就感,能培養他獨立,也能把我自己解放出來。

於是,我想到了一個辦法。

(一)制定規則

我對淏仔說:“淏仔,這次的玩具,媽媽都幫你收起來。但媽媽覺得你現在長大了,媽媽相信你,從明天開始,就可以自己收拾玩具了,好不好?”

我用相信的語氣和淏仔說話,淏仔得到了鼓舞,連連點頭。

孩子都是希望得到認可的,都很喜歡有表現的機會。

現在都是幾個大人圍著一個孩子轉,什麼事情都有不同的大人幫孩子做,孩子能自我實現的機會越來越少。所以,我們平時應該多多給孩子創造自己動手做事情的機會,這樣既讓孩子多餘的精力好好釋放,也能讓孩子有價值感和成就感。

(說明:

也許面對家長這樣的話,有的孩子會不配合,會拒絕。

那麼家長可以繼續說:媽媽認為你可以自己收拾玩具了,媽媽相信你,你也要相信自己。

如果孩子還繼續拒絕,說他還不會。

那家長可以幫孩子一起收拾一段時間,作為過渡。

這個過渡階段,孩子每次都要參與,而且做的要越來越多。

——以這種方式培養他慢慢獨立收玩具

不同的孩子,適合不同的方法和節奏,家長不能生搬硬套,參考著用。)

淏仔比較配合。

我繼續說:“如果,你的玩具玩完了,沒有收起來,媽媽就幫你收,但是媽媽收起來的玩具,要放在那個書架上面,一個月都不能玩。如果你自己收起來的玩具,你隨時都可以玩。這樣,好不好?”

這個時間段不一定非要一個月,時間你可以和孩子共同約定。

孩子覺得多久比較好,你可以參考孩子的意見。孩子自己制定的規則,執行起來更有效!我在當時還沒學正面管教,還不知道家長和孩子一起制定規則的諸多益處,所以,那次是我自己決定的時間。)

淏仔依然很配合,想了想,說:“好。”

於是,在接下來的一個星期內,淏仔都自己收玩具,規則剛開始執行,有個新鮮期,是很正常的。

每次他收拾完,我都會給他一個大大的擁抱,肯定他說:“你收拾的真好!很有進步喲!”

(二)堅定的執行規則

好像是在第二個星期,有一次淏仔就犯懶了,不想收拾。

我提醒了兩遍,他還是不願收拾,於是,我就對他說:“淏仔,那媽媽幫你收了啊,這麼一直襬著很亂很難看的。”

淏仔同意了。

我把這些玩具收起來,直接放在了書架上。

淏仔看到被我放在書架頂端的玩具,就問我:“媽媽,我真的要等一個月之後才能玩嗎?”

我點點頭。

等過了一個星期,淏仔就忍不住對我說:“媽媽,你把玩具拿下來吧,這次我玩完之後一定會自己收起來的。好媽媽,給我拿下來吧!”

這時,有的孩子也許會哭鬧,以達到目的。

媽媽們一定要堅守原則,但絕不能批評和指責!千萬別說“誰讓你不好好收拾的,現在就是不能玩!不讓你長記性,下次你還不記得收!”這類的話,這種話讓孩子感受非常糟糕,而且會很牴觸這個規則!

他有可能覺得是媽媽在懲罰我,而感受不到這只是規則的作用。

當是淏仔只是嘗試著說了一下,所以我也比較容易保持和善的態度。

我記得當是笑著這樣說的:“媽媽知道你很想玩,但是我們說好的規則,我們要堅持喲!媽媽相信你,能堅持到一個月。”

這之後,淏仔又問過一次,我還是這樣回答的,並且會抱抱他,表示媽媽理解你的感受。

就這樣,一個月,很漫長的一個月,我堅持住了,淏仔也跟著堅持住了。

滿一個月的第一天,淏仔就指著玩具盒讓我給他拿下來,然後很開心的打開繼續玩,然後很珍惜的每次玩完都自己收起來了。

(三)不喜歡也不收的玩具

現在的孩子,玩具越來越多。各種各樣的玩具,幾乎充斥著每個家庭。

但是,並不是每個玩具孩子都特別喜歡。

  • 有的玩具,別人送來時,孩子就不太喜歡;
  • 有的玩具,孩子玩了一段時間,就再沒了興趣。
  • 只有一部分玩具,孩子一直很喜歡,也一直在玩的。

如果,這個玩具,被家長束之高閣之後,孩子自己都想不起來玩了,或者沒有興趣了,那麼代表這個玩具不適合放在家裡了。

所以,這個規則,也可以作為家長篩選孩子玩具的方法。

當然,淏仔也有他不喜歡的玩具,有我買的,也有朋友送的。

有的時候,他拿出來玩了,玩著玩著不想收了。

往往這時,淏仔就會對我說:“媽媽,我不想收了,你收吧,我一個月不玩這些就行了了。”

等我放夠一個月,他還是不感興趣,那我就會把這個玩具送出我的家門口了。

  • 送給鄰居家的小朋友;
  • 送給親戚家的孩子;
  • 有的玩具不太好了,沒法送出去,扔了又覺得可惜的話,我就會用乾淨盒子裝著,放在垃圾桶旁邊,有人看到了喜歡,就拿走自己玩了,避免了浪費。
  • 有的玩具真的很破了,我就直接扔進垃圾桶了。

每個家長都是自己家庭的育兒專家,因為沒有誰比你更瞭解你的孩子。

相信自己,一定可以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方法, 培養孩子自己做很多事情。

加油!


皓月長歌正面管教

媽媽在陽臺將洗乾淨的衣服收進來,只是離開幾分鐘的時間,寶寶便將玩具箱中的玩具都拿了出來,一個一個扔得到處都是,媽媽回來看著滿地狼藉,真是又好氣又好笑。若是責備寶寶,媽媽覺得扔東西對手臂動作和大運動能力還是有好處的;不理他吧,媽媽又擔心長此下去寶寶會更肆無忌憚地扔東西,養成壞習慣就麻煩了,到底如何是好呢?

明確哪些東西不能扔

布娃娃、塑料玩具、沙包、小球這些東西寶寶扔一扔倒也無妨,因為這些東西並不會讓寶寶或其他家庭成員受傷。但是,對於木質的積木、書、水杯等東西則應該禁止寶寶扔,媽媽看到寶寶在扔這些東西時要及時制止寶寶,明確告訴寶寶“這個不可以扔”,然後給他可以扔的東西。

和媽媽一起扔

與其嚴格禁止寶寶扔東西,媽媽倒不妨跟寶寶一起扔,將扔東西變成親子游戲。準備幾個布偶或沙包來跟寶寶一起扔。東西扔出去後,媽媽再跟寶寶一起撿回來,讓寶寶養成“扔出去,撿回來”的好習慣。其實,這麼大的寶寶能集中注意力的時間並不長,一個遊戲玩幾次也許就沒什麼興趣了,媽媽和寶寶一起扔反而能減少寶寶自己亂扔的行為。

注意寶寶情緒

與大人會通過摔打來發洩怒氣的行為一樣,寶寶也會通過扔東西來發洩心中的不滿,尤其是在自己被拒絕、被限制的時候。其實,寶寶的情緒發洩比大人明顯的多,心裡想什麼都會通過行為反映出來,只是大人會將寶寶的行為誤認為“寶寶在玩”罷了。爸爸媽媽平時要細心觀察寶寶,如果寶寶每次發脾氣都通過扔東西、摔玩具來發洩情緒的話,要注意正確引導寶寶,幫助寶寶正確疏導心中的不良情緒。


崔玉濤育學園

孩子玩具扔一地,從來不收確實這個問題是普遍存在的,但是其實很大部分的責任也應該算在家長頭上,現在的父母或者爺爺奶奶都習慣了保姆式的教育方式。當孩子還小的時候,家長的觀念就是“孩子還小,什麼都不懂,孩子還小,他還不會”然後就親子上陣幫助孩子解決一切問題。

其實大家都低估了孩子的能力,打個比方,就拿吃飯這件事來說。身邊大多是的孩子都是兩三歲了,家長還是親子餵飯。這些親子餵飯的家長都有個共通的觀點,那就是“這麼小怎麼懂得自己吃飯”。但事實並非如此,美國的小孩都是1歲左右就放手讓寶寶學習吃飯。且不說國外,身邊就有一個實例。表弟家的女兒,現在2週歲,吃飯從來都是自己吃的,有模有樣的,也不會弄得到處都是。經過了解,她媽媽從1周多開始,她就讓她女兒自己吃飯,剛開始也是弄得到處都是,畫面就像下圖,但是她媽媽從來不怕麻煩,堅持讓她自己動手。

再說回玩具,我認為也是同樣的道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對於小寶寶一樣受用。習慣的問題要從小養成。寶寶三歲以下,因為還沒有形成自主意識,不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所以需要家長的引導。當養成習慣之後很多事情就迎刃而解。

那對於三歲以下的小寶寶,如何讓他能養成收拾玩具的習慣呢?個人認為如果你只是口頭說讓孩子玩完玩具要收拾好來,那基本只是說給自己聽的,所以要以身作則,當寶寶玩的差不多了,父母就可以跟寶寶一起收拾,如果寶寶不配合,那麼可以想一些遊戲的方式,比如比賽等將玩具收到收納袋裡。一般的寶寶還是很喜歡跟父母互動比賽的。但是並不是一次兩次就能讓寶寶養成收拾玩具的習慣,還是要長期堅持。

對應三歲以上的寶寶,因為有了自己的思想意識,也慢慢開始懂得分辨事情。有很多人說不聽話打一頓就好了,其實個人是不建議以暴力的方式解決問題。首先還是要給孩子灌輸,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然後立一些原則性的規矩。比如,如果玩完玩具不收拾,就罰3天不準玩玩具,或者在某個角落罰站一小時,或者不準吃某樣孩子很愛吃的東西等,讓寶寶意識到不做某件事,就會帶來某種後果。久而久之,就會主動自己做了。

總結一句話,就是要從小培養孩子的好習慣,不怕麻煩,要有耐心引導。相信每個寶寶都是人間天使。


模玩神秘人

良好的生活習慣養成需要家長耐心的培養。

孩子玩玩具的習慣,應該從一開始就著手培養。現在這樣的情況,建議家長這樣來處理:

第一,重新樹立規矩。

規矩的養成需要提前講清楚。告訴孩子為什麼要重新樹立規矩,良好的規矩是為了更好的生活。一定要給孩子講清楚。

第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第三,自己接受自然後果。

玩具是小朋友的小夥伴,當然要愛惜我們的小夥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果不能每次都讓小夥伴回到自己的家裡,下一次小夥伴就迷路了,就找不到自己的家了,當然玩具就越來越少了。讓孩子接受因為不收拾玩具所以就沒有玩具玩的自然結果。

第四,讓習慣好的小夥伴影響ta。

可以讓孩子和習慣好的小夥伴一起玩耍,通過小夥伴的行為帶動孩子。

最後,家長要反思:過度的保護和過度的幫助對於孩子的成長是無益的。對於孩子不收玩具的習慣,家長要反思自己的行為是不是“保姆”太多。只是碎碎念,然後又繼續幫忙收拾,這樣的行為是無效的行為。

同時也要考慮是否存在玩具太多孩子不珍惜的可能性。過度養育是不良的養育習慣。

做理性的父母,讓孩子自覺的養成人生該有的習慣是每個父母都該有的責任和義務!請不要讓你的規矩建立只止步在說上!


宸媽碎碎念

我以前回答過類似的問題,看描述裡,這位媽媽很急迫,也很無奈,近日又受邀,所以再回答一下。

(圖片來自東方IC)
對待這個問題,我常用的就兩個辦法。

一個是和孩子一起幫孩子找家。

這是三歲前我常和孩子玩的。孩子太小,立規矩不頂用。每次玩完玩具後,我都會跟孩子說:“玩具們玩累了,該回家休息了。”於是,我倆就把玩具放回他該去的地方。小孩子很喜歡這個玩法,一點也不牴觸。

另一個是解救玩具。

找家也有找膩了的時候,哄也哄了,吼也吼了,小祖宗就是不收拾。那好,你不收拾,我收拾。

不過我有個條件,收拾起來的玩具以後就不能再玩,若想玩這些玩具,就要在玩過其他玩具後及時收拾,每收拾一次,可來解救出一個玩具。

如果新玩的玩具還不收,那就接著把它們也關起來。孩子一看不收拾,要玩的玩具越來越少,就會乖乖地收拾去。而且,他們也英雄情節,非常願意做個勇士把被困的玩具解救出來。

這兩個方法,都不用跟孩子吹鬍子瞪眼。孩子呢,也很快樂,並心甘情願的接受。您不妨試試。

萌媽愛學習

很多家庭都會在孩子沒出生時,就開始給孩子屯各種玩具了,在孩子出生之後更是嚴重,不停的買買買,導致玩具越來越多,家裡有時候都放不下了,就是因為玩具變多,每個家庭就會產生一個困擾:無論你如何苦口婆心的教育孩子,玩完玩具要收拾起來,寶寶也不會聽你的,一言不合就亂扔,還一副“聽不見,我不管”的樣子,家長還要不停的在背後收拾孩子的爛攤子,面對這樣的問題,家長該如何解決呢?

其實寶寶不喜歡收拾玩具想要搞清楚原因:

1、為什麼要收拾玩具?有什麼意義嗎?我只想玩!

2、收拾玩具有什麼好玩的,玩玩具才有意思!

3、收玩具這麼累、這麼無聊,我才不想收拾呢!

知道寶寶為什麼不想收拾玩具了,才好對症下藥,考驗媽媽演技的時候到了!難怪大家都說,有了孩子之後,都成戲精了!

以身作則,反向提醒

其實家長自己去做,遠比讓孩子做更能影響到孩子,孩子經常會在耳濡目染的條件下慢慢的去學習,做這件事情的意義,所以放寶寶不願意整理玩具,可以跟寶寶說,讓爸爸提醒寶寶整理自己的物品,這樣寶寶就知道,原來自己的物品需要自己去整理,從而養成好習慣。

提高整理的趣味性

孩子會覺得收拾很無趣,所以家長可以通過一個遊戲讓孩子更好的沉迷於整理之中,比如“我們來比比看,誰能更快的把玩具放到盒子中,怎麼樣?”這些都能引導孩子,當然最後也要誇獎孩子做的好哦!

對於孩子的教導,家長一定不要操之過急,循循誘導、充分的耐心才能真正的教育孩子哦!


e風萌娃


棲哈丶

我們家孩子也經常出現這樣的情況,其實很苦惱,總是害怕他會踩到,萬一出現事故怎們辦,不出事的時候吧,其實怎麼著都行,出了事情,最後孩子受罪,家長自責。

當我們家孩子出現玩具扔一地的時候,我一般都會這樣做:

首先要知道孩子是在什麼環境條件下扔一地、比如孩子自己玩的時候,或者是家裡有小孩子做客的時候。會出現孩子玩玩具的時候扔一地。

如果是孩子自己玩的時候,玩具扔一地。那隻能說明玩具太多,玩具多的時候,孩子不知道應該選擇哪一種,這個也喜歡,那個也想玩,最後找不到重點喜歡哪個 ,最後都翻出來了。我們可以把玩具整理幾種,今天玩其中一種類型,明天玩另一種類型,但先要跟孩子一起來分類,然後貼上標籤,規定每天只能玩一種類型,這樣孩子在跟家長一起規整玩具的時候,也就會體會到收玩具,其實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慢慢的引導孩子。

如果是家裡來小朋友做客,孩子把玩具扔一地不收的時候,我們不要當面指責孩子。因為他只是想對自己的小夥伴展示自己的玩具,可以對孩子的玩伴進行引導,比如玩玩之後,要送玩具回家等等的,有意識的進行引導,並讚揚,我相信孩子看到小夥伴的表現,會進行效仿,從而達到效果的。最後我們也可以引用動畫片裡的橋段,吸引並引導孩子送玩具“回家”。


Gemini8999

很高興能回他答這個問題,呵呵,我的孩子就曾經這樣,我講一下我的措施吧😄!

孩子的玩具隨手一扔,其實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表現,可能有些嚴重了,但長期如果家長不重視,健忘,危險的事情會越積越多,後果不堪設想。我認為從小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從玩具這件事上可以有效引導。

我是一個愛好乾淨的,孩子的玩具如果不自己收拾,剛開始我會把他的玩耍位置的衛生空出來,本想讓他自己打掃,但家人反對沒有成功😭

我又想出,警告方式,孩子玩耍完,警告三次,收拾好自己的物品,下次玩耍,三次後假裝扔掉,或者藏起來,讓他沒有玩具警示效果!剛開始有一定效果,但時間長了,就自己也沒有記性了!

最有效的方法,是我陪同孩子一起玩玩具,合理安排計劃,在玩具玩玩後,不把玩具收好不進行下一個遊戲,潛移默化的。隨著孩子逐漸長大,逐步擴大他的私人空間,現在他自己的東西自己就能找到,省心多了去了😊!


浪雲522

簡單來說四個字,少說多做。

少說,特別是說教性的內容,講大道理是最不適合孩子的。一百遍都不聽,那第一百零一遍也一樣,不會起效果。

說的多了,孩子煩躁,大人生氣,還累。乾脆少說。

多做,用行動來引導孩子。

比如,玩收玩具的遊戲,誰收的快收的多就贏得出去玩的獎勵,小貼紙獎勵 小印章獎勵,或者乾脆媽媽給畫個獎狀。



我家寶寶特別喜歡的獎狀就是“媽媽的小幫手”,他覺得幫媽媽幹活特別驕傲。根據自己家孩子的情況,把收玩具當成是遊戲, 而不是必須履行的責任(雖然事實是)。

或者通過示弱,讓孩子幫忙。我經常會說,“媽媽自己收玩具太慢了,要是有奧特曼幫我就好了 收拾完玩具,就能陪我的寶寶玩了。”孩子就飛奔過來 大喊一聲,奧特曼來了。一邊收拾一邊玩遊戲,孩子也積極參與。

根據自己孩子的不同情況做引導,初期通過引導讓孩子收拾玩具,慢慢的就會形成習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