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行也開始用機器人取代人力,企業工人數量銳減,你會失業嗎?

近日,花旗銀行稱未來5年將減少10000名技術和運營人員,以機器人取而代之,減少人力投入的成本。當投行也加入“機器人取代人類”的行列,是否意味著無人能躲過這波浪潮?

中國最大挑戰:老齡化引發勞動力萎縮

德意志銀行在旗下最新一期《Konzept》雜誌中注意到,中國的勞動力現狀或也將引領中國走上工業自動化的道路。

在德銀眼中,勞動力萎縮是中國面臨的最大長期挑戰之一,2014年至2015年則是重要拐點。那段時期中,中國勞動年齡人口達到頂峰。但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到來,中國贍養比率在2010年觸底;儘管製造業工資在增長,但工人們仍舊逐漸遠離勞動密集型的製造業崗位。

為了解決人力成本問題,中國製造商面臨兩個選擇:一是投資機械和設備,以減少對勞動力的依賴;二是從勞動密集型產業轉型至資本密集型產業。

投行也開始用機器人取代人力,企業工人數量銳減,你會失業嗎?

不過,這兩種方法都需要在工業自動化上進行大力投資。而中國顯然已經在朝這一方向穩步邁進。

德銀測算,2016年全球售出了30萬個工業機器人,其中30%在中國售出。假設這一市場份額進一步增長到40%,中國需要超過10年時間才能將機器人密度提升到200的水平。

企業佈局機器人,工人數量銳減

富士康一直致力於開發和部署機器人作業,力圖在2020年在中國工廠實現30%的自動化生產;中國家電製造巨頭美的同樣也在工廠中增加了機器人的使用,其武漢工廠擁有超過200個機器人後,工人數量減半,生產效率卻提高了四分之一。

投行也開始用機器人取代人力,企業工人數量銳減,你會失業嗎?

此外,德銀還援引廣州佛山政府對200家企業的調查顯示,其中近半都已開始使用工業機器人,並將生產效率提高了10%到30%。

德銀稱,自動化能夠避免中國經濟增長在2020年之後大幅放緩,自動化的崛起最終也會延緩勞動密集型產業競爭力的衰退。

機器人搶人類飯碗,大面積失業會出現嗎?

不可否認的是,機器人時代的逼近意味著大量勞動力的失業,特別是從事偏機械性勞動(即簡單重複勞動)的低學歷勞動者,但是,沒有必要對此產生過度恐慌。

投行也開始用機器人取代人力,企業工人數量銳減,你會失業嗎?

因為,機器人替代的是簡單重複勞動,基礎的崗位被人工智能替代,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卻是解放了一部分生產力。雖然短期來看的結果是一些員工被迫失業,但是人工智能的興起必然會創造出一些新的崗位,相比之前,這是更加蘊含技術,需要能力的崗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