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西我是朗读者|何荷《故园无声》

肥西我是朗读者|何荷《故园无声》

肥西我是朗读者|何荷《故园无声》

本期朗读者 何荷

  • 乡村文化工作者。业余时间爱好阅读码字,读与写是她认识世界,找寻此生意义的方式,也是此生的意义所在。
  • 座右铭:活着,为了讲述。

朗读作品 《故园无声》

何荷

午后,堂屋里,一家人讨论一个孩子的初中入学问题。虽然还有半年时间,一屋子人神情郑重、言辞激烈。大家在找门路、花钱,学校好坏上说来说去,兜了老大一圈,最后一致赞同——关键在于孩子自己。众望所归的目光朝孩子才开始坐着的地方一瞧,凳子是空的。此时,一树橖梨花在后郢村,盛开的超凡脱俗、素雅迷人。细碎洁白的花朵,累累枝头,似停驻的云朵、似皎洁的月光。风吹过,花瓣雨飘飘洒洒,有几片落在小小的后背上,正是那个坐不住的孩子,他在树下挖洞。

肥西我是朗读者|何荷《故园无声》

薄荷不是刻意找寻过去的,关于小镇、后郢村,记忆太多,步履匆促就有些蹉跎。她漫不经心走过的振兴街,原是后郢村边的岗地,地势起伏隐蔽,因为毗邻街道,有些年成为小镇青年谈情说爱的首选地。这个方便看见落日云霞、田野庄稼的浪漫之地,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期,被拓建成南北朝向的马路,往后这些年,路两边陆续被房子挤满。储蓄所、交管所、药材公司门店相继进驻,街市气息浓郁。

肥西我是朗读者|何荷《故园无声》

二十年前走在街上,会遇到熟悉的面孔。后郢村迁到马路边的乡亲,都认得出薄荷,把她小名喊得让人舍不得长大。这家抓一把花生,那家塞一包糖果,逮着手嘘长问短。街头巷尾,薄荷承托着那份厚厚的情意,沾尽了祖辈好口碑好人缘的光。外婆是镇上的老裁缝,许多人都穿过她裁剪缝制的衣服。现在,舅家隔壁九十多岁的王大爷,被小辈们服侍着穿戴,有时会口齿含混的嘟囔——啥破衣裳!哪有曾大姐做的穿舒服!

肥西我是朗读者|何荷《故园无声》

一九八九年冬天,外婆去了另一个世界。既没有机会看见小镇外霓裳美衣的花花天地,也没有机会看见八十年代后,各种新潮对小镇的冲击,在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改天换地,越来方便快捷、美丽实用。而外婆一代的老一辈所秉持的潜心技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正被发掘弘扬,成为新时代弥足珍贵的奢侈品。

肥西我是朗读者|何荷《故园无声》

如今,相对于街上安居乐业的后来者,薄荷成了陌生的外人,没有人认识她,也懒得认识她,镇上南来北往的过客那么多。放在交通闭塞的二十年前,古道热肠的街坊们定要将陌生来客问个水露石出,友善的提供食宿方便。外乡人无缘由受了冷落委屈,乡里人觉得理亏,面子上挂不住,好像给小镇淳朴安良的民风抹了黑。薄荷走在街上,不时看到外地牌号的车。她想起,小时候每逢暑假,去小姨上班的地方,坐着响震天的黑头三轮车,颠簸在小镇唯一一条通向外面的路上——石子路,坑坑洼洼。所谓坐车颠散了架,薄荷是深有体会的。有一次,随身包裹被颠散开,没有及时发觉,致使最喜欢的裙子丢了,为此,她闹心了好几天。

肥西我是朗读者|何荷《故园无声》

走在街上,薄荷深感小镇发展变化的巨大,街道多了,叫不出名;通向外面、新修的柏油路也多了,分不清。每次回来,得开着导航才能找到距家最近的路。早些年,本来是家的地方,被开发建设成小区式样的高楼,单门独户的宅院在薄荷心里,魂牵梦萦。 她怀念外婆家看得见日出日落的房院,也欣赏现在方便实用的高楼居所。小镇上,平房楼房混杂,布局稍显凌乱,倒也个性十足。街道边,简朴的农家小吃店与洋气的超市比肩,有着不同文化元素混搭的妙趣。走在镇上,因为土生土长的亲切温暖,所有地方都美好无比。

肥西我是朗读者|何荷《故园无声》

薄荷在对往昔的反刍中,走街窜巷。定睛路边,倾墙而出的花朵热情灿烂,一闪而过的面孔暗淡漠然。午后的阳光,赋予这个曾经被戏称为肥西西伯利亚的小镇,深浅不一的光阴感。新了又旧的房子,由起始的张扬中沉静下来,日积月累着生活的内涵,每个房子里都生长着与人有关的故事。

车马人声熙来攘往,小镇记忆沉寂在薄荷的时间里,无人知晓。她以本地人眼中相见不相识的外来者身份行走着。走进生于斯长于斯的后郢村,远远地,一树洁白的橖梨花,在鳞次栉比的房檐间灵气飘逸,乡情乡意的召唤真切无声。薄荷朝那棵树走去,孩提时代豁然眼前——那时,民风厚朴、百姓勤劳;村庄田园,美丽丰饶。树下,一个孩子,心无旁逸、专注挖洞,没有留意到她的走近。

薄荷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引起如此挖掘,这块神奇的土地,将会给孩子什么样的呈现?她站在小小的身影后,不声不响,静静等待。

肥西我是朗读者|何荷《故园无声》

▎朗读者心声 ▎

《故园无声》是我写于2017年清明回乡之后。前几天,和朋友开玩笑,“从内陆地区走出去的人,是不是都有些地理因素的拘谨?”我是个不善言辞的人,多数时候宁愿做默默无闻的旁观者。我的故乡是江淮分水岭上的小镇,直到新桥机场落址建成,机场高速与合叶六高速相继通车,交通才真正便利起来。

肥西我是朗读者|何荷《故园无声》

小时候,我就喜欢在镇上东游西逛,至今未变。每次回乡,会抽出小半天,走走看看。外婆的羽绒街还在,小小的街口陈列着琳琅满目的商品。走进去,窄窄的街道,两边伸出的摊位一家挨着一家,多是日用百货、成衣店、鞋店,找不到外婆时代的布店、裁缝店。现在,鲜有人能够耐心等待裁剪缝纫的过程,因此也少了延迟满足感的美妙享受。

肥西我是朗读者|何荷《故园无声》

淠河岸边的敬老院也在,和以前的逼匝阴暗相比,变得宽敞明亮、井井有条。老人们有在棋牌室玩牌打麻将的,有在走廊下安静坐着的。人在幼年、老年,是最接近精灵状态的吧?他们沉思默想的样子让人怦然心动。

肥西我是朗读者|何荷《故园无声》

淠河老桥是镇上的标志性建筑,半个多世纪来,连接着桥南桥北两个世界,一边属政(镇政府)教(教育),一边属商贾。现在,随着交通的发达,这种界线被打破,无分彼此。小时候的淠河水清澈见底,站在桥上经常看到游来游去的鱼群。清晨,桥下捣衣声声,河边浣衣是镇上的美丽晨景。现在,这幅景象已不复存在,水中的带状蓝藻,光怪陆移。

肥西我是朗读者|何荷《故园无声》

不知道故乡会给未来的孩子什么样的呈现,但愿如我小时候那般美,或更美。很大程度上,没有人能和故乡真正分离,她是我们的因,我们是她的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