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開自行車行創業,上演河南版“中國合夥人”

河南工業大學的三名大學生張少、梁鵬、焦愛芬真實地上演了河南版的“中國合夥人”,來看看他們的創業故事。

作為車行日常運行的CEO,沒課的時候,張少幾乎都在車行。最近,他又提出了個“租車回家過暑假”的新點子。

剛上大一時,張少就發現學校很多老舊的自行車長期停在停車棚,沒人使用,敏銳分嗅覺告訴他這是一個商機。但是由於種種原因回收二手車沒有辦法變成現實,知道11年九月份,三人結識,一拍即合,決定回收二手車創業。

三人分工明確,焦愛芬主要負責管理,而張少作為車行的CEO負責註冊“自由人”自行車的商標。梁鵬負責聯手其他企業,建立高校二手自行車回收利用租賃試點。

現在車行的運作十分穩定,近三年時間,盈利15萬,車行內有各種自行車300多量,滿足各類騎車人的需求。

三人开自行车行创业,上演河南版“中国合伙人”

合夥人的成功 依託“創行”團隊

為了能讓“自由人”搬回學校正在建設的創業園,張少、梁鵬、焦愛芬和他們的“創行”團隊,一直在努力。

“自由人”自行車行的成功不僅僅是三人的努力,在他們背後還有一個河南工工業大學“創行”團隊。“創行”團隊多是做一些公益類的活動,“自由人”自行車行和租衣館是“創行”團隊下設的兩個盈利項目。車行和租衣館的部分盈利,也會用作公益項目的活動資金。與車行相比,租衣館是有償給大學生提供各式正裝,需要參加面試或者出席其他正式場合的學生可進館租衣。每件衣服租金30或40元,租衣館每年盈利在6000至7000元之間。

三人开自行车行创业,上演河南版“中国合伙人”

“其實這兩個盈利項目,我們都已經形成了很全面的業務系統。現在最困難的就是車行,我們要有一個固定的地方。”梁鵬說,去年學校創業園拆改後,他們便把車行搬到了學校東門北側的臨時房裡,一年租金一萬。雖然還在學校附近,但“生意”卻大不如前。

三人开自行车行创业,上演河南版“中国合伙人”

如今車行逐漸發展壯大,自行車行共對外出租自行車8000多次,雖然只收入了六萬元,但是大部分的利潤用來購置新車,翻新舊車,或是購買其他零配件。

三人雖然算不上學霸,但成績也很優秀,創業的同時參加大學生創業大賽獲得金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