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用户之殇,金立又深陷 “窃取用户隐私数据变现”危机

个人信息泄露与侵犯带来的忧患和困扰威胁着每一个人。刚刚过去的两会,至少有25名人大代表委员提出“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相关议案或建议,让个人信息泄漏泛滥成为网络安全领域焦点话题之一。2016年南京邮电大学准学生徐玉玉,因信息泄露遭遇电信诈骗,而在报警回家路上猝死一事曾轰动全国。试想,如果事情发生我们身边的家人和朋友身上,这会是多么可怕。

中国用户之殇,金立又深陷 “窃取用户隐私数据变现”危机

(徐玉玉信息泄露造诈骗)

巨头频爆数据安全漏洞,利益驱动铤而走险

近日,美国社交媒体巨头Facebook因收集用户数据而面临2万亿美元的罚款,并受到全世界公众的强烈谴责和抵制。随后,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公开承认错误,在英美9家媒体上用整版为“信任的违背”登报道歉,并迅速推出用户专用隐私工具。

中国用户之殇,金立又深陷 “窃取用户隐私数据变现”危机

(Facebook媒体登报道歉)

中国用户之殇,金立又深陷 “窃取用户隐私数据变现”危机

(附网址:http://www.kejixun.com/article/180328/419714.shtml)

中国用户之殇,金立又深陷 “窃取用户隐私数据变现”危机

中国用户之殇,金立又深陷 “窃取用户隐私数据变现”危机

(金立搜集用户隐私代码)

海量的用户数据是一座金矿,频繁爆出的数据安全事件,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利益驱动,不少企业选择铤而走险。从金立事件来看,目前还有多少手机厂商存在类似问题,我们不得而知。

对待用户隐私态度截然相反,中国企业何时才能更成熟

中国用户之殇,金立又深陷 “窃取用户隐私数据变现”危机

中国企业出海,更应注重隐私保护

中国用户在个人隐私方面始终是弱势的,在国外,诸如伤害用户利益、侵犯用户隐私数据等行为将会面临专门的集体诉讼,一不小心,就会面临破产。2017年德国大众因尾气排放造假就曾面临被罚240亿美元。此前一加手机同样是因在国外搜集用户隐私而遭到20多个国家媒体的曝光和用户的抵制。这些不仅对自身形象造成负面影响,更可能给其他企业,甚至国家形象造成影响。目前,中国手机厂商在国内或许尚有空间做数据收集,但在国外这样做,无异于饮鸩止渴,或者自暴自弃,彻底放弃了海外市场。

中国用户之殇,金立又深陷 “窃取用户隐私数据变现”危机

(一加手机海外隐私门事件)

中国企业走出国门是大势所趋,同时更需谨慎。我们希望更多企业能像当年海尔狠砸冰箱的案例一样,真正从保护用户利益出发,从公司品牌影响出发。中国企业只有站在每一个用户利益维护角度才能越走越远,走向世界。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安全,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

身处大数据时代,互联网公司、手机厂商等都是最容易接触到用户数据的企业,作为最后一道防线,并不代表企业可随意窃取用户隐私信息,更不可形成黑色利益链条,从中蓄意牟利。企业应当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确保用户个人信息安全,防止信息泄露、毁损、丢失。随着国内用户对隐私数据意识越来越强,以及我国律法的不断完善,相信这类侵犯用户隐私的事件将会受到更严厉的惩罚,也将会越来越少。我们呼吁全社会共同努力,加强相关的立法执法力度,让民众的生活和工作更安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