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知道人生無望,你是否還會朝著曾經的目標奮鬥下去?

如果知道人生無望,你還是否會朝著曾經的目標奮鬥下去?

對待生活,在CBD上班的白領可能會以嚴格的精英作息要求自己,早上六點起床跑步,晚上11點準時上床睡覺,哪怕是最愛的威士忌也一滴不佔,不抽菸,不喝酒,但也有人卻在同樣的24小時內把自己想過的都過到極致。

大多數70、80後對傑克·凱魯亞克都多少有些情懷,即便不知道這人也知道他的那本白色封皮的《在路上》。雖說他自己不願承認,但凱魯亞克絕對是嬉皮文化的老祖,公路旅行、肆無忌憚的戀愛,跳舞,聽音樂,用藥,現在文青玩的那些都是他玩剩下的。

如果知道人生無望,你是否還會朝著曾經的目標奮鬥下去?

很多人把他的生活歸結為放浪形骸,無節制,但是不是越觀悲觀的人才越把生活當做一回事?

◆ 紐約和凱魯亞克

傑克·凱魯亞克1922年出生在馬塞諸色州的一個移民家庭,父母是加拿大魁北克的法國後裔,所以在傑克·凱魯亞克小的時候家裡使用法語交流。這種對於自身身份的認知使得他在成年之後曾去魁北克和法國尋根,想在路上找到自己的歸屬。

如果傑克·凱魯亞克早生10年,那他可能會成為寫出《了不起的蓋茨比》的菲茨·傑拉德,但時間就是如此好笑,傑克·凱魯亞克但剛好錯過了美國的黃金時代,1929到1933年,美國經歷了大蕭條時代,他的家庭也受到了巨大的衝擊。

如果知道人生無望,你是否還會朝著曾經的目標奮鬥下去?

經濟不好,凱魯亞克的父親開始酗酒、賭博,而原本開的小複印店後來也被洪水沖毀,母親只能在鞋廠做工補貼家用。我沒想過,如果少年時期家庭變故對孩子會有多大的影響,但可能男人內心的脆弱有的時候只能用酒精來緩和,又也許酗酒可能的確會遺傳。凱魯亞克最終死於長期酗酒導致的疾病,當然這些也都是後話。

中國人說技多不壓身,傑克凱魯亞克因為橄欖球玩得不錯,17歲的時候靠橄欖球拿到獎學金才去了哥倫比亞大學。這讓他遇到了一座改變他命運的城市,紐約。

如果知道人生無望,你是否還會朝著曾經的目標奮鬥下去?

晚上,他會在紐約的哈萊姆區閒逛,混在曼哈頓大大小小的爵士樂俱樂部裡,在曼哈頓的咖啡廳和朋友討論詩歌,談論音樂,喝得伶仃大醉,與人閒談,交朋友,更不用說是在紐約他才結識了後來一同被成為垮掉派代表作家的朋友們,就連“垮掉派”(Beat Generation)也是他伶仃大醉時在時代廣場從一個流浪漢那裡得到的靈感。

如果知道人生無望,你是否還會朝著曾經的目標奮鬥下去?

▲傑克·凱魯亞克在Seven Arts 咖啡廳討論詩歌

如果不是在紐約,他不會遇到他的朋友Neal Cassady也不會有從紐約到芝加哥、洛杉磯最終到達墨西哥城的旅行,更不可能有之後被一代人奉為聖經的《在路上》。

現在生活自律、剋制的松浦彌太郎年輕時還曾效仿傑克·凱魯亞克輟學去美國流浪;嬉皮士帶頭大哥鮑勃·迪倫也是受到傑克凱魯亞克等垮掉派作家的影響。

如果知道人生無望,你是否還會朝著曾經的目標奮鬥下去?

▲左:Neal Cassady 右:傑克·凱魯亞克

如果不是在20多歲的時候來到紐約,這個年輕人肯定不會成為傑克·凱魯亞克。一座城市對年輕人的影響不是在幾年內以結婚不結婚,年薪多少就能判斷的。

◆ 找到一個興趣

如果說有一天你周圍沒了朋友,少了親人,你能不能專注於自己,找到一件能讓自己沉浸其中的事去做。對於我來說,可能是寫作,對於凱魯亞克來說應該是爵士樂。

上世紀四十年代,爵士樂風靡紐約,傑克·凱魯亞克和朋友艾倫·金斯堡常常會在爵士樂俱樂部裡消磨時間。甚至於,他的“自發式寫作”也是源於爵士樂中的即興演奏,包括作品中的標點和斷句節奏感也都多少有爵士樂的影子。雖然人們認為他是一個作家,但他成為一個作家卻是源於爵士樂這一個愛好。

如果知道人生無望,你是否還會朝著曾經的目標奮鬥下去?

他會在爵士樂的伴奏下朗誦自己的詩歌,興致好的時候直接扔了詩稿去演唱,會和好友一起在家連續聽幾個小時的音樂,還和一些爵士樂手有過合作。對於他來說,爵士樂帶給他就是一種極致的盡興,所以在讀《在路上》的時候,你感受到書寫的流暢和如實地的興奮。

在《在路上》裡有這麼一段:

“我喜歡狂野的威士忌,我喜歡週六大棚裡瘋狂的音樂會,我喜歡次中音薩克斯管手為女人發狂,我喜歡興奮的演奏,著迷的搖擺,如果要用石頭砸死我的話,我願意被砸死,我願意被後巷的音樂激動死……”

如果知道人生無望,你是否還會朝著曾經的目標奮鬥下去?

▲傑克·凱魯亞克和朋友們在錄製爵士

如果不是發自內心的對爵士樂和生活的喜愛,不可能寫出這樣的句子。至少,我寫不出來,我甚至不知道還能對什麼東西產生如此巨大的熱情。所以,當大部分人讀了他的文字,才會被這種對生活的興奮和熱情所感動。

如果你出生在一個經濟正在衰落,朝不保夕,明天也許就要進戰場或許你就會因此送命的時期,你會如何生活?那一代的美國年輕人看不到未來,曾經的美國夢是擁有大房子、車、狗以及漂亮的老婆,但經歷過大蕭條和二戰的美國年輕人看不到那樣的生活,與其努力成為一個公司的小高層還不如喝酒抽菸泡妞。

◆ 試著專注

傑克·凱魯亞克用三週時間寫出《在路上》,敲擊鍵盤時手指會因為過度興奮而顫抖,為了抓住轉瞬即逝的靈感他服用安非他明等藥物來保持體力以不間斷寫作。

如果知道人生無望,你是否還會朝著曾經的目標奮鬥下去?

《在路上》是他一本帶有自傳性質的小說,雖然書裡的主人公過的是放蕩不羈的生活,但我一直還是記得他對於普通人的善良和對生活的熱忱發自內心地嚮往。

大學因為和橄欖球教練發生爭執,便放棄了學業。他無聊的時候就在街上看來來往往的人群,沒錢了,就去紐約附近的康涅狄格州打工,給車加氣,後來參加過海軍,因為精神問題被退回,最後才又回到紐約開始寫作。

如果知道人生無望,你是否還會朝著曾經的目標奮鬥下去?

由於採用非常口語化和顛覆性的寫作方式,《在路上》這本書花了六年時間才被同意出版,而因為《紐約時報》的一則評論,這個不顧未來的年輕人一夜成名,有了錢,買了房子,成為了自己年輕時不願意成為的人。

“我一輩子都喜歡跟著讓我覺得有趣的人,因為在我心中,真正的人都是瘋瘋癲癲的,他們熱愛生活,愛聊天,不露鋒芒,希望擁有一切,他們從不疲倦從不講平凡的東西,而是像奇妙的黃色羅馬煙火那樣不停地噴發火球、火花。”

如果知道人生無望,你是否還會朝著曾經的目標奮鬥下去?

這是《在路上》裡備受推崇的一句話,我自己也很喜歡。但沒有幾個人能像他一樣生活,沒那個環境也沒那個勇氣,我也做不到。但我只希望能夠像他一樣找到一件自己喜歡的事,讓自己專注,投入時間和精力去做好,即便是孤身一人也不會不感到孤獨和無聊。

他用一生去找屬於他自己的路,你的路會是什麼樣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