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PUTEX 2018:產品跨界融合,芯片廠商如何降低產品開發風險?

COMPUTEX 2018:產品跨界融合,芯片廠商如何降低產品開發風險?

Computex 2018於6月5日在臺北盛大展開,不少半導體芯片廠商也依自身優勢配合臺灣在供應鏈上的優勢,在展會上推出了新的產品或解決方案,包含IP廠商ARM,與眾多國際芯片廠如AMD、Intel、Microchip/Microsemi、Marvell、NVIDIA、NXP、高通、Silicon Lab、索思未來等,以及以聯發科為首的臺灣設計廠商,包括了瑞昱、群聯、義隆、鈺創等諸多廠商都共襄盛舉。

展會中主要對外布達產品與市場發展看法的仍以外國廠商為主

依照半導體廠商自身的產品、規模與市場定位,依照公開程度的不同,可分為3種參展方式:

  • 其一是領導廠商會發布自身新品,並對應其對未來生活/產品的看法,希望能透過整個供應鏈的協助與品牌曝光協力推展;
  • 其二是以開放態度對外公開展示產品,用來達到曝光與交流目的;
  • 最後一種則是以私人展方式,與主要合作伙伴展示與開會溝通。

會中主要對外布達產品與市場發展看法的仍以外商為主,可以看出在芯片領域,全球在產品發想與推展的地位仍是外商為領頭。另一方面也看到,不少芯片廠商也轉向了僅藉由國際性展會作為客戶會議機會,而沒有對外公開展示。

雖然芯片廠商並非是展會主角,但此一消長,也反映出臺灣整體供應鏈與展會重要性狀況。展會是透過群聚效應互相拉抬,在有廠商轉入檯面下活動,卻無新廠補上缺口,將影響展會在國際上發聲的能量與重要性。

臺灣在長期的垂直分工下,歷練發展出了很多好的技術與廠商,期許未來能看到更多臺灣廠商在展會中積極參與,營造除了臺灣有優良代工或關鍵領零組件技術外,更具備引領改變的創意能量。

產品跨界融合,芯片大廠透過漸進式多角化降低產品開發風險

因為臺灣在半導體供應鏈的生態系,多數晶圓廠商在Computex 2018的重點展出,多數強調該公司在Computing上創新。我們可以看到幾個廠商共同強調的重點,包含:連接、效率、AI改變產品。

同樣的,市場上有不少新創產品與廠商針對這3個主題發出眾多聲音,當我們回頭看在Computex 2018發表之產品,不難發現,主要廠商在進行多角化過程,很少是針對一個應用點就做出產品發想,更多是檢視自身產品優勢與市場地位,想辦法讓產品全面優化的漸進式擴張。

COMPUTEX 2018:產品跨界融合,芯片廠商如何降低產品開發風險?

▲各芯片大廠在Computex 2018的展出產品 source:拓墣產業研究院

以Intel而言,除了由計算機操作進入AI外,同時也由手機、電腦、基站的投入,多方面資源共享來對連接(調制解調器,Modem)進行多角化。NVIDIA則是強調GPU 計算,同時也用了Xavier SoC從車到機器人,透過重複利用相同IC儘可能降低研發成本與最大化運算平臺的滲透率。ARM與高通則是認為Everything goes to mobile (connected),透過手機對計算機操作進行多角化。

可以看到,不同於規模較小的廠商會針對套定領域開發應用芯片,具規模廠商在創新佈局上,因對應的規模經濟設定高,創新的速度似乎沒有小廠靈活,但產品的彈性與擴充性相對完整,雖可能因此錯失幾個高度成長的產品市場,但中長期可望以健全的生態系,持續在主流市場保有高度競爭性。

文丨拓墣產業研究院 林建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