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PUTEX 2018:产品跨界融合,芯片厂商如何降低产品开发风险?

COMPUTEX 2018:产品跨界融合,芯片厂商如何降低产品开发风险?

Computex 2018于6月5日在台北盛大展开,不少半导体芯片厂商也依自身优势配合台湾在供应链上的优势,在展会上推出了新的产品或解决方案,包含IP厂商ARM,与众多国际芯片厂如AMD、Intel、Microchip/Microsemi、Marvell、NVIDIA、NXP、高通、Silicon Lab、索思未来等,以及以联发科为首的台湾设计厂商,包括了瑞昱、群联、义隆、钰创等诸多厂商都共襄盛举。

展会中主要对外布达产品与市场发展看法的仍以外国厂商为主

依照半导体厂商自身的产品、规模与市场定位,依照公开程度的不同,可分为3种参展方式:

  • 其一是领导厂商会发布自身新品,并对应其对未来生活/产品的看法,希望能透过整个供应链的协助与品牌曝光协力推展;
  • 其二是以开放态度对外公开展示产品,用来达到曝光与交流目的;
  • 最后一种则是以私人展方式,与主要合作伙伴展示与开会沟通。

会中主要对外布达产品与市场发展看法的仍以外商为主,可以看出在芯片领域,全球在产品发想与推展的地位仍是外商为领头。另一方面也看到,不少芯片厂商也转向了仅借由国际性展会作为客户会议机会,而没有对外公开展示。

虽然芯片厂商并非是展会主角,但此一消长,也反映出台湾整体供应链与展会重要性状况。展会是透过群聚效应互相拉抬,在有厂商转入台面下活动,却无新厂补上缺口,将影响展会在国际上发声的能量与重要性。

台湾在长期的垂直分工下,历练发展出了很多好的技术与厂商,期许未来能看到更多台湾厂商在展会中积极参与,营造除了台湾有优良代工或关键领零组件技术外,更具备引领改变的创意能量。

产品跨界融合,芯片大厂透过渐进式多角化降低产品开发风险

因为台湾在半导体供应链的生态系,多数晶圆厂商在Computex 2018的重点展出,多数强调该公司在Computing上创新。我们可以看到几个厂商共同强调的重点,包含:连接、效率、AI改变产品。

同样的,市场上有不少新创产品与厂商针对这3个主题发出众多声音,当我们回头看在Computex 2018发表之产品,不难发现,主要厂商在进行多角化过程,很少是针对一个应用点就做出产品发想,更多是检视自身产品优势与市场地位,想办法让产品全面优化的渐进式扩张。

COMPUTEX 2018:产品跨界融合,芯片厂商如何降低产品开发风险?

▲各芯片大厂在Computex 2018的展出产品 source:拓墣产业研究院

以Intel而言,除了由计算机操作进入AI外,同时也由手机、电脑、基站的投入,多方面资源共享来对连接(调制解调器,Modem)进行多角化。NVIDIA则是强调GPU 计算,同时也用了Xavier SoC从车到机器人,透过重复利用相同IC尽可能降低研发成本与最大化运算平台的渗透率。ARM与高通则是认为Everything goes to mobile (connected),透过手机对计算机操作进行多角化。

可以看到,不同于规模较小的厂商会针对套定领域开发应用芯片,具规模厂商在创新布局上,因对应的规模经济设定高,创新的速度似乎没有小厂灵活,但产品的弹性与扩充性相对完整,虽可能因此错失几个高度成长的产品市场,但中长期可望以健全的生态系,持续在主流市场保有高度竞争性。

文丨拓墣产业研究院 林建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