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收购GitHub:拥抱开源,巨头的合作与竞争

微软收购GitHub:拥抱开源,巨头的合作与竞争

本周一,微软以一纸公告,正式宣布用75亿美元收购了全球最大的社交编程及代码托管网站GitHub(Github是全球最大的开源代码社区,全球各地的开发者均能提交,使用开源代码,或者托管自己的代码在社区中)。

曾经印象里闭源的微软最终拿下最大的开源社区看似令人意外,但实际上早已有迹可循,微软早已成为开源社区最大的贡献者,连续三年开源项目排名第一。

今年在微软Build大会也早已宣布,与Github合作释放微软智能云Azure的力量。一个优秀的开源社区聚集着众多的开发者参与开源项目,使得技术加速迭代,形成一个生态良性循环。而提到开源的AI项目,不得不去关注开源的机器学习框架。目前,主流的开源机器学习开发框架都托管在Github上

目前市场上和学界上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十分火热,源于语音技术,计算机视觉等领域使用深度学习方法更为流行,则从功能的角度来看,机器学习框架可细分为深度学习框架:主要用来使用深度学习算法,例如:CNNs卷积神经网络,RNNs循环神经网络,GANs生成式对抗网络等等。

微软收购GitHub:拥抱开源,巨头的合作与竞争

▲主流开源深度学习框架的开源时间线 Source:集邦咨询整理

集邦咨询收集了目前主流的开源框架数据如以下两张图所示,可以反映主流框架在开发者中的热度。

微软收购GitHub:拥抱开源,巨头的合作与竞争

▲各框架在Github获得Star数量 Sorce:Github,集邦咨询整理制图

微软收购GitHub:拥抱开源,巨头的合作与竞争

▲各框架在Github获得Star年度增长率 Sorce:集邦咨询

加上2017年出的Pytorch,去年增长最快的深度学习框架TOP4就是Pytorch,Caffe2,TensorFlow,MXNet。从总量来看,贡献开发者数TOP3为:TensorFlow,Pytorch,MXNet;代码提交次数TOP5:TensorFlow,CNTK,PaddlePaddle,Chainer,Pytorch。

而上述四个深度学习框架,背后恰好是Google,Amazon,Facebook三家巨头。尤其是Google,可以从下图看出Google贯通上下游,俨然是AI领域内一极。

微软收购GitHub:拥抱开源,巨头的合作与竞争

▲Google智能云产业结构图 Source:集邦咨询

各巨头在AI领域发力,都着重于支持自己的开源框架,这是因为,一个好的开源框架会吸引大量发开者使用,形成一个良好的开发者社区,可以加速迭代技术。另一方面,自己的框架往往和巨头本身的配套服务(例如云服务)配合更高效,应用公司的开发者很可能会因为采用了某个框架,就购买对应巨头的云服务使自己的应用落地。

微软作为老牌巨头,在PC时代独领风骚,又怎会甘于人后?在2016开源CNTK加入框架生态建设,但由于各种原因例如框架协议限制某些功能不可商用等,造成CNTK未能如上述框架流行。

从2017年的战略布局上看,微软选择和其他巨头强强联手,与Amazon合作推出Gluon作为一个API,注意到Gluon又是支持Keras,PyTorch,MXNet,这背后分别是Google,Facebook,Amazon,这似乎是一个微软企图联合各家统一框架生态的缩影。去年微软与Facebook合作推出ONNX,旨在不同框架之间共享模型。

今年2月份提出了深度学习框架的通用语言——repo1.0,让研究者们能够在不同框架之间轻松运用专业知识,并且实现不同开源社区之间的合作。CNTK、Pytorch、Chainer、Caffe2和Knet团队,以及来自开源社区的开发者也为repo1.0做出了贡献。

整合、释放开源社区开发者的力量,是微软在AI智能时代发展自身云服务实力,AI技术的一步,也是意图联合各家进行合作,并以此对抗另一种产业模式的谷歌的一步。微软放弃了专注独家开发框架,而是把未来希望寄托在一个标准体系,打通各家合作隔阂,在某些重要业务中,拥抱开源,拥抱各家技术融合。

文丨集邦咨询 James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