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寫好SCI文章討論(disscussion)部分

如何寫好SCI文章討論(disscussion)部分

基本內容

"討論"的重點在於對研究結果的解釋和推斷,並說明作者的結果是否支持或反對某種觀點、是否提出了新的問題或觀點等。因此撰寫討論時要避免含蓄,儘量做到直接、明確,以便審稿人和讀者瞭解論文為什麼值得引起重視。討論的內容主要有:

(1) 回顧研究的主要目的或假設,並探討所得到的結果是否符合原來的期望?如果沒有的話,為什麼?

(2) 概述最重要的結果,並指出其是否能支持先前的假設以及是否與其他學者的結果相互一致;如果不是的話,為什麼?

(3) 對結果提出說明、解釋或猜測;根據這些結果,能得出何種結論或推論?

(4) 指出研究的限制以及這些限制對研究結果的影響;並建議進一步的研究題目或方向;

(5) 指出結果的理論意義(支持或反駁相關領域中現有的理論、對現有理論的修正)和實際應用。

寫作要點

(1) 對結果的解釋要重點突出,簡潔、清楚。為有效地回答研究問題,可適當簡要地回顧研究目的並概括主要結果,但不能簡單地羅列結果,因為這種結果的概括是為討論服務的。

(2) 推論要符合邏輯,避免實驗數據不足以支持的觀點和結論。根據結果進行推理時要適度,論證時一定要注意結論和推論的邏輯性。在探討實驗結果或觀察事實的相互關係和科學意義時,無需得出試圖去解釋一切的巨大結論。如果把數據外推到一個更大的、不恰當的結論,不僅無益於提高作者的科學貢獻,甚至現有數據所支持的結論也受到懷疑。

(3) 觀點或結論的表述要清楚、明確。儘可能清楚地指出作者的觀點或結論,並解釋其支持還是反對早先的工作。結束討論時,避免使用諸如"Future studies are needed."之類蒼白無力的句子。

時態的運用

(1) 回顧研究目的時,通常使用過去時。如:In this study, the effects of two different learning methods were investigated.

(2) 如果作者認為所概述結果的有效性只是針對本次特定的研究,需用過去時;相反,如果具有普遍的意義,則用現在時。如: In the first series of trials, the experimental values were all lower than the theoretical predictions. The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values for the yields agree well.

(3) 闡述由結果得出的推論時,通常使用現在時。使用現在時的理由作者得出的是具普遍有效的結論或推論(而不只是在討論自己的研究結果),並且結果與結論或推論之間的邏輯關係為不受時間影響的事實。如:The data reported here suggest (These findings support the hypothesis, Our data provide evidence) that the reaction rate may be determined by the amount of oxygen available.

語言不過關被拒?美國EditSprings--專業英語論文潤色翻譯修改服務專家幫您!

如何寫好SCI文章討論(disscussion)部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