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奉節詩城,一座與詩結緣的古城

行走的奉節詩城,一座與詩結緣的古城

洪荒歲月滾滾碾過,你的腳步堅實,你的心境堅毅,你遍歷了朝代的更替,見證了歷史的興衰。滄海桑田刻畫了你的容顏,也不斷賦予你詩樣的名字,請側耳傾聽——魚復、夔州、夔府、永安、奉節,一次次含著詩畫韻律的重生讓你根植西南邊陲的身影更加巍然。你踏著詩人的筆尖走來,每每歲月的長卷上詩人留下款款深情,身側總有你的倩影。

行走的奉節詩城,一座與詩結緣的古城

你是我的故鄉,你有一個美麗的名字叫“詩城”,你是我深愛的奉節。 讓我們閉目回味那些遙遙而來最樸素的美:“川崖惟平,其稼多黍;旨酒嘉穀,可以養父。野惟阜丘,彼稷多有;嘉穀旨酒,可以養母。”美酒佳釀是上天賦予你最驚豔的禮物,冬釀春成,香飄十里。乘舟取醉非難事,才傾一盞人已醺,人間何處尋?此乃奉節之酒。 魏晉文人就著寒食散幹了文壇一半濁酒,詩城奉節也緩緩化進了魏晉沉香。讓我們頷首細聆樂府民歌的低吟淺唱:“巫山七百里,巴水三回曲。笛聲下復(奉節)高,猿啼斷還續。”協調的韻律別具一格,回聲綿長,帶聞者步入巴水巫山的意境中去了。

行走的奉節詩城,一座與詩結緣的古城

踏著悠揚而緩慢的步伐,奉節走進了名動天下的繁華盛唐,燦若繁星的詩人來來往往,道出了詩城不一樣的美,清新如楊盈川者吟出“山路繞羊腸,江城鎮魚復(奉節)”的名句,“賴多山水趣,稍解離別情”亦為詩佛王維失意時聊以奉節山水之趣排解胸中苦悶意氣的佳作。詩仙李白攜著酒囊乘舟而下,意氣風發,筆酣墨飽,一首流麗飄逸的唐詩立時脫口而出:“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奉節辭別了詩仙,又迎來了詩聖的駕臨。“半頂梳白頭,過眉拄杖斑”的杜工部蟄居奉節兩年,潦倒困苦仍寄情於詩,“他鄉閱遲暮,不敢廢詩篇”,留詩三百首,成就了唐詩之巔峰,創造了詩歌之奇蹟,彰顯了詩人之毅力。 唐朝的浪漫尚未完全落幕,宋人氣象已然撲面而來,奉節的一山一水、一丘一壑、甚至一草一木中絲絲透出那種靜穆開闊來,叫人無法忽略它耀目的光彩。志趣高雅,格調清麗的東坡先生於三國古戰場永安門前打馬而過,也不禁慷慨悲涼地嗟嘆曰:“千古陵谷變,故宮安得存。” 歷史遙遙看去,再回首已是此去經年。昔時的浪漫漸漸沉澱,鑄就了今日更溫柔的奉節。地處三峽西首,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的奉節依然不忘詩意的行走,讓我們仔細咀嚼奉節新縣城的路標——詩仙路、少陵路、竹枝路、老泉街、依斗門,更像一本詩詞指南,只一眼,便讓人從此忘不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