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你的“敵人”喜歡你,找TA幫忙|心理學上的富蘭克林效應

如何讓你的“敵人”喜歡你,找TA幫忙|心理學上的富蘭克林效應

我們在生活中總會與人產生摩擦,你可能非常討厭一個人,當然,你可能正在被人討厭著。

如何讓你的“敵人”喜歡你,找TA幫忙|心理學上的富蘭克林效應

有的人試圖和敵人做朋友,去主動親近、去放低姿態,或者乾脆與之決裂、勢不兩立。不管是哪種,都會很大程度上消耗你的心理資源。最後的結果也未必如你所願。

美國著名國父本傑明·富蘭克林說過一句話,“相比那些被你幫助過的人,那些曾經幫助過你的人會更願意再幫你一次。”這是源於富蘭克林的真實經驗,這一現象也被稱為“富蘭克林效應”。

富蘭克林效應

如何讓你的“敵人”喜歡你,找TA幫忙|心理學上的富蘭克林效應

富蘭克林有“美國最後一個通才之稱”,在科學、政治、哲學、文學、實業和社會活動方面都極有建樹,幾乎無所不能。在1736年的某一天,富蘭克林在賓夕法尼亞的議院發表演講。其中有一位議員完全反對他的意見,也發表了一篇演講,十分激烈的批評了富蘭克林。富蘭克林有些措手不及,但又十分想爭取這位議員的同意。

他無意中打探到這位議員的家中正好有一套十分稀缺的圖書,於是他十分恭敬的寫了一封信,厚著臉皮向這位議員借書。他沒想到這位議員竟然同意了,一個星期後,富蘭克林在還書時鄭重的表達了謝意。

幾天後,他和這位議員再次在議會廳相遇,主動和他打招呼(這是以前從來沒有過的)。然後他們一起談話、喝茶,這位議員還表示,任何時候都願意為富蘭克林效勞。從此兩人化敵為友,成為了一生的摯友。

於是富蘭克林就用一句古老的格言來概括這種現象:相比那些被你幫助過的人,那些曾經幫助過你的人會更願意再幫你一次。心理學上就將這一現象稱為“富蘭克林效應”。

一個多世紀後的俄國,著名小說家托爾斯泰在《戰爭與和平》一書中也寫道:“我們並不因為別人對我們的好而愛他們,而是因為自己對他們的好而愛他們”。這就和富蘭克林效應如出一轍,換句話說,我們幫助別人,未必會贏得更多好感,但是別人幫我們,卻可能會因此更加喜歡我們。

富蘭克林效應的實證研究

讓一個敵人幫你一個小忙,就能化敵為友,化干戈為玉帛嗎?

這真的可信嗎?

1

如何讓你的“敵人”喜歡你,找TA幫忙|心理學上的富蘭克林效應

1969年,心理學家瓊·傑克和戴維·蘭迪決定親自上陣,檢驗一下這個有二百年曆史的“富蘭克林效應”在20世紀是否同樣適用。

於是他們安排了一次知識競賽,讓所有的參與者贏了一筆小錢。

競賽結束後,一名研究人員向其中三分之一的參與者們表示:他是用自己的錢來組織的競賽,現在他沒錢了,能否請他們把錢退還給他。

一名秘書向另一組三分之一的參與者們表示:這是由心理學實驗室贊助的競賽,現在實驗室資金短缺,能否請他們把錢退還。

實驗過後,所有的參與者們都被要求填寫了一項問卷調查,分別給研究人員和秘書打分。

實驗結果證明:研究人員的分數遠遠高於秘書。而且願意把錢退回來的參與者,所給出的分數遠遠高於不願意退錢者。

也就是說,“富蘭克林效應”再一次得到了印證。

2

如何讓你的“敵人”喜歡你,找TA幫忙|心理學上的富蘭克林效應

還有一個發生在二戰期間的故事:

二戰時期,德國納粹迫害猶太人。

一個猶太商人家族商量向非猶太人尋求幫助,兄弟二人意見不一。弟弟主張向父親資助發家的一個銀行家求助,因為這名銀行家曾多次表示有機會一定要報恩。哥哥則認為應求助於在生意上曾經資助自己家族起步的另一位木材商。

兩人誰也說服不了誰,於是分頭行動,從此失去聯繫。

多年後,由木材商冒死相助逃到日本的哥哥回國尋找弟弟,發現弟弟全家早已死在了奧斯威辛集中營。

最後哥哥從納粹檔案中找到了舉報弟弟藏匿處的電話記錄,打電話的人,正是那位銀行家。

於是哥哥感嘆道:曾經幫助過你的人,比你所幫助過的人,更可靠。

3

在營銷學中也有這樣的案例:

上個世紀的美國有一家吸塵器公司的推銷冠軍,他在退休前一天對其他的員工們說:

你們這些笨蛋,推銷業務時只會敲開門問:太太您好!能不能給我三分鐘介紹我們公司的一個產品。每次話還沒說完,“啪”的一聲就吃了閉門羹。你說你們這不是赤裸裸的騷擾嗎?顧客沒報警已經是客氣的了。

於是這些員工們就好奇的地問:“那您是如何向顧客推銷的?”

這位退休的老員工回答道:

我會說:太太您好!我是一個路過的推銷員,口渴了。您能不能給我一杯水喝呢?

如何讓你的“敵人”喜歡你,找TA幫忙|心理學上的富蘭克林效應

於是,我走進顧客的家,先觀察一下環境。

然後在顧客給我準備水的時間裡,輕描淡寫地說一說自己所推銷的“吸塵器”。

顧客沒有壓力,自然就會接話。如此一來,產品推銷的成功率可以提高百分之八十。

其他的員工們聽了如夢方醒,紛紛給這位老員工鼓勵。

小王子的玫瑰

如何讓你的“敵人”喜歡你,找TA幫忙|心理學上的富蘭克林效應

法國作家埃克蘇佩裡的《小王子》裡講道:

小王子在一個小小的星球上生活,有一天星球上忽然綻放了一朵嬌豔的玫瑰花。

小王子從來沒有見過這麼美麗的花,於是他每天細心地呵護,精心地照料。

他當時覺得這是世宇宙裡唯一的一朵玫瑰,比所有的花都美。

後來有一天他來到地球,發現僅僅一個花園裡就有5000朵幾乎完全一樣的玫瑰花。

那一刻他終於知道,他所擁有的只不過是一朵普通的花。

這個發現,使小王子非常傷心。

於是他天天流連於萬花叢中,但是不知道為什麼,他心裡還是放不下自己的那一朵玫瑰。

直到有一天一隻小狐狸跟他說:"正因為你為你的玫瑰花費了時間和心血,才使你的玫瑰變得美麗。"

小王子恍然大悟,終於明白:

儘管世界上有無數朵玫瑰花,但他星球上的那朵玫瑰花仍然是獨一無二的。

因為他澆灌過她,保護過她,陪著她一起說話,陪著她一起沉默……

所以她是他獨一無二的玫瑰。

愛情中的富蘭克林效應

有一個女兒問父親,如何讓她喜歡的男孩子喜歡她呢?

如何讓你的“敵人”喜歡你,找TA幫忙|心理學上的富蘭克林效應

父親回答說:讓他給你買一個冰激凌。

女兒又問:然後呢?

父親回答:再讓他買一個

這個男孩買冰激凌的行為,雖然很簡單,卻是一種潛移默化的付出。

他會想女孩喜歡吃什麼樣的冰激凌?

草莓的還是牛奶的?

大的還是小的?

這一家的還是另一家的?

無形中,男孩為這個女孩付出了時間、金錢、以及情感。

漸漸地,男孩就會問自己,為什麼我要給她買冰激凌呢?

你放心,他會給自己找足一百個理由。

因為她可愛、懂事、笑聲很甜等等,然後,男孩就會因為自己的付出而覺得這個女孩與眾不同。

再然後,他就不知不覺地愛上了這個女孩。

這就是付出,這就是愛情中的富蘭克林效應。

我們或許還會聽過這樣一個故事,男孩對女孩說:“我們分手吧,她比你更需要我,你可以照顧好自己,她沒有我不行的。”

如何讓你的“敵人”喜歡你,找TA幫忙|心理學上的富蘭克林效應

女孩子能很好的照顧自己,什麼事都自己解決,反倒是得不到男孩的愛,男孩反倒去找那個需要他的女孩了。在電視劇《虎媽貓爸》中,趙薇飾演的女主是個典型的女強人。馬桶壞了都自己親自上場。結果,老公卻跑到小三那裡,幫人家修馬桶去了。當趙薇親眼看到老公給小三修馬桶,她的內心已經崩塌了:

“什麼髒活累活我都一個人搞定,我容易麼,沒料到老公反倒出軌了。”

這也是很多人死活都想不通的一點,“為什麼我為TA付出那麼多,TA就是沒有看到,就是無動於衷呢?”分手之後去糾纏,反倒被對方嫌棄,就更加的失望和傷心了。

其實,如果你瞭解富蘭克林效應的話,就能瞬間想明白這是為什麼了。

如何利用富蘭克林效應?

向TA借東西吧

如何讓你的“敵人”喜歡你,找TA幫忙|心理學上的富蘭克林效應

我們會因為別人符合我們的預期而喜歡對人好,比如長相、性格、多金等外顯的事物,但我們更會因為自己對別人好而喜歡上別人。另外,如果我們對別人壞,也會因此討厭別人。一個人在沒有外力的約束,比如沒有金錢引誘沒有人強迫的情況下傷害哪怕沒有任何關係的別人,哪怕只是言語上的侮辱,也會使他討厭別人。每當我們對一個人做出仁慈或者殘酷的事情之後,我們對這個人就不會再有同樣的感覺了。

所以,如果你想讓別人對你產生好感,讓人喜歡你,就向他借東西吧——如果他或她不喜歡你,討厭你,是不會借東西給你的哦。有人說,“請吃飯也行~ 感覺只要是投資行為都可以”。吃飯是高價值的大要求,然而提出小要求,小事或者小物,效果更好。

請TA幫忙

你大可以開口向不喜歡你的尋求幫助,如果拒絕你也不會失去什麼,如果TA答應了,那麼接下來TA對你的態度就會好一些。因為幫忙,對於TA來說就意味著一種付出、一種投資,即使心裡對你不喜歡,也會因為“心裡混淆”的原因而說服自己去喜歡你,去認同你,為自己的行為尋求一種合理化的解釋。這樣一來二去就會真的對你有所改觀了。

在愛情中試著索取

這裡的索取並非無理由的、過分的索取,而是適時的、聰明的索取,讓對方覺得自己是有價值的,是可以給你安全感或者親密感的。這是一種成就感,適當的做一個“弱者”,而不是一味的付出,這種付出未必是好的。最好能在付出和索取之間找到平衡,這樣對你們的關係會有很大的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