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一步步走近:從化學火箭到曲率引擎

美國國防部披露了一份報告中稱,2008年幾十名科學家簽署了協議,開始一項秘密研究。他們深入研究了各種各樣的尖端太空科技,包括人類聞所未聞的全新空間推進方式。其中的一份報告提交於2010年4月,這份34頁的報告有一個引人注目標題:“曲速推動,暗能量和高維空間操縱”。

科幻一步步走近:從化學火箭到曲率引擎

“獲得對高維空間(維度大於三維)的操控能力是利用暗能量的關鍵,從而使一種新型推動技術成為了可能。”報告說:“到達太陽系的任何一個地方所用的時間,可以從幾年縮短到幾個小時,到達最近的恆星系統也只需要幾個星期,以現在的技術則要幾十萬年。”

這項報告裡提到的新型推動技術就是曲速引擎。這項堪稱終極的航天推進方式,理論上可以將航天器加速到十倍甚至百倍於光速,而人類目前水平能達到的最快速度都沒有達到光速的百分之一。如果你看過《星際迷航》,就能尋找到曲速推進的蹤影。飛船首先使用曲速線圈產生“子空間場”,當其呈現不對稱蠕動形式並達到一定場強之後,會成為“曲速場”。此時飛船就處於曲速泡中,從而完成超光速的星際旅行。科幻一步步走近:從化學火箭到曲率引擎

劉慈欣的《三體》中出現過一種類似的“曲率驅動”方式。大劉在書中寫道:“一艘處於太空中的飛船,如果能夠用某種方式把它後面的一部分空間熨平,減小其曲率,那麼飛船就會被前方曲率更大的空間拉過去,這就是曲率驅動。曲率驅動不可能像空間摺疊那樣瞬間到達目的地,但卻有可能使飛船以無限接近光速的速度航行。”科幻一步步走近:從化學火箭到曲率引擎

不管是曲速推進還是曲率推進,它們都是建立在阿庫別瑞推進模型(Alcubierre Drive)的基礎上。這是理論物理學家米基爾•阿庫別瑞(Miguel Alcubierre)在1994年推出的模型,該模型在愛因斯坦場方程和廣義相對論的框架下,通過將將空間拉伸(這與蟲洞摺疊空間正相反),使飛船前方的空間收縮而後方的空間拉伸,空間便產生了褶皺,類似於水面上的波浪,飛船乘著這波浪前進,速度甚至可以超過光速。飛船所處的區域叫作“曲速泡”,裡面是一塊平坦時空,飛船在裡面並非真的在移動,而是空間的漣漪帶著它前進,所以並不違反物理學中的“光速最快”原則。

但就目前人類技術而言,它也只能存在於科幻小說中。加州理工學院的物理系教授肖恩·卡羅爾(Sean Carrol) 發了一條推特指出該方案並不可行。他認為這種設想限制重重,想要獲得曲速推進,一個必要的條件是在曲速泡中產生比真空低的能量密度(即負能量)。以目前人類的科學水平根本不能產生如此巨大的負能量。以距離地球4.37光年的半人馬座為例,從地球出發到這個最近的恆星系統,用曲速推進只需幾年的時間,但消耗的能量卻大到難以想像。“這一趟下來所需要的能量大小,大概等於地球的總質量通過質能方程全部轉化後的能量,只是這些都是能量都是負的,”卡羅爾說,“這不像《星戰》中演的那樣,死星用一束高能激光把地球打成粉碎,這是讓地球完全消失!”

報告中也承認了人類對負能量的理解遠遠不夠,不過報告嘗試了在大型強子對撞機和高維空間中尋找答案。報告中稱,通過操控11維空間就可以構造出能拉伸的空間。11維空間是M理論中的一個特殊構想,儘管這個提法在理論上沒有破綻,但是如何操控11維空間,目前還不得而知。即使這個方法可行,也會有一連串的問題接踵而至。有研究表明,“曲速泡”中的飛船無法向前方發送信號,這就意味著飛行員將無法控制飛船;而另一個對曲率驅動的計算機模擬發現,在超光速飛行時,“曲速泡”前方會堆積大量的負粒子,飛船到達目的地開始減速時,一路上累積的負粒子會在瞬間全部釋放,足以摧毀任何與其接觸的物體。

儘管曲速推進也許會成為人類探索宇宙深處的利器,但是目前人類的空間推進技術還停留在液體化學推進器上。20世紀初,康斯坦丁·齊奧爾科夫斯基(Konstanty Ciofkowski),在他的著作《利用反作用力設施探索宇宙空間》和《宇宙航行》中,計算出了進入地球軌道的逃逸速度(7.9km/s),並提出了著名的齊奧爾科夫斯基公式,從此拉開了航天推進器研究的序幕。經過一百年的發展,使用液氫液氧燃料的化學推進器的發動機成了目前推進火箭的標配,是人類擺脫地球引力進行太空探索的絕對主力。現今無論是我國的長征系列運載火箭,還是私人航天公司如SpaceX的Falcon系列火箭都使用這種發動機。

除了常規化學火箭,科學家也在尋找更高效的空間推進發動機,其中電推進/等離子火箭採用等離子作為推進劑。被加速到幾十千米每秒的等離子,獲得的推進能力理論上最強且燃料消耗的速度極慢。但目前人類並沒有足夠的科技力量將其做得足夠大,一般僅能實現極小推力的應用(1 牛頓級別甚至更低)。這對於未來的長途星際旅行作用可觀,在真空中沒有阻力,即便是緩慢的加速作用也能在時間累計後獲得相當快的速度。目前它已經在一些大氣層外的衛星和飛行器上初步運用。

科幻一步步走近:從化學火箭到曲率引擎

圖 | 應用了氙離子發動機的歐空局地球重力場及洋流探測器

太陽帆發動機以太陽的輻射壓做為太空船推進力。光是由細小的被稱為光子的能量團組成的,太陽帆的工作原理,就是將照射過來的太陽光反射回去,由於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太陽帆將光子“推”回去的同時,光子也會對太陽帆產生反作用力。就是靠這種反作用力,飛船便被“推”著前進。太陽帆不需要燃料,陽光就是其能源。推進力雖然很小,但是隻要太陽繼續照耀著,太陽帆就能繼續運作。如果設計合理,從理論上說,太陽帆的最高速度可以達到光速的2%(6000公里/秒),果真如此,星際航行將成為可能。

科幻一步步走近:從化學火箭到曲率引擎

圖 | 納米帆-D在太空中展開太陽帆的效果圖

和曲率推進一樣,反物質推進器也是目前存在於科幻小說中的概念,不過它很可能是最先實現的一種推進器,因為我們已經發現了反物質的存在。顧名思義,反物質就是和通常物質質量相同電荷相反的物質。反物質由反質子、反中子和下電子組成。當反物質原子和通常物質的原子相遇時,會發生湮滅,其質量會全部轉化成能量。根據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計算,這種能量將是巨大的。有科學家計算,只需17克的反物質就可以把飛船加速到光束的十分之一,從地球到半人馬座(距離地球4.37光年)僅需40年。但是製備反物質極難,目前我們只有通過大型強子對撞機產生過反物質,其總量還不夠煮沸一杯茶,更不用說星際旅行了。

科幻一步步走近:從化學火箭到曲率引擎

哈勃望遠鏡拍到的宇宙一角,其中任何一個亮點都至少是一個銀河系,而銀河系中像太陽系這麼大的小星系都有十萬億級別。

宇宙之大超乎我們想象,如果把宇宙大小比作太平洋,我們的足跡僅僅是走過了十分這一個水分子的長度。現階段來講,除了發展推進器科技外,現實的路徑是先用現有的科技實現太陽系內殖民,然後再實現系外擴張。到那時候,人類也許會擁有超大規模推進系統,從而可以向銀河系進發。而要走出銀河系,即使在光速下也需要10萬年時間,常規的空間推進器就無法發揮多大效用了,而且飛船上的宇航員還要受到相對論的時間延長效應的影響。屆時如果人類發明出了曲率推動和蟲洞,我們才算成為了星際種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