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有這樣一張網……

在四川,有这样一张网……

四川共青團

你觸手可及的朋友圈

在四川,有这样一张网……

6月10日,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十八次會議剛剛在青島落幕。作為國內為數不多的受邀省級媒體之一,這個週末,四川日報·川報觀察派出了特別觀察員“川寶”探營盛會。

在四川,有这样一张网……

川寶”探“上合,還只是四川網絡建設的一個縮影。黨的十八大以來,四川堅定以習近平網絡強國戰略思想為引領,在紮實推進網信事業中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推動網絡平臺建設,助力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四川日報、川報觀察特別推出四川省紮實推進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深度報道

,敬請關注!

凝聚更多正能量

畫出更大同心圓

四川省紮實推進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綜述(上)

“這樣的網絡平臺不僅是對環保理念的宣傳,也為市民主動參與環保提供了動力和途徑,讓更多市民形成‘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的共識。”活動主辦方介紹說。

這是四川省藉助互聯網弘揚美德、凝聚共識的一個生動實踐。

凝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力量與共識,需在黨的領導下動員全國各族人民,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形成網上網下同心圓。四川堅定以習近平網絡強國戰略思想為引領,在紮實推進網信事業中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畫出共築中國夢的更大同心圓。

創新宣傳

讓好聲音和正能量傳得更遠

“構建網上網下同心圓,需加強網上正面宣傳,讓好聲音和正能量傳得更遠。但宣傳不能只靠一種腔調、一種風格包打天下,應緊跟群眾需求,創新形式、方法、手段等。”四川省網信辦相關負責人表示。

有力引導網上輿論,壯大主流思想輿論,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網絡強國戰略思想中,四川牢牢把握正確政治方向,發揮網絡新媒體矩陣的重要作用。

黨的十九大召開前後,四川組織省內網站和客戶端開設大量專題專欄、推出豐富多樣的全媒體報道。其中,川報全媒體集群、四川廣播電視臺精心製作的微視頻《總書記說了這一句 大家都在喊“安逸”!》《總書記說四川話 你聽過嗎?》,被評為黨的十九大期間全國最受歡迎的100個新媒體“爆款”產品。

在四川,有这样一张网……

《總書記說了這一句 大家都在喊“安逸”!》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川報觀察、四川在線、四川新聞網等網絡媒體紛紛端出料好量足、創意十足的融媒體新聞大餐,涵蓋文字、圖片、視頻、動圖、AR、直播、H5、遊戲、脫口秀等多元形態,創造了億級點擊,讓權威主流“好聲音”成為互聯網上的“最強音”,入腦入心。

在四川,有这样一张网……

《搶話筒!向總書記報告》創意H5

在四川,有这样一张网……

點擊上圖,查看“H5 | 總書記,我在懸崖村向您報告”

在四川,有这样一张网……

“明星大拜年!快來看你的愛豆為你送祝福”

讓健康向上的網絡文化引領時代風尚,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四川省發揮傳統美德、正能量在凝聚共識方面的積極作用,用一個個直擊人心的動人故事,激發起全省幹部群眾團結奮進、攻堅克難的強大力量。去年“8·8”九寨溝地震後,川報觀察深入挖掘宣傳導遊和司機群體先進事蹟,生動展現四川人民的勇敢善良形象,《九黃線上的“老司機”,這次真的要給你們13億個贊!》《阿布的旅行團,生死之間記住“我愛你”》等融媒體產品廣為傳播,感染人心。深挖春節、端午、中秋等中華傳統節日文化內涵,“網絡中國節·感知四川”“新春走基層·回家過年”“清明祭英烈 共鑄中華魂”等系列活動,進一步弘揚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大力宣傳全國道德模範、“中國好人”、“四川好人”和最美人物,用凡人善舉、暖心新聞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同時,四川省全面推進網絡綜合治理,推進依法管網、依規治網、綜合治理,提升網絡管理制度化規範化水平,全社會共同參與網絡生態治理的良好局面初步形成。

在四川,有这样一张网……

【新聞多一點】

暢通渠道

讓百姓與黨委政府的心貼得更近

“市長信箱值得信任,非常給力。”日前,成都市民張先生在辦理公積金貸款時遭遇了一些現實難題,他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向網上市長信箱寫了一封信。沒想到,很快就收到了房管局的回覆。此後,在公積金中心和貸款銀行的共同協助下,張先生面臨的難題得到解決。 在成都,通過網絡理政平臺,向政府反映民生難題,不僅可“一鍵直達”,而且是“事事有著落,件件有答覆”。這樣的“問需”載體,正是成都政務服務理念的一次重要轉變——

主動擁抱互聯網,暢通訴求表達渠道,讓百姓與黨委政府的心貼得更近。

網民來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網,民意也就上了網。走好網上群眾路線成為察民情、解民憂,提升民生服務水平以及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要手段。

除社情民意,可“一鍵直達”還有四川省的政務服務、公共服務。據悉,目前,四川省已建成省、市、縣三級統籌,十類行政權力和公共服務事項全覆蓋的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和政務服務網,平臺覆蓋全省8500多個行權部門,11萬多個行政崗位,有9532項行政權力事項和政務服務事項及辦事指南、流程等在平臺依法公開運行,百姓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到不少政務服務。

網信事業成果,全民共享,教育、醫療、文化等公共服務也搭乘著互聯網的快車走進千家萬戶。據相關統計,我省98.6%的中職學校、88%的中小學校接入互聯網,8760個邊遠農村山區“教學點”實現了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

“人心齊,泰山移”。四川省網信事業的發展將推動網上網下同心圓半徑不斷擴大,為譜寫中國夢四川篇章增添澎湃動力。

在四川,有这样一张网……

創新發展新引擎

共享發展新成果

四川省紮實推進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綜述(下)

昭覺的苦蕎麥、汶川的甜櫻桃、青川的黑木耳……當互聯網幫助城裡人足不出戶獲取美味食材的時候,也在幫助一個個偏遠貧困地區跨越數字鴻溝,走向共同富裕。

在習近平網絡強國戰略思想引領下,我省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信息化建設步伐,充分發揮信息化驅動引領作用,推動互聯網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推進信息化服務普及,讓全省人民共享網信事業發展成果。

信息基礎設施加速升級

智能製造、電子商務、信息安全等產業創新發展

近日,作為中國聯通首批5G試點城市之一,成都開通了西南首個聯通5G基站,基於5G傳輸的AR(增強現實)與VR(虛擬現實)業務讓體驗者大呼過癮。

在此之前,中國電信率先在成都、雄安、深圳、上海、蘇州、蘭州六個城市開通5G試點。根據計劃,四川將在2020年實現5G的正式商用。這也意味著,成都將與雄安新區等城市一道,走在了通信信息技術發展的最前沿。

在四川,有这样一张网……
在四川,有这样一张网……在四川,有这样一张网……

2017年,我省信息基礎設施加速升級,加快推進“光網四川”“無線四川”建設,建成中西部規模最大的4G網絡,率先實施5G實驗和商務服務,擴大高速無限局域網覆蓋範圍。應用基礎設施快速發展,建成中國移動西部雲計算中心(成都)、中國聯通互聯網數據中心成都基地,成功爭取成都獲批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全省光纖入戶、3G/4G基站數、光纖長度等光纖基礎設施規模全國領先。

在四川,有这样一张网……

日趨先進的信息基礎設施,讓信息化發展環境不斷優化,信息經濟正在創新發展。

京東方成都第6代柔性AMOLED生產線項目提前量產,清華紫光IC國際城、成都“芯谷”、格羅方德12英寸晶圓製造等項目進展順利——2017年,一系列重大項目加速實施。

這一年,我省製造業智能化水平邁上新臺階,新增32家國家級、61家省級試點企業開展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全省電子信息產業快速發展,成為全國第三大遊戲產品研發和運營中心、五大國家級軟件產業基地和四大電腦生產基地之一,信息安全產業總量居全國第二,形成信息安全、集成電路、智能終端、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完整產業鏈條。

圍繞建設西部電子商務創新創業中心,我省深入實施全企入網、全民觸網、電商示範、電商扶貧“四大工程”,推動電子商務與傳統產業融合創新,實現電子商務規模化品牌化品質化發展。全年全省網絡交易額突破2.7萬億元、網絡零售額突破3000億元,直接和間接帶動就業人數超過800萬人。

2017年,四川電子信息產業完成主營業務收入近8000億元,全年增長15%以上,居中西部第一、全國第七。規模以上電子製造業和軟件業工業增加值佔全省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超過15%,是名副其實的第一支柱產業。

在四川,有这样一张网……

網絡扶貧行動深入開展

農村電商、網絡扶智、信息服務等項目成果豐碩

“把農村特產賣到國外,你們靠的是什麼?”今年4月,泰國公主詩琳通來川訪問,與峨邊縣星星村益農信息社的信息員王曉玲來了一場網絡連線對話,得知當地的特產已經賣到了英國,公主好奇發問。

王曉玲說,

靠的正是這個紮根農村、連通世界的信息平臺,它所提供的農產品代售、消費品代買及政策知識普及等服務,為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在四川,有这样一张网……

2017年,我省制定出臺《四川省網絡扶貧行動計劃》,推動全省網信系統下足“繡花”功夫,積極服務全省脫貧攻堅工作大局。

截至2017年底,我省已有超過41000個行政村實現光纖通達,行政村光纖通達率達91%,全省農村地區4G覆蓋率超93%,貧困村通光纖比例達到68%、通移動通信網絡比例約為60%,逐步實現城鄉信息通信服務均等化。

結合工信部提速降費和電信普遍服務試點工作,我省重點推進農村地區降費專項行動,要求企業面向電信普遍服務試點地區推出專門的農村資費套餐,確保同等服務條件下低於城市套餐資費的30%,大幅降低貧困地區群眾通信資費和寬帶使用門檻。

隨著網絡覆蓋率的逐步提升,信息化服務也日益廣泛。

2017年,我省制定《2017年全省電子商務精準扶貧實施方案》,組織召開“農村電商+精準扶貧”現場會,組織41個縣1500餘種農特產品在“四川省扶貧特產館”上線銷售,累計銷售實現超過3400萬元,實現貧困戶戶均增收590元,部分地區戶增收2900元。

在巴中的20所網校、170個網班上,1萬餘名學生能與成都四中、七中、川師大附中、北師大實驗學校的同學們一起上課。通過四川省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貧困地區的孩子也能獲取優質教育資源。這個平臺已實現與國家、市縣級平臺互聯互通,服務用戶超過400萬人,支持全省15萬個以上的班級實現“優質資源班班通”。

農村電商繁榮發展、網絡扶智提質增效、信息服務全面開展、網絡公益暖心助力,切實打開了孩子通過網絡學習成長、青壯年通過網絡就業創業、貧困戶通過網絡擴大收入改變命運的通道,顯著增強了貧困地區的內生動力,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在四川,有这样一张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