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首發|祁麟老師《聽張延武、詹永明大師班授課之筆記》

原創首發|祁麟老師《聽張延武、詹永明大師班授課之筆記》

2018年4月27日,晨,我懷著一份純粹學習者的心情,踏上了張延武、詹永明二位竹笛教授主講和主持的大師進修班之旅。

也不知這是我第幾次為了求知,而踏進上海音樂學院這片對我來說無比神聖的土地,音樂在我的心中永遠都是那麼的崇高而不可褻瀆。

早早就守候在賀綠汀音樂廳所在的四樓民樂系排練廳門口,發現自己是第一個到場的,廳門還沒有開,幾分鐘後,開始陸陸續續來了一些學生模樣的人,經瞭解,他們都是上音本校和其他院校前來參班的班友,其中也包括了一些在讀研究生。

原創首發|祁麟老師《聽張延武、詹永明大師班授課之筆記》

張延武老師和詹永明老師,都我是從小就非常景仰的竹笛大師,據我瞭解,張老師秉承了劉森竹笛演奏風格技法,發展了長安笛派,詹老師則是趙松庭老師真傳,發展了竹笛浙派,二位老師的水準已達出神入化,對竹笛界的貢獻也都是有目共睹的。

原創首發|祁麟老師《聽張延武、詹永明大師班授課之筆記》

又過了幾分鐘,張老師和詹老師向排練廳走來,我趕緊迎上前去問候,雖然和二位老師都不是第一次面,相對還是比較熟悉的,但我並沒有期待自己這小玩家的身份能夠獲得二位大師的關注,而讓我意外的是,他們雖是大師,卻毫無大師的架子,笑臉回應了我,並親切地稱呼我為"小祁老師",我趕緊拱手低頭說"不不,我是小祁同學",老師們笑了。

進入排練廳,同學大約有十多位,都是各個院校的精英,我在靠後的位置上端坐下來,一邊設置手機靜音,一邊等候教授的授課——用手機便籤記錄課程內容,是我這些年來四處聽課歷練出來的能力之一。

本場大師進修班是由張延武老師主講,詹永明老師主持的。開場,詹老師說明了張延武老師的來意和本進修班的宗旨,並說張老師是劉森演奏風格技法正宗的傳人之一,希望同學們認真對待這麼好的學習機會。

張延武老師清了清嗓子便開講了,表示以同學們輪流吹奏的形式,逐步分析和講解曲子的難點及演奏概要,梁欣老師的作品《鄉歌》成了本場進修班的學習資料,隨著第一位同學奏完引子,張老師開始了講解,以下我就按照便籤內容結合自己的記憶,儘可能地還原一下這場學者的盛宴。

《鄉歌》的音樂素材分為兩部分 ,引子、行板、小快板、小廣板為陝北曲調,慢板為關中曲調。演奏時要考慮到符合當地音樂風格特點,不能用南方絲竹樂的技法去體現,而應該用具有陝北唱腔的北方音樂演奏技法。

引子中的高音5長音,要用泛音,即全按加上第三孔的指顫吹奏,這一點是很多同學不曾注意的。

吹奏曲子要有歌唱性,樂句的銜接要保持往前走的感覺,雖然要講究旋律中"線"和"點"的互相結合,但同時也不能忽略氣息依然往前走,這樣可以使得歌唱性與流暢性互相結合。

演奏風格要符合曲子風格,演奏時要熱血沸騰,最好是"能讓雞皮疙瘩都出來",那種盡情揮灑、淋漓盡致的感覺,才足夠打動人心。

這裡要著重強調的是氣息與手指的並用,同時以舌點突出樂曲的歌唱性,當氣、指、舌三者相結合的時候,樂曲表現力會變得更加豐富,不要只關注於樂句中的某一個點,音樂是富有整體美的時間藝術。

值得一提的是,在帶有感情的時候,全按作2的1(包括中、高音區),需要應用半孔去詮釋那種虛音的效果,這樣做能使得這個音更接近人聲的歌唱,在演奏時半孔1與叉孔1指法是根據需要有所選擇的。另外,全按作6指法,其半孔4與叉孔4指法也應當選擇性應用,利用虛、實音的變化,豐富音樂的色彩。

原創首發|祁麟老師《聽張延武、詹永明大師班授課之筆記》

有時,從腹部發力的氣振音,要與口腔內部氣流振動互相結合,形成腔振,並與純粹的氣振,在不同音區切換時,有選擇性地進行互補運用。關於這一點,我在今年一月時就與"劉森/簡廣易笛藝研修群"的兄弟們專門探討過(現在還保有聊天記錄),實際上我是受了師父周林生老師的啟發,師父當年告訴我"劉森吹笛呱呱叫,關鍵在於怎麼呱",因為我感覺到純粹的氣振,在某些時候還不夠幅度,不夠滿足引起音樂色彩強烈變化的需要,所以才想到利用口腔配合腹部一起微微收縮發力,產生幅度更大的氣振,類似於嗩吶的"唇振",我把這個叫做"腔振",當時我還以為這個"腔振"的概念只是自己杜撰出來的,但沒想到現在得到了張延武老師的肯定,我非常欣慰自己沒有學錯路線。

原創首發|祁麟老師《聽張延武、詹永明大師班授課之筆記》

張老師又講到一個回滑音的問題,即全按作6的545氣滑式的回滑音,實為要分成兩段吹奏——在54 和45兩音之間,運用氣息的控制消失和再現,做出微斷效果,形成整體似斷非斷的特殊滑音感覺,這樣做之後立刻銜接上5音的氣振,是北方笛曲特有的一種演奏效果,善於表達極其抒情的樂句。

說到《鄉歌》慢板這裡時,張老師問:"同學們還有什麼問題嗎?",此時我提出了自己的第一個問題:"請問張老師,不同幅度大小的氣振音以及平音,在實際運用的時候是有講究的嗎?"張老師回答說,不同幅度大小的氣振音以及平音,要根據樂曲中每個樂句甚至每個單音所表達情感的不同需要,互相結合運用,氣振的幅度、密度都要隨著音樂表達情感的不同需要去控制。接著我又提出了第二個問題:"張老師,您認為氣振音與手指變化的瞬間配合應該如何去訓練?"張老師回答說,這個就要靠平時慢慢習慣了,這是一種兩者間同步的習慣,就好像雙人跳水運動員,二人講究步調一致,互相協調,唯一的方法就是多體會,多練,別無他法,不止是氣振和手指的配合,氣、指、舌三者的同步配合也是如此,都要習慣同步,因為所有這一切的技法都是為音樂整體賦予的美感本身服務的。在此,我個人認為,還應該要補充一下唇部的同步配合,即風門隨著氣流需要而同步變化,因為我能體會到張老師在演奏激動樂句時,會運用氣衝音使得風門略微放大,就好像唱歌一樣,同時口腔放大,讓音色達到了充分共鳴,表達出扣人心絃的意境。

原創首發|祁麟老師《聽張延武、詹永明大師班授課之筆記》

接著,張老師還說到,同學們在演奏高音時,要根據需要透出來,吹出來,吹響,不要羞羞答答。

這首曲子的快板,聲音要有彈性,要像唱歌一樣,張老師說,有一次四川音樂學院的石磊老師說要跟他學習《鄉歌》的快板,張老師問:"這快板有啥好學的呀?"石老師:"有啊,就是要學那個‘呼嚕呼嚕’,那種順溜的感覺特別神奇。"說到這裡張老師和大家都開懷大笑了起來,是啊,這個"呼嚕呼嚕"比喻得非常形象,說起來這是多容易的事,而實際上,竊以為這就是氣、指、唇、舌、氣息角度乃至音樂性處理和熟練度等元素的高度結合,四個字——出神入化。張老師接著說,說一千道一萬,還是氣息的變化最重要,快速樂段也不能忽略了細微的氣息變化。另外,快板中,全按作2的3(裝飾音3)5,應吹成343 5,6(裝飾音6)1,應吹成676 1。

原創首發|祁麟老師《聽張延武、詹永明大師班授課之筆記》

最後的廣板,句子要吹飽滿,氣息要給得充分,也就是不要給人感覺斷斷續續,要吹得大氣一些。

臨近課程結束,張老師又問:"同學們還有別的問題嗎?"於是我又舉手提出了自己的第三個問題:"老師,我發現每位同學在吹奏時,氣息的收發控制都不一樣,您給我的感覺是收發自如,非常自然,好像強弱變化都是預先設計好的路線一樣,但是通常會有同學吹成千篇一律,或者永遠衝在上面,收不回來,還想請您說明一下應該如何去安排,控制氣息的收發好嗎?"張老師眉目一振,說道:"氣息運用要講究自然,雖然每個人對音樂的感受可能不一樣,個人習慣也不一樣,也不一定講,要你完全跟我一樣去處理音樂,但是關於氣息的收發,我還是那句老話,要根據音樂美感的需要,那可是一個很高的境界啊。"詹永明老師立刻在一旁補充道:"張老師說的太對了,也正如剛才小祁所說的,很多同學還不懂什麼是氣息收發,強弱對比要互相結合,演奏確實不能一味地只是發力,讓人感覺整體吹得太沖,要根據樂曲需要去控制收發,剛柔相濟,這才是至高境界。"一時間,大家掌聲雷動,本場進修班課程到此結束。

原創首發|祁麟老師《聽張延武、詹永明大師班授課之筆記》

這次張延武教授主講和詹永明教授主持的大師進修班,讓我學到了非常多的笛藝秘籍,也讓我看到了當代院校學子精英們出色的表現,不虛此行。

感謝張延武老師精彩紛呈的講解和示範,感謝詹永明老師提供平臺和學習的機會。

我願將此文與所有喜愛竹笛的笛友們分享,一起努力,共同進步。

原創首發|祁麟老師《聽張延武、詹永明大師班授課之筆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