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線上線下差異化,電商配置也有不同

產品線上線下差異化,電商配置也有不同

一週後,即將迎來電商6·18大促銷活動,“相同的質量、更低的價格”、“精選大牌、低價搶購”等宣傳標語,早就出現在各大電商網頁的醒目位置。那麼,同款產品,為何線上線下價格會存在如此大的差異?所謂的“電商定製版”又究竟有何不同,消費者真能從這些“電商專供”中得到實惠嗎?

合肥市民高小姐最近準備趁著電商促銷的機會,給家裡換一臺曲面屏電視。關注了幾個品牌後,高女士發現,同樣的產品,網上的售價比實體店裡的價錢便宜好幾千:“大概6000的機子,現在做活動好像能做到4999。線下我也看了一下,長虹跟TCL基本在7000到8000,還有上萬的,65寸的。我看不出來有多大區別,雖然店裡人家也會給我介紹,說什麼色彩度等。總之就是講電商跟線下的產品不一樣,線上專供的(產品)線下不賣。”

便宜,自然有便宜的道理。高女士說,網上的賣家也會坦言,線上專供產品的配置和線下實體店會有些差別。

有業內人士透露,部分商品線上線下價格差異那麼懸殊,並不僅僅是省去了部分經營成本那麼簡單:“一般電商產品的型號和線下產品的型號,二者字母是有區別的。就家電來說,裡面的一些零部件是有區別的,功能上也會有一些區別。比如現在有的冰箱有速冷凍技術,但線上有的冰箱沒有這款技術,而這個技術的價值其實很高。”

這位業內人士坦言,線上線下產品的定價、配置有差別,這幾乎是目前行業內普遍的做法。“在線上不管是購家電還是購其它任何商品,其實大家心裡應該都明白‘一分錢一分貨’。”

一位在網絡上經營電腦數碼產品的賣家也說,線上線下的產品價格有差異,很重要的原因在於相應的配置有區別。

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認為,一般而言,所謂“電商定製”類的商品,如果產品質量合格,沒有虛假宣傳,且事先以明示的方式告知消費者,那麼,這是不違反法律的強制性規定的。朱巍建議,遇到類似的情況,消費者應當積極與店家溝通協商,必要時,可以行使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賦予消費者的合法正當權利。如果消費者網購產品,按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可以索要並保留小票,有憑證才可以維權。另外,消費者應該仔細查看所購買商品的型號,千萬不要出現誤導消費的情況。在與商家溝通的過程中,要保留好相關的聊天記錄。如果商家存在虛假宣傳,這也屬於一種欺詐。此外,消費者還享有七天無理由退貨的權利,所以只要在七天以內,消費者都可以退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