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畜禽養殖汙染 江蘇完成禁養區關閉搬遷任務

江蘇是全國畜牧業重要省份,畜牧業總體呈現減量提質、業態趨優的發展態勢,但長期以來,畜禽糞汙處理一直是困擾養殖業的難題。2016年,中央環保督察反饋意見後,省委省政府對畜禽養殖汙染治理工作高度重視,2017年相繼出臺《江蘇省畜禽養殖汙染治理專項行動實施方案》《江蘇省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工作方案》,省農委專門搭建工作班子,迅速制定整改方案,動真碰硬治理畜禽養殖汙染。

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在江蘇督察時指出,《江蘇省通榆河水汙染防治條例》實施後,鹽城、連雲港、泰州、南通、揚州五市仍在水源一級保護區內違規建設70餘家規模化畜禽養殖場,部分甚至無汙染治理設施。五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成立相應的領導小組,制定整改方案。目前,通榆河一級保護區內違規建設的畜禽養殖場已全部關閉。

2017年,江蘇省完成禁養區關閉搬遷任務,禁養區內確需關閉的養殖場關停到位,累計減少存欄生豬142.48萬頭、奶牛1.15萬頭、肉禽2368.7萬隻、蛋禽1028.6萬隻、其他畜種59.99萬頭(只)。

江蘇省按照疏堵結合的原則推進畜禽養殖汙染治理工作,“禁”的同時著力在“治”上下功夫。省農委會同省環保廳發佈公告明確全省畜禽養殖場規模標準,建立16837個非禁養區規模場需治理清單,指導各地通過沼氣工程、有機肥加工、發酵床生態養殖、畜禽糞便處理中心等模式,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減少環境汙染。2017年,全省共有12491家規模場通過當地農業、環保等部門聯合開展的養殖汙染治理和認定,超額完成省定年度治理目標任務。

為了從根本上減少畜禽養殖汙染,江蘇著力優化產業佈局,省農委制定印發“十三五”畜牧業發展規劃和畜禽養殖佈局調整指導意見等文件,指導各地根據資源稟賦現狀、保供增收及養殖汙染防治要求,加快調整優化產業佈局,嚴控環境敏感區域養殖總量,適度拓展丘陵山區和東部沿海灘塗養殖空間。

2017年,揚州在江蘇省率先出臺《畜牧業區域佈局調整優化方案》,在全市生態紅線、禁養區以及限養區範圍以外,優化該市“一帶兩園三區”畜牧業產業佈局。我省其他地區也紛紛出臺相關方案,目前13個設區市和78個主要涉牧縣(市、區)全部完成區域佈局調整優化方案制定。

讓養殖環境逐步“綠”起來,江蘇省將突出畜禽養殖汙染治理與資源化利用,探索推廣多元化養殖汙染治理模式和技術,構建畜牧業綠色發展長效機制。力爭到2019年底,全省畜禽糞汙綜合利用率達75%以上,規模養殖場糞汙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95%以上。(許海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