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開復:中國AI超越美國只需5年。這有可能嗎?

sgill-理

當然是可能的。人工智能雖然是因為互聯網,芯片等的發展,出現的一個新領域,但卻並不是簡單互聯網,芯片等產業的升級。人工智能是一個全新領域,大家現在做的事,都在一個層面上,雖然有快就慢,但還是一個層面。但考慮到政府對於人工智能的引導 ,我們完全有可能超越美國。

事了了:matt

我們為您提供專業的互聯網服務,幫助您利用互聯網高效獲得客戶。


事了了

其實可能很多人覺得李開復說這句話有誇張的成分在裡面,當然我其實是支持李開復博士的觀點的,作為人工智能領域的學者,也是人工智能領域的頂尖工程師,職業生涯中先後去了蘋果、微軟、谷歌做了職業經理人,但是我覺得開復博士說的有一定道理。

  • 在芯片、操作系統等基礎研究領域我們依然落後

毫無疑問,包括人工智能底層研究領域,以及在計算機芯片,操作系統,開發者生態等等基礎研究領域我們與美國還存在著較大的差距,這是無可厚非的,也是每一箇中國計算機從業者的夢想深處的痛,這一點短時間還沒辦法逆轉。

其一是因為我們缺少研究底層的科研人員和工程師;

其二是商業氣息太濃厚大家也不願意從事科學研究,也不具有良好的政策扶持、以及經費支持,即使有了經費支持也不一定能到達一線的科研團隊,以及缺少很好的科研氛圍,科研氛圍一定要純粹,不能摻雜其他東西進來;

最後就是國外成熟的解決方案已經有了,並且短時間壟斷地位很難實現顛覆。

  • 應用研發領域我們已經是行業領先,這推動了中國互聯網的高速發展

2010年是一個節點,小米橫空出世,高性價比智能手機誕生,從此手機對於大部分人已經沒有太大門檻,加上單一文化市場的存在,和政策的庇護,中國移動互聯網實現高速發展,中國第一代互聯網公司更上一層樓的同時,我們的第二代互聯網企業迅速成長。

從此我們的應用研發到了可以跟美國相提並論的階段,我們不再只是模式創新,我們開始孕育自己的商業模式,這為實現反超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人工智能領域我們取得的成績是驕人的

最重要的是,我們擁有全世界最大的,也是目前最成熟的單一文化實踐市場,整個中國擁有近8億的網民規模,人人都談論互聯網,我們在電子商務、即時通訊、互聯網金融、人工智能取得的成就已經在這塊市場進行了某些實踐,證明是成功的。

當然依然不否認,在人工智能基礎研究領域,比如機器學習,尤其是深度學習領域等基礎研究領域我們依然存在不小的差距,我們還需要在基礎研究領域作出更多的努力和貢獻才行,但是至少在人工智能的應用領域我們已經在不斷進步,並且差距並不算大。

歡迎大家關注我的賬號,我會經常分析行業動態以及技術趨勢,也歡迎大家在下面發起討論!


EmacserVimer

在我的記憶中,僅僅是從2017年起至今,李開復在公開的場合不止一次向人談起,中國的人工智能將在數年後追趕上美國。以我對李開復的瞭解,李開復其實對中、美兩國的人工智能瞭解得相當全面而深入。

而李開復根據中、美兩國目前的人工智能存在的差異,進而預言中國的人工智能在5年後追趕上美國。我對此是這麼想的,李開復預言中國的人工智能會追趕上美國,既可以權且當作是李開復從個人的角度所做的一種推斷,又可以看作是李開復在給中國的人工智能業者們以信心。當然,李開復是科技圈的名人之一,又是一名中國人。那麼李開復對中國的人工智能抱以堅定的信心,我以為這在李開復個人的情感上是可以理解的。況且,包括我在內的國人們應該都不會喜歡有些人“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過往的事實一再向世人表明,中國人只要下定決心要達成任一高難度的目標,最終都能實現這些目標。中國的科技,也不例外。

有機構給出的一份預測結果,大概是在2050年,人工智能在所有的工作上超過人類。然後再到2130年左右,人工智能才可能完全替代人類。今後到底是中國最先打開通用人工智能的大門,還是美國先打開通用人工智能的大門,當前其實根本無從下定結論。說不定最後很可能是以中。美為首,全球多個國家相互合作,共同尋找到了通用人工智能之門的鑰匙。

可以看到,這兩三年人工智能應該說非常的火熱,關注度也很高。但是大眾、或者說很多的投資人對於人工智能的質疑,就是說技術很好,但是在落地方面似乎碰到了一些難題。對於這個問題,你怎麼看?

我覺得人工智能,現在可能太火了。所以其實有很多本來不是人工智能的公司,或者並不懂人工智能的公司,還有不懂人工智能的投資人,他們都跳進了這個領域。那必然會創造出很多公司,它其實不是好的人工智能公司,它的人工智能落地困難也是可以預期的。

首先,我們就要了解,人工智能不是萬能的,它不是人腦,它不是能解決所有問題的。它一定是要在一個非常專一的領域,然後有大量的數據,有應用場景,然後要花一定的時間,有專家進來,才可能解決問題。

所以我們會挑選一些我們認為是在兩年之內可解的一些問題。比如說,用人工智能來做客服。用人工智能來做、比如說銀行的一些解決方案。還有我們認為無人駕駛,雖然它的普及應用還比較久,但是兩年之內在一些領域是可以落地的。這些領域其實都是非常可以落地的。

我覺得差別就是說,有沒有好的團隊,有沒有找到正確的客戶,有沒有大量的數據,還有投資人是否可以識別,這是不是適合投資的標的。我覺得落地不是問題,而是整個領域可能有很多非專家的參與,他們可能會碰到各種的問題,專業的團隊應該是不會有落地的問題的。

那麼如果對比,中、美兩國在人工智能方面的發展,你會有一個什麼樣的感受?就是兩國的一些特色。

好的,我覺得美國的優勢是很明確的。特別頂級的人才都彙集在美國。然後美國的高校和科研的力量都非常的強、很大。再加上最早發源的互聯網AI公司中,包括谷歌、FACEBOOK、亞馬遜,應該是世界上彙集AI人才最多的地方,都在美國。所以這是它很大的優勢。

中國的優勢就在於我們的數據量特別大。比如說我們的移動互聯網人口是美國的3倍,移動支付是美國的50倍,共享單車的使用是美國的300倍,數據是自帶優勢的。第二啦,我覺得中國的政策可能更適合於發展人工智能。美國現在很多的政府政策都在糾結於一些安全性、隱私性,還有各種不同的人的聲音,讓一些技術發展被制約。還有我覺得整個創業的生態系統,現在是對人工智能非常認可的。當然最後有些公司可能不會成功,但是最後只要創造出了足夠多的價值,大量的資金就會湧入。現在中國的人工智能資金投入已經超過美國了。

所以,分析完中美的現狀啦,我其實覺得是一個各有優勢的狀態。那其他的國家,我覺得比技術比不過美國,比數據比不上中國,比政策的執行力也比不上中國,比創業的生態系統比不上中、美兩國。所以,很自然地人工智能就會造成雙寡頭。

雙寡頭,它會帶來什麼啦?過去,我們看到,無論是一個公司、一個國家的強大,或者壟斷,可能會使它的用戶量很大,不斷地滾動,然後用戶忠誠度很高。那今天的話,在中國或美國,我覺得這兩個雪球已經開始滾動起來了,而且這兩個國家公司的產品已經開始進入別的國家了。

那如果往前看5年的話,我覺得互聯網AI方面,中國可能會超過美國。因為數據、尤其支付數據的優勢。商業應用應該還是美國領先中國的,因為美國大量的、大公司的數據都是結構化的,而且是在數據倉庫裡面的。那對於這種視覺、聽覺的話,我覺得中國會領先美國。因為美國對於佈置攝像頭、音箱什麼的,會感覺到有一點隱私侵犯的心態,所以它的普及率不會有中國那麼大。最後就是無人駕駛和機器人了,這個我覺得,兩國各有機會。美國的技術更領先,但是中國是世界的工廠。美國的無人駕駛更領先,但是中國的落地執行更快,政府可能更支持。所以就是說,大家是一個平分秋色的,5年以後。

按照李開復對人工智能的理解,中國的人工智能5年後將能與美國平風秋色,是就兩國的人工智能產業之間進行對比,不是中國的人工智能技術全面地領先美國。


我為科技狂

我贊同李開復的觀點,不是可能,而是一定。

李開復哥倫比亞大學計算機專業畢業,在卡內基梅隆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卡內基梅隆大學是AI學科的領軍者,李開復作為業內人士,是對當前中美AI學科有深入瞭解的人,所言不虛。

根據最新統計(2018年前上半年),在全球高校計算機科學領域排名——CSranking中,AI領域,清華大學力首次登上排行榜冠軍寶座,北京大學排在第二位,第三名是南洋理工大學。

這個排名既考慮論文數量,也考慮論文質量,是按照入圍的論文質量評分來做排名依據。

這裡的AI指的是:人工智能、計算機視覺、機器學習與數據採集、自然語言處理、網頁信息檢索。

除了清華北大,排在前面的還有:中國科學院大學、浙江大學和上海交大。前12名中有5所中國多學,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我們再來看看CSranking排名2007年的情況,當時排行榜前面看不到中國高校,分數最高的清華和浙江大學排在第22位。

如果計算歷年累計論文量,清華還排不到前面,下面是累計10年論文平方排名:

卡內基梅隆第一,清華第二、北大第四。雖然中國進步速度很快,但美國AI界早前積累的技術數量比較多。按照目前的發展態勢,李開復所說的5年後,中國AI超過美國概率是非常大的。

李開復還說道:“芯片方面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這是因為,在學術研究和軟件領域,追趕相對容易,而在硬件方面,牽涉面太廣,想要追趕難度就大多了。樂觀估計,在芯片製造方面,再奮鬥10-15年的時間,有可能接近世界領先水平。


仁觀天下

我對李開復的說法是持否定的。雖然他是這方面專家。任何領域的技術進步都有賴基礎科學的發展,人工智能也是如此,你很難預料會有突破性的科學進展,讓人工智能有飛速發展。比如量子計算,如有實質性突破,就會極大提升人工智能,而量子計算,美國人已遠遠走在世界各國前面。還有新材料的研發等等。當然我們也已成為人工智能的後起之秀,但說實話,如果沒有基礎科學的支撐,有時可能會風光無倆,但僅僅是暫時。這就如同日本,日本掌握了現代工業的很多核心科技,但是引領人類前行的科學發展,幾為美國人。這些科學發展又促進了工業進步。在這方面做得最好的就是美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