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信宜市莫心傷,儘快申報中國地理標誌“南華李”,讓翁源哭去

一張亮名片。

端午前後,又到李子在全國各地上市的季節。

廣東省茂名市下轄的信宜縣級市,發展40年,顛覆了李子特別酸而令人流口水的歷史,搞出了7分甜3分酸的李子。

其實水果全是甜也沒勁兒,酸甜適中,夠刺激,消費者好吃,種植者好賣,所以信宜現在已經成為這種甜李子的“之最”。

“這種李子”在信宜市種植面積種植面積達25萬畝,產值17億多元,1978年最早種植的信宜市錢排鎮,約8.5萬畝,也是廣東省第一鎮,無人能敵。

廣東信宜市莫心傷,儘快申報中國地理標誌“南華李”,讓翁源哭去

信宜市144萬人民為這種甜李子十分自豪,把它當做當地一張最響的名片。農業部門功不可沒,也富有成就感。

一個縣級市發展一種支柱產業,達到25萬畝,中國農業大國,都是大書特書的,何況是一種喜聞樂見的水果。

但是困擾在心頭的一種心痛卻越來越重,揮之不去,特別是越到收穫季節,越難受。

別家的孩子。

說來話長啊,這個甜李子的名字叫“三華李”。

對,沒錯,外人初一聽,怪怪的,到底是啥意思嘛?

非常尷尬!非常尷尬!

信宜市以外的人,茂名市以外的縣,特別是廣東省以外的地方,吃到這種外表顏色喜人、咬開醉人的李子,問到它的名字。

廣東信宜市莫心傷,儘快申報中國地理標誌“南華李”,讓翁源哭去

三華李?哪三個字?

三!華!這是啥意思嗎?是一個地名嗎?可是這地名也得有說頭啊,山東,太行上以東,北京,北方的京城,三華?

“三華是個鎮的名字“。當說到這裡,食客基本都放鬆了,明白了,長在三華鎮上的李子,感謝感謝啊。

但當地人的隱痛卻反酸無比,因為這是遠在千里之外的韶關市翁源縣三華鎮的名字,而2004年這個鎮被撤併後,只有一個三華村。

1978年,當時還是計劃經濟以糧為綱的時代,信宜市從三華村移栽了幾顆李子樹,沒想到他們不斷更新種植技術,讓“三華李”在信宜,成為“全國第一”。

廣東信宜市莫心傷,儘快申報中國地理標誌“南華李”,讓翁源哭去

這種“三華李”,早已成為粵西山區的一個新孩子,無論品質、口感等早已煥然一新,已非粵北山區翁源當地的三華李所能比。

也許是光顧著發展,也許是比較厚道,信宜市多年來,一直沒有給“三華李”改名,反正消費者喜歡吃就行了。

難言的痠痛。

2010年的時候,信宜市的“三華李”種植面積就已經是全省老大。

廣東信宜市莫心傷,儘快申報中國地理標誌“南華李”,讓翁源哭去

誰也沒有想到,在1970年代,翁源縣當地幾乎把三華李樹木,毀滅殆盡,竟成為“嶺南夏令果王”之稱,成為風靡廣東與荔枝齊名的水果。

這時,廣州某組織在全省評選十大水果,要求各地選送當地“水果名片”,連組織者和評委都認為“信宜三華李”不僅能入選前十大,就是“前五大”都沒問題。

翁源縣不幹了,向這次評選活動組織者表示了不滿,說這是他們的當家寶貝,“三華李”,是他們的三華村命名的嘛,信宜不能搶奪他們的名頭。

三華李的種植其實遍地開花,粵東興寧,粵北包括“三華李”的故鄉韶關各縣,甚至廣西壯族自治區都有大量栽培,儘管他們這些地方所有李子的面積,全加起來,都不到信宜三華李的一半。

哎,各地和信宜市,只好紛紛退出“三華李”作為十佳水果的參評。而翁源這幾年搞蘭花搞桃花,三華李早已名存實亡。

翁源縣甚至還向北京申訴:三華李2010年獲得“中國地理標誌”,根據相關規定,除了三華村連帶周圍有限的幾個鎮,能使用“三華李”這個名字,其他地方再使用,屬於非法行為。

此後的事實是兩敗俱傷。翁源的三華李“身骨兒”傷,日益萎縮,市場競爭在擺著呢。信宜市“神傷”,想獲得更多榮譽,只好低頭彎腰迴避,悶頭髮大財,絕不張口言。

廣東信宜市莫心傷,儘快申報中國地理標誌“南華李”,讓翁源哭去

信宜抬頭望。

三華李的“三華”是怎麼得名的?三華鎮?三華村?可是這三華是什麼意思。

沒有意義,沒有人說出漢字“三”與“華”是組成一個地名用詞的意義。

不像大量地名用詞有漢語解釋,如翁源,滃江之源,長沙,湘江裡一條長長的沙洲,拉薩,藏語音譯,陽光下的城鎮。

廣東信宜市莫心傷,儘快申報中國地理標誌“南華李”,讓翁源哭去

車八嶺自然保護區,茶柏嶺的誤寫

三華是廣東話的音轉音誤而成,與廣東北部一些地名用詞雷同,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車八嶺,“車八“”兩個字錯寫後毫無意義,原來是“茶樹柏樹的山嶺”--“茶柏”的音----茶樹柏樹的山嶺,在1950年後被寫成“車八嶺”標註在地圖上了。

翁源當地關於三華李的傳說和歷史記載,確切的來源並沒有多少,透過煙霧只有兩個事實是經得住考證的:

廣東信宜市莫心傷,儘快申報中國地理標誌“南華李”,讓翁源哭去

國家質檢 、國家工商、農業部均有“中國地理標誌”

1,至宋開寶元年(公元968年),宋太宗敕賜“南華禪寺”,寺名乃沿襲至今,被善男信女們口傳寫為:南華寺。南華寺與三華村不到70公里,走路一天,騎馬半天。

2,翁源和曲江這一帶山嶺生長的李子(李子從秦朝開始,遍及中國南北大地的大眾化水果)被帶到較遠的地方,口感極好,詢問產地,歷史上這裡很難有聞名遐邇,易於理解的地標,大方的說:來自南華寺那一帶的山上。

特別是粵北之外的人們要根據音寫成漢字時,南華,三華,三娃,蘭華等各種字裡,三華是最筆畫最少最容易識認的字。(即使華的繁體字是崋,歷史上的書法字也被人簡寫為華)。

這和北方人把廣東話你好、傻傻的寫成“內好””嗦索得“一樣。

由於信宜農業部門感覺“三華李”‘抬不起頭來,信宜三華李,早已達到了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等優質農產品認證標準,卻沒有去認證。

廣東信宜市莫心傷,儘快申報中國地理標誌“南華李”,讓翁源哭去

南華禪寺,是中國華南知名地標

三華李在信宜的面積和發展,早已與1000裡之外翁源三華李,差別很大的另一品種,但是礙於名不正言不順的顧忌,國家質檢總局、農業部和國家工商總局三份“中國地理標誌”,均與信宜市無緣。

相信,這不僅成為新聞媒體的好料,也能提振信宜百萬人民的信心,讓這種好吃的李子惠及廣大消費者,惠及辛苦種植的農戶。

關鍵是,信宜三華李,早該擁有這些名譽,算是實至名歸!

廣東信宜市莫心傷,儘快申報中國地理標誌“南華李”,讓翁源哭去

國家農產品與食品認證標誌,簡稱“三品一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