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話德意志第二帝國(36)第二帝國的末日

1918年11月,德國陷入崩潰前夕。內有軍民革命,外有協約國緊迫,嚴重打擊了封建王朝和貴族勢力,也震懾了資本家。這就給了工人政黨——社會民主黨一個極好的上臺機會。德意志宰相馬克西米安親王緊急召見社民黨主席艾伯特(1871-1925):“老兄啊,我是頂不住,你來接手吧。只要能救德國,你怎麼說咱怎麼幹!咱們工人有力量嘛!”

艾伯特心想,這幾十年來,咱社民黨被你們這些大貴族大資本家欺負得苦啊,如今終於輪到咱坐天下了!他心裡美滋滋的,趕緊說:“宰相大人您太客氣了。我的觀點是,不要流血革命,應該建立君主立憲國家。不過,咱皇上威廉二世太遭英、美、法的恨了,他恐怕得退位。還有魯登道夫將軍最好也滾蛋。”馬克西米安親王連連點頭:“那就這麼著了。”

過了幾天,馬克西米安把帝國宰相的位置也讓給艾伯特了,這是德國曆史上第一個工人出身的宰相(其實也是最後一任宰相)。社民黨真是揚眉吐氣,風光一時。

閒話德意志第二帝國(36)第二帝國的末日

(艾伯特)

別看艾伯特當上了德意志主席,他其實連工人階級都沒法完全控制了。

原來早在一戰爆發前,社民黨就已經分為了三派。一派是右派,就是艾伯特這派,主張在戰爭中擁護德皇威廉和興登堡,幫政府打贏大戰。一派是左派(又叫斯巴達克團),以卡爾.李卜克內西(1871-1919)和羅莎.盧森堡(1871-1919)等人為領袖,主張反對帝國主義戰爭,發動革命。還有一派是中間派(後來建立了獨立社民黨),領袖是考茨基、伯恩斯坦等,他們對左右兩派都不滿,覺得右派太無恥,左派太無聊。

閒話德意志第二帝國(36)第二帝國的末日

(羅莎.盧森堡)

主席艾伯特是右派,就經常打壓左派和中派,所以後來中派自己獨立出去建了個“獨立社民黨”,左派也參加了,社民黨內只剩下右派。這麼著,代表工人階級的社民黨內部都相互鬥爭,艾伯特也只能控制一部分力量。

所以在1918年11月初,正當右派艾伯特還在和貴族、資本家討價還價時,左派和中派已經在全國範圍發動了起義。11月9日,柏林的幾十萬軍隊和工人揭竿而起,幾個小時裡就把皇宮、警察局和司令部什麼的全佔領了。

艾伯特一看情況失控,趕緊站出來秀“存在感”。他一面以工人領袖的身份號召工人們發動起義(其實人家已經起義了),一面以帝國宰相身份主張建立一個人民當家作主的新政府。

至於到底是用君主立憲,還是用共和國?艾伯特自個心裡想的是君主立憲,但他要考慮民意,所以準備召開專門會議研究這個重要問題。可是還沒等他考慮出來,當天下午,左派領袖李卜克內西已經在起義軍民的面前宣告了“德意志共和國”的成立。軍民們一聽皇帝老兒滾蛋了,那叫一個高興,紛紛山呼萬歲。

艾伯特一看民心不可違,也只得將錯就錯地同意了成立共和國,史稱“魏瑪共和國”(因國民會議在魏瑪召開而得名)。同時,他們通電全國,宣佈德國皇帝威廉二世退位。右派社民黨和中派獨立社民黨組成了臨時政府。

閒話德意志第二帝國(36)第二帝國的末日

(魏瑪共和國元首艾伯特)

這會兒,皇帝威廉二世不在柏林,他還在比利時的德軍統帥總部裡。沒多久,馬克西米安親王的電報打來,勸他老人家還是退位以救國家。後來,連忠心耿耿的興登堡元帥也勸他退位。曾經自以為肩負上帝賦予神聖使命的威廉二世,這才知道自己已經被全國所拋棄。他一邊高聲大罵“這幫該死的叛徒!”一邊匆匆逃亡荷蘭而去。

1918年11月11日,在法國東北部邊境的貢比涅森林的一節火車車廂上,協約國同德國簽訂了停戰協定。

貢比涅協議規定,德軍撤出所侵佔的比利時、法國、盧森堡領土,以及普法戰爭中佔領的阿爾薩斯-洛林地區。此外德軍還要撤出萊茵河地區,並把駐紮在其他國家如奧匈、土耳其、俄國的德軍也都撤回。協約國戰俘立刻遣返,德國戰俘則由協約國處置。德軍的主要裝備交給協約國。此外德國先前與俄國、羅馬尼亞簽訂的不平等條約也都作廢。

閒話德意志第二帝國(36)第二帝國的末日

第一次世界大戰終以德國的失敗而告終。而威廉一世和俾斯麥辛苦創立的德意志第二帝國,也隨之而結束了不到半個世紀的存在歷史。

第一次世界大戰給各國都帶來了慘重損失,僅德國就有170多萬軍人戰死,傷者數倍。儘管本土沒有被波及,卻也在戰爭中嚴重損害了經濟。更可怕的是,這種損害並不因為停戰而結束。作為完全的戰敗國,德國將要面臨勝利者(尤其是老對頭法國)的無情制裁和掠奪。另一方面,由於德國在戰爭前期節節獲勝,甚至到停戰時,德軍還在敵國的領土上。這使得一些德國人錯誤地把停戰投降理解為“叛徒出賣”的結果。這種想法在十多年後,導致了納粹的上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