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哭了!一起到“國際暗夜保護區”數星星

◎本刊主筆 劉國偉

【今年3月,經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暗夜委員會審核,西藏阿里和那曲兩地的暗夜星空保護地被正式收錄到“世界暗夜保護地名錄”中,成為我國首批得到國際組織認可的暗夜保護地。提起“暗夜保護”,人們大多一臉茫然: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暗夜委員會是什麼機構?從何時起暗夜也成了被保護對象?使人類在夜間獲得安全感的燈光又有哪些危害呢?】

美哭了!一起到“國際暗夜保護區”數星星

夜幕下的中國西藏阿里暗夜保護區

滿天繁星被視為“神蹟”

如果被問及“上次抬頭看到銀河是什麼時候”,常年生活在都市的人們想必會陷入沉思。這個問題對1994年初美國洛杉磯的人們而言印象深刻。當年1月17日凌晨,北嶺地區發生了6.7級地震,從驚恐中走出建築物的當地居民發現整個城市的電力系統已然癱瘓,漆黑一片,不過抬頭仰望,看到了很少見過的滿天繁星。一條銀色光暈橫貫整個城市上空,讓很多人緊張不安,那是他們此前難得一見的銀河。

類似情景近10年後再度出現。2003年8月,美國和加拿大發生大停電,給兩國人帶來很大麻煩,卻也讓當地民眾尋回了“遺失的美好”:暗夜的天空中有浩瀚的銀河、星星和人造衛星,日落之後的蒼穹原來如此富有詩意。洛杉磯格里菲斯天文臺的主任埃德·克虜伯概括了當時許多人的內心感受:“年復一年,我們中許多人從未見過不受燈光汙染的夜空,所以滿天繁星真正出現時就會被當成神蹟。”

19世紀就產生“光汙染”

千百光年乃至億萬光年外的星辰自有其光華,給予人們無限遐思。蠟燭、油燈和火把等照明手段都不曾照亮過頭頂的萬古長夜,19世紀70年代,弧光燈作為第一種實用性的電照明工具改變了一切。弧光燈在當時的能源效率遠高於其他照明方式。它非常明亮(相當於11〜43個功率為100瓦的白熾燈泡),無法在室內使用,只能用於市政照明。後來愛迪生髮明和推廣了更適合在室內外使用的燈泡,人類終於在與黑夜的博弈中取得決定性優勢。但這也是時至今日在都市中生活的人們仰頭觀望星斗時所見甚少的原因。

美哭了!一起到“國際暗夜保護區”數星星

香港維多利亞港夜景。光汙染主要來自人類活動,既影響人類生活和生產環境,也影響生態環境。

現代意義上的“光汙染”在19世紀就產生了,但“光汙染”概念上世紀30年代才被天文界提出來,即“城市室外照明使天空發亮對天文觀測造成負面影響”。光汙染主要來自人類活動,既影響人類生活和生產環境,也影響生態環境。

具體而言,光汙染的危害有哪些呢?

與癌症相關 致生物減少

中國古人習慣在靜謐幽深的夜空中觀察天象,從而制定出四時曆法,推斷王朝興亡。暗夜既無,人心和宇宙間就少了一個溝通的窗口,這種文化和心靈上的損失難用文字全面描述。

多項研究證明,夜間工作時的燈光與人類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發病率的增加具有相關性;光汙染可能會使人頭痛、疲勞、壓力增加和焦慮,動物實驗也證明了這一點。

光汙染引發的生態問題更是多種多樣。夜間的強光會明顯影響飛蛾及其他夜行昆蟲辨別方向的能力,這使得那些依靠夜行昆蟲來傳播花粉的花因為無法授粉而難以繁衍;因為光汙染迷失方向而死去的候鳥也不在少數。光汙染可能導致某些動植物消失,進而破壞整個生態環境。此外,天文臺因光汙染而搬遷也常成為科技新聞熱點。

暗夜保護組織異軍突起

光汙染在全球地域分佈不均,同經濟發展水平密切相關。美國《科學進展》雜誌2016年載文稱,根據高精度衛星成像數據結合全球兩萬多個地面站點的觀測,80%的地球人生活在受人工光線汙染的天空下,受光汙染影響最小的地區位於非洲乍得、中非共和國和馬達加斯加一帶。有效治理光汙染、保護日漸稀缺的“暗夜資源”,成為許多人和組織的共同心願。

目前國際上治理光汙染主要從3個層面著手。一是從立法角度治理,如捷克專門制定了《保護黑夜環境法》;美國新墨西哥州頒行《夜空保護法》,規定室外照明要安裝適當合理的裝置防治光汙染。二是採用行政管理手段加以規範,如倫敦等大城市的管理部門往往在摩天大樓集中的區域,對樓宇燈光的開放時間和亮度規模提出具體要求,禁止在居民區安裝大規模照明裝置。三是發動社團力量,鼓勵支持各種暗夜保護團體開展宣傳活動,如國際性非營利組織“國際暗夜協會(IDA)”和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暗夜委員會。

美哭了!一起到“國際暗夜保護區”數星星

有效治理光汙染、保護日漸稀缺的“暗夜資源”,成為許多人和組織的共同心願。

夜空質量分成三等級

國際暗夜協會1988年成立,總部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圖森,創始人是天文學家大衛·克勞福德和醫生提摩西·亨特。其使命是“通過優質的戶外照明,保存、保護夜間環境和暗夜遺產”,讓大眾認識光汙染,提升對暗夜的認識,保護和恢復繁星滿天的夜空。

國際暗夜協會制定和推行了一套嚴密的“國際暗夜地點認證計劃”,將國際暗夜地點分為三類:一是國際暗夜公園,迄今全世界共有31處通過認證;二是國際暗夜保護區,目前全球共有13處獲得認證;三是國際暗夜社區,當前全球共有19處被認證。

美哭了!一起到“國際暗夜保護區”數星星

國際暗夜協會認證標誌。目前獲得該認證標誌的地點有63處,分為暗夜公園、暗夜保護區和暗夜社區三大類。

國際暗夜地點的認證有諸多硬性指標,以“國際暗夜保護區的認證”為例,其定義為“一處擁有特別或傑出星空和夜間自然環境的大面積公共或者私人地域(至少700平方公里),受到專門保護,用於科學、自然、教育、文化遺產保護和公共分享”。暗夜保護區有諸多資格要求,主要體現在“允許公眾進入”“保護區的全部裝置應符合全面的遮擋標準,任何500初始流明(剛點亮時燈的亮度)以上的燈具必須採用完全遮擋裝置,無水平或水平以上的散射光”等。

達到了最低標準的暗夜保護區,其夜空質量會被評級,分別用黃金、白銀、青銅加以標識。黃金級的情況是夜間環境中光汙染和其他人造光干擾的輕微影響可以忽略不計,可觀測到全系列天象,如極光、銀河、黃道光、暗流星;白銀級的特點是其他人造光干擾對夜間環境有輕微影響,銀河在夏季和冬季可見;青銅級的狀態比白銀級有更多的人造光和天空輝光,銀河只有在被指出時才能被一般人看到。

目前中國尚無獲得國家暗夜協會認證的暗夜地點。

148處暗夜保護地獲得認證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成立至今已70年,旗下的暗夜委員會(DSAG)2000年認證了該組織的第一個暗夜保護地——美國賓夕法尼亞州櫻桃泉國家公園。要成為暗夜委員會認證的暗夜保護地,申請地必須滿足一些條件:是IUCN認可意義上的官方保護地區;為了保護和恢復天然暗夜,要有適當的管理政策與管理實踐;受到權威機構(應避開保護區自身的管理機構)的認可,如國際暗夜協會(IDA)、加拿大皇家天文協會等;或受到國家、區域、州(省)級管轄機構在立法、規定或政策上的認可。

IUCN暗夜委員會把通過其認證的暗夜保護地分成六大類,排序不反映重要程度,截至2018年3月包含了22個國家的148處暗夜保護地,各類別具體含義如下:

(1)星光保護區:天文臺站及其周邊地區;

(2)暗夜公園:受保護的自然區域,包括公園、棲息地和生態保護區等,以及為與暗夜有關的傳統活動專門劃撥出來的無人區等;

(3)暗夜遺產地:受到保護的人類物質遺產;

(4)暗夜擴展地:城市郊區或鄉村地區;

(5)暗夜保護區:區域內混合了合作性社區、鄉村地區和自然區域等;

(6)暗夜社區:整個村莊、鎮或城市。

美哭了!一起到“國際暗夜保護區”數星星

葡萄牙奧卻瓦暗夜保護區的360度全景影像

西藏兩處被納入暗夜保護地

2018年3月,經IUCN暗夜委員會審核,由中科院國家天文臺、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等單位推動試點的西藏那曲、阿里兩地的暗夜星空保護地符合相關要求,被正式收錄到“世界暗夜保護地名錄”中,成為我國首批得到國際組織認可的暗夜保護地。需要說明的是,那曲暗夜星空保護區屬於第四類“暗夜擴展地”,而阿里暗夜保護區屬於第一類“星光保護區”。

美哭了!一起到“國際暗夜保護區”數星星

西藏地區大氣通透度、晴空率、夜空質量和視寧度等基本指標優異,適宜觀星

在西藏自治區政府支持下,中國首批“中華暗夜星空保護地試點”分別於2016年6月7日、11日落戶西藏阿里、那曲地區。兩地分別建立了阿里暗夜保護區和那曲暗夜公園,開展星空資源保護和天文觀測,同時打造集“科研、環保、科普”為一體的星空文化產業。

美哭了!一起到“國際暗夜保護區”數星星

中國首批“中華暗夜星空保護地試點”分別於2016年6月7日、11日落戶西藏阿里、那曲地區。

海拔4200米以上的阿里地區,大氣通透度、晴空率、夜空質量和視寧度等基本指標優異,被國際天文界稱為“與夏威夷莫納科亞山和智利阿塔卡瑪沙漠兩個全球頂級天文臺址並列的第三極”。

美哭了!一起到“國際暗夜保護區”數星星

2016年1月,夏威夷莫納科亞山上空的黃道光。只有在沒有光汙染的地方才能觀察到如此壯觀清晰的黃道光。

美哭了!一起到“國際暗夜保護區”數星星

歐洲南方天文臺將臺址選擇在智利是因為這裡光汙染少,觀測視野絕佳。圖為2013年6月的黃道光。

阿里暗夜保護區佔地2500平方公里,包括核心區和外圍區。保護區內嚴格防止和控制光汙染,使優質的夜空資源得到保護。它為攝影愛好者提供星空攝影專用平臺,為天文愛好者提供了6臺高倍率天文望遠鏡,同時為遊客提供休息床位和天文科普宣傳片。保護區不收取門票,全天候開放。

美哭了!一起到“國際暗夜保護區”數星星

星空下在建的西藏阿里天文臺。這裡是通過IUCN暗夜委員會認證的星光保護區。

這兩個保護地納入“世界暗夜保護地名錄”僅僅是一個開始,對已有保護地進行可持續維護、拓展其他保護地,將是今後暗夜保護的工作重點。

除了西藏阿里和那曲,國際上還有哪些具有代表性的暗夜地點呢?

這些地方觀星也很爽

美哭了!一起到“國際暗夜保護區”數星星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櫻桃泉國家公園是IUCN認證的首個暗夜保護地

美國亞利桑那州旗杆市是首個獲得國際暗夜協會認證的國際暗夜社區,由此獲得“暗夜之城”的美譽。自1895年洛厄爾天文臺在這裡建成,旗杆市就一直致力於保持夜空的黑暗,因此旗杆市在2001年10月通過認證時,當地人並不感到意外。白天,人們花點入場費就可以參觀洛厄爾天文臺,一睹1930年天文學家克拉克·湯博發現冥王星用的那臺33釐米口徑的望遠鏡,並通過專門的望遠鏡觀察太陽。夜幕降臨時,人們在此可以觀察月球、行星和星團。

美哭了!一起到“國際暗夜保護區”數星星

冥王星發現望遠鏡。圖中兩人於2018年3月對該望遠鏡進行修復。

2009年11月,位於蘇格蘭的加洛韋森林公園,成為英國第一個通過國際暗夜協會認證的暗夜公園。該公園1947年建成,佔地780平方公里。訪客們花點停車費,即可在入夜時分在這裡用肉眼觀察7000多顆星星。為幫助人們識別夜空中的星座和行星,當地提供了完備的觀星信息。遊客們還可以通過2012年建成的蘇格蘭暗夜天文臺的望遠鏡觀察夜空,需要提前預定。

新西蘭南島的奧拉基·瑪肯吉暗夜保護區2012年通過國際暗夜協會認證,是南半球第一個同時也是世界最大的暗夜保護區,佔地近4400平方公里。為獲得最佳觀天體驗,遊客們最好預定參觀。

納米比亞的納米布蘭德暗夜保護區2012年通過了國際暗夜協會的認證,這裡的夜空被譽為“世界上最黑暗的地方之一”,被評為黃金級。保護區地處沙漠地帶,大部分時間無雲,空氣極其乾燥,不會吸收太多光線,所以那些接近地平線的星星比大多數地方顯得更亮。

美哭了!一起到“國際暗夜保護區”數星星

納米比亞納米布蘭德暗夜保護區上空的銀河,這裡的夜空被評為黃金級。

當地為了保持天空儘可能黑暗,採取了許多措施,如儘可能多地消除和屏蔽燈光,使光線不射向天空。國際暗夜協會執行主任鮑勃·帕克斯評價甚高:“納米布蘭德暗夜保護區的夜空無與倫比,保護區為了野生動物和遊客而付出的努力也是如此。”當地沙漠旅店的觀星服務也很周到,旅店有自己的天文臺,並聘請天文學家在夜晚觀天時為訪客提供諮詢服務。

合理設計 讓城市滿天星斗

德國地球科學研究中心學者、國際暗夜協會董事會成員克里斯托弗·克巴反思目前的照明方式後表示:“我們沒有理由必須使用當前的亮度和方式來照亮城市,光照良好和明亮不是一回事,希望有更好的設計在提高城市可見度的同時,大大減少照向天空的光線⋯⋯希望50年後,我們能從一些光照良好的城市郊區再次看到銀河,甚至在市區內的公園就能看到。”

美哭了!一起到“國際暗夜保護區”數星星

暗夜是全人類的寶貴財富

網編:吳燕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