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雙培育”工作抓重點、出特色——築建材新城 造旅遊勝地

永定“雙培育”工作抓重點、出特色——

築建材新城 造旅遊勝地

□ 梁熙 石芳 劉琦

25日,永定區天子溫泉生態景區龍門峽漂流項目施工現場一派繁忙。據介紹,截至目前,遊客服務中心及其附屬設施都進入調試和測試階段,項目施工已接近尾聲,6月1日將全面對外開放。

今年以來,永定區大力實施“工業強區”戰略,推動產業優化升級,加快培育支撐永定“二次創業”的發展新動能。制訂“雙培育”三年行動計劃,到2020年,全區將培育形成建材、文旅康養等2個百億支柱產業及光電信息50億支柱產業,滾動實施產值億元以上工業企業61家,億元以上服務業企業20家。

搭好“兩大平臺”

釋放工業新動能

當天,在永定紅石材循環經濟產業園建設現場,園區一期廠房的鋼構搭建工作已經完成,工人們正加快內部裝飾和水電安裝工程,園區道路、管網、汙水處理廠、石粉處理站等配套設施正在有序推進。

近年來,永定區立足現有資源、條件,著力推進永定紅石材循環經濟產業園、永定工業園區等“兩大平臺”建設和完善,進一步推動石材、水泥、新型建材的產業升級,提升石材、光電信息兩大優勢特色產業集聚度,做大產業經濟總量。力爭到2020年,建材產業產值達到140億元,持續打造“閩贛粵區域性建材生產中心”;光電信息產業達到50億元,打造永定經濟新的增長極。

“我們‘築巢引鳳’,實施項目帶動是培育發展的關鍵。”永定區經信科技局局長範琳雲說。該區緊緊圍繞“建一個新園區、上一批新項目”的發展思路,制定出臺企業搬遷入園政策,吸引了48家石材加工企業意向進入石材循環經濟產業園。同時,緊抓當前水泥行業需求旺盛機遇,加快水泥技改項目和新型建材生產線建設,出臺了永定工業園區用地保障、廠房補助、創新鼓勵、上市鼓勵等“十大優惠政策”和一系列留人拴心的招工用工舉措,吸引一批優質企業紛至沓來。項目建設離不開要素保障,在不斷完善園區內的水、電、路、通信、生活休閒等配套設施建設的同時,積極為項目落地、證照辦理、用地服務等方面提供“保姆式”的服務,讓項目早簽約、早落地、早開工、早建成。

圍繞支柱產業鏈條的關鍵環節和上下游配套項目,該區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建鏈強鏈補鏈的項目,促進以商招商。對列入重點培育的支柱產業,實施“一業一策”,對重點培育產業實施的項目,給予提質增效獎勵;開展“一對一”精準服務,培育形成一批生產經營規模大、主業優勢明顯、帶動能力強、發展潛力大的龍頭、骨幹工業企業;設立“產業發展基金”,鼓勵企業做大規模,對重特大企業、龍頭企業的工業投資、技改提升、科技創新、市場開拓給予一定的資金扶持。

“目前,工業園區入駐光電信息企業15家,已投產8家,今年1—4月實現產值2.5億元。同時,已啟動光電信息產業園二期建設,將推動園區從項目集聚向產業集群邁進。”永定工業園區管委會主任黃煥彩說。

做足旅遊文章

培育文旅康養新業態

“五一”期間,許多遊客來到永定客家古鎮,一邊欣賞充滿客家風情的歌舞、木偶戲、民俗表演,一邊徜徉在園林四合院中,好不愜意!

近年來,永定區做足“一核兩翼、東樓西湖”旅遊文章,緊盯全域旅遊發展目標,落實“點線面”行動計劃,培育發展新業態,加快打造文旅康養勝地。在城區,打造包括天子溫泉、夢幻土樓、客家古鎮在內的總投資52億元的“永定客家土樓文旅新城”,全面提升城市旅遊綜合服務功能,實現“景區遊,城區留”;在土樓,圍繞“讓遊客留下來、住下來”的目標,強弱項,補短板,主打國家5A級景區土樓文化傳承主題遊,實施景區常態保護與旅遊開發提升工程;在龍湖,主打休閒度假養生體驗遊,促進鄉村旅遊、水上旅遊、療養旅遊等融合發展,真正實現“東樓西湖、漫步長廊、做客城區”的全域旅遊空間發展格局。

同時,聯動“村鎮”發展,拓展旅遊空間,大力開發紅色文化、生態康養旅遊,優化旅遊住宿的結構、檔次與空間分佈,鼓勵發展特色主題酒店和民宿,實現旅遊住宿接待設施多元化,滿足多層次遊客的需要,打造國際知名的文化旅遊目的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