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双培育”工作抓重点、出特色——筑建材新城 造旅游胜地

永定“双培育”工作抓重点、出特色——

筑建材新城 造旅游胜地

□ 梁熙 石芳 刘琦

25日,永定区天子温泉生态景区龙门峡漂流项目施工现场一派繁忙。据介绍,截至目前,游客服务中心及其附属设施都进入调试和测试阶段,项目施工已接近尾声,6月1日将全面对外开放。

今年以来,永定区大力实施“工业强区”战略,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培育支撑永定“二次创业”的发展新动能。制订“双培育”三年行动计划,到2020年,全区将培育形成建材、文旅康养等2个百亿支柱产业及光电信息50亿支柱产业,滚动实施产值亿元以上工业企业61家,亿元以上服务业企业20家。

搭好“两大平台”

释放工业新动能

当天,在永定红石材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现场,园区一期厂房的钢构搭建工作已经完成,工人们正加快内部装饰和水电安装工程,园区道路、管网、污水处理厂、石粉处理站等配套设施正在有序推进。

近年来,永定区立足现有资源、条件,着力推进永定红石材循环经济产业园、永定工业园区等“两大平台”建设和完善,进一步推动石材、水泥、新型建材的产业升级,提升石材、光电信息两大优势特色产业集聚度,做大产业经济总量。力争到2020年,建材产业产值达到140亿元,持续打造“闽赣粤区域性建材生产中心”;光电信息产业达到50亿元,打造永定经济新的增长极。

“我们‘筑巢引凤’,实施项目带动是培育发展的关键。”永定区经信科技局局长范琳云说。该区紧紧围绕“建一个新园区、上一批新项目”的发展思路,制定出台企业搬迁入园政策,吸引了48家石材加工企业意向进入石材循环经济产业园。同时,紧抓当前水泥行业需求旺盛机遇,加快水泥技改项目和新型建材生产线建设,出台了永定工业园区用地保障、厂房补助、创新鼓励、上市鼓励等“十大优惠政策”和一系列留人拴心的招工用工举措,吸引一批优质企业纷至沓来。项目建设离不开要素保障,在不断完善园区内的水、电、路、通信、生活休闲等配套设施建设的同时,积极为项目落地、证照办理、用地服务等方面提供“保姆式”的服务,让项目早签约、早落地、早开工、早建成。

围绕支柱产业链条的关键环节和上下游配套项目,该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建链强链补链的项目,促进以商招商。对列入重点培育的支柱产业,实施“一业一策”,对重点培育产业实施的项目,给予提质增效奖励;开展“一对一”精准服务,培育形成一批生产经营规模大、主业优势明显、带动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龙头、骨干工业企业;设立“产业发展基金”,鼓励企业做大规模,对重特大企业、龙头企业的工业投资、技改提升、科技创新、市场开拓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

“目前,工业园区入驻光电信息企业15家,已投产8家,今年1—4月实现产值2.5亿元。同时,已启动光电信息产业园二期建设,将推动园区从项目集聚向产业集群迈进。”永定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黄焕彩说。

做足旅游文章

培育文旅康养新业态

“五一”期间,许多游客来到永定客家古镇,一边欣赏充满客家风情的歌舞、木偶戏、民俗表演,一边徜徉在园林四合院中,好不惬意!

近年来,永定区做足“一核两翼、东楼西湖”旅游文章,紧盯全域旅游发展目标,落实“点线面”行动计划,培育发展新业态,加快打造文旅康养胜地。在城区,打造包括天子温泉、梦幻土楼、客家古镇在内的总投资52亿元的“永定客家土楼文旅新城”,全面提升城市旅游综合服务功能,实现“景区游,城区留”;在土楼,围绕“让游客留下来、住下来”的目标,强弱项,补短板,主打国家5A级景区土楼文化传承主题游,实施景区常态保护与旅游开发提升工程;在龙湖,主打休闲度假养生体验游,促进乡村旅游、水上旅游、疗养旅游等融合发展,真正实现“东楼西湖、漫步长廊、做客城区”的全域旅游空间发展格局。

同时,联动“村镇”发展,拓展旅游空间,大力开发红色文化、生态康养旅游,优化旅游住宿的结构、档次与空间分布,鼓励发展特色主题酒店和民宿,实现旅游住宿接待设施多元化,满足多层次游客的需要,打造国际知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