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智深活捉方臘後看破宋江,剛好這6個人聽到了才得以善終

在水滸傳中,雖然是以宋江為主要角色去大力塑造的,但實際上他卻被這兩個人壓住了他的風頭,一個就是武松,一個就是魯智深。但是在其中,魯智深又更為閃亮一點。

魯智深活捉方臘後看破宋江,剛好這6個人聽到了才得以善終

從魯智深的一出場,他就主張的是懲惡揚善,還因為三拳打死鎮關西,也因為這樣而丟掉了大好的前程,一直到他出家為僧,也依舊是十分的率真,一路以來坦坦蕩蕩,也成為了水滸傳中最令人仰望的高峰。所以,也只有像魯智深這樣的人物,才可以得到在水滸傳中最大的功勞,這也便是活捉方臘!更讓我們覺得驚歎的就是,魯智深活捉方臘完全就是神助。

當時的魯智深後來遇到一位老僧,將魯智深引到了茅屋中後說道:“柴米菜蔬也都有,只要在這裡等候,只要看見一個大漢從松林的深處來到,你就將他捉住。”

果然,在早上魯智深就看到了方臘,魯智深就這樣守株待兔般的,輕輕鬆鬆的就取得了成功。

宋江說道:“那個和尚所遇到的就是個聖僧羅漢,這樣靈驗,還立了這樣的大功,回到朝廷還立了官”

宋江的這句話,透漏著一股滑稽,因為首先是他承認了,魯智深在後來所遇到的老僧是聖僧羅漢,是來幫助魯智深的,這也就相當於是承認了,魯智深是佛門羅漢。但是沒有想到的就是她還當了官,娶妻生子,光宗耀祖。

魯智深活捉方臘後看破宋江,剛好這6個人聽到了才得以善終

他卻並沒有料到,自己的這番話裡透漏著一絲滑稽,這其實說到頭也還是宋江的本來面目。那就是光宗耀祖是目的,高官厚祿只是一種手段罷了!

魯智深想都沒想就回答道::“我的心已經沒有那個心思了,不想要為官,只是希望能夠有個清淨的地方,這樣安身立命而已”這句話就便表明了魯智深的態度,也明確了他與宋江並不是一路人。也表明了魯智深對於前途的絕望。

對於魯智深的這種態度,宋江即又變了一個說法去勸他,並不是宋江捨不得魯智深,而是因為魯智深活捉了方臘,這種大過天的功勞,回去之後宋徽宗一定會問個詳細,或者說還會要求見面,這些都是必然的,所以到時候宋江怎麼向宋徽宗交代?大概只能冷場了。

所以,宋江就一定要將魯智深帶回去,所以後來宋江便再一次說道;“你既然不肯還俗,那你便可以去到京師,成為一個僧首,也可以光宗耀祖,還可以報答父母。”

但是你哪能想到,魯智深的第二句話卻讓人出乎意料:“都不要,要再多也沒有用,只是囫圇屍首,要更好一些。”要說魯智深的第一句話,我們說他是對於前途的一種絕望,那麼第二句,就很直接的告訴了宋江等人,就算回去了,也並沒有什麼好的下場,不管宋徽宗給我多少東西,但只要是要拿走我的命,那再多的東西,也是無用的。如果是留下全屍,反倒是要更好一些。

魯智深活捉方臘後看破宋江,剛好這6個人聽到了才得以善終

可以看出來宋江對於魯智深的這種回答的不滿,就點名其他的幾位將佐,當時宋江與魯智深的對話他們也都聽到了,那麼他們聽懂了嗎?很顯然,宋江是沒有聽懂。

後來林沖得了病,就留在了六合寺和武松在一起了,武松和林沖當時是魯智深在梁山上的最好的兩位朋友,其實很明顯他們兩人都聽懂了魯智深的那兩句話,而選擇了離開宋江。那麼結果就是,林沖病亡,得了一個“囫圇屍首”,也算是善終了。武松八十歲而終,也算是很圓滿了。

在後來,燕青就開始勸阻盧俊義離開宋江,其實他所說的那些道理,就是將魯智深的那番話拆開了解釋,很明顯,燕青也是聽懂了的,但可惜的是盧俊義卻並沒有聽懂,所以後來燕青也留下了一封信,離開了宋江,最後也得到了善終。

魯智深活捉方臘後看破宋江,剛好這6個人聽到了才得以善終

沒過多久,李俊又裝病,留下了童威,童猛來照顧自己,最終也離開了宋江。其實李俊裝病,這也表明他也是聽懂了魯智深的那一番話。所以後來,李俊成為了暹羅國之主,童威、童猛也成為了大臣。

魯智深的兩句話,有6人聽懂,並且都離開了宋江,最終都得以善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