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模和風格雖有不少的變化,但依稀可見成都園林的變遷

李府又被稱為李家花園,是巴金祖父的家,也是著名小說《家》中高家生活的藍本。在《家》中有這樣的描寫:“……右邊是一帶曲折的迴廊,靠裡是粉白的牆壁,上面嵌了一些大理石的畫屏,再過去還有幾扇窗戶,那是外客廳的;外邊是一帶石欄杆。欄杆外有一座大的假山,還有一個長條的天井,平時種了些花草;又有一個花臺,上面幾株牡丹的枯枝勇敢地立在寒冷的空氣中……前面是一個大壩子,種了許多株高大的松樹。”李家花園之美可見一斑。後來,巴金的祖父過世後,就把房屋分給了幾個孩子,巴金的父親就分到了現在的戰旗文工團所在地的一半(另一半為當時的英國領事館所在地)。再後來,因家道衰落,巴金的父親就將屋宅賣給了時任四川省保安總司令的劉兆藜,劉兆藜將宅院連同剛買的英國領事館一起,改名為“藜園”。

規模和風格雖有不少的變化,但依稀可見成都園林的變遷

清末民初,成都還有一座唐府,與李府並稱為“南唐北李”。“南唐”即文廟街的唐家花園,有一段時間,這裡被誤以為是學者唐振常的居住地。唐友耕的後人唐勞綺曾告訴我說,這是唐友耕的後人留下的園林,後來因家道中落,一部分買給唐振常家,也就產生了這樣的誤會。“唐家花園”佔去文廟后街大半空間,為四進大宅,大小房屋六十餘間。最具特色的是它的後花園。唐振常描寫道:“園中既有戲臺、假山、水池,富中國園林之勝,復有西方園林的開擴的大草地。我們一房住在這個大花園裡,住房寬舒之極,活動的天地極為廣闊,有山可登,有洞可入,有水可涉,花木叢中、鳥語花香,自然感到快樂。”由此可知,此前的唐家花園的風貌應該與此極為接近,只是後來稍加修葺而已。

規模和風格雖有不少的變化,但依稀可見成都園林的變遷

規模和風格雖有不少的變化,但依稀可見成都園林的變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