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行業曾火遍全國大江南北,現在卻逐漸衰落變成回憶


1995年,中國第一家網吧“3C+T”在上海成立,以網絡咖啡屋的形式經營。此後的10年間,網吧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中國的大街小巷。圖為1998年,美國總統克林頓在上海訪問期間,參觀位於陝西路的一家網吧。

90年代末,互聯網悄然走入人們的視野。由於當時的電腦價格偏高,大多數家庭沒有購置電腦,網吧便成為了人們上網的主要場所。圖為2002年,北京的一家網吧。

當時有一句響亮的口號叫“要想發,開網吧”。除了上網和包夜費,網吧還靠賣遊戲點卡和Q幣賺錢。規模稍大的網吧,一天收入可達數千元。圖為2005年,重慶市一網吧內人滿為患,晚來的客人在排隊等號。

網吧行業的轉折發生在2002年6月16日。當天凌晨,北京“藍極速”事件發生後,網吧被嚴肅整頓。圖為2005年,北京“海淀公共安全館”向公眾展示藍極速網吧火災的復原現場。

新條例規定,網吧不得接納未成年人進入,網吧需在入口處的顯著位置懸掛未成年人禁入標誌,並對上網者的身份證進行核對、登記。圖為2006年,執法人員對福州市區部分網吧進行突擊檢查。

政府對全國網吧進行整頓,包括網吧實名制、未成年人上網監管、網吧多重監管、牌照停發等。圖為2003年,四川遂寧,工商執法人員接到群眾舉報,突襲三家無照經營網吧。

而真正導致網吧沒落的,是個人電腦的普及,和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設備的衝擊。圖為2006年,西藏拉薩一網吧內。

舉個例子,在山西太原670家在冊登記的網吧中,有80多家宣佈停業,停業率超過10%。2009年12月24日,山西太原某網吧內上網的青年。

2013年,在冰封十年後,文化部宣佈解禁單體網吧的審批。然而,政策支持也難以挽回網吧行業的低迷。圖為2014年8月5日,四川瀘州,合道街社區的義務老年網吧監督隊隊員在一網吧內巡查。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崛起,曾經風靡大街小巷的網吧,已經成為一個夕陽行業。而那些屬於80、90後的,和朋友同學們在網吧瘋狂通宵的時光,也將成為永久的回憶。圖為2008年,上海街頭的網吧指示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