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戰最有智慧的幾句話,每一句都足以改寫歷史

公元199年,袁紹消滅公孫瓚,統一北方,坐擁幽州、冀州、青州、幷州四州之地,兵精糧足,一躍成為實力最雄厚的勢力。野心勃勃的袁紹在掃平公孫瓚後已無後顧之憂,於是率軍數十萬南下攻打曹操,為一統天下掃除最強勁的對手。當時袁紹無論是地盤、兵馬,還是錢糧都遠勝曹操,但是最終袁紹卻被曹操打的大敗而逃,數十萬大軍頃刻間土崩瓦解,這不僅是軍事實力的比拼,也是雙方鬥智鬥勇的結果。而這期間,袁、曹雙方君臣的幾句話,每一句都足以改變戰爭結果,影響歷史進程。

官渡之戰最有智慧的幾句話,每一句都足以改寫歷史

許攸建言輕騎奔許都。袁紹率軍南下後,與曹操的大軍在官渡一帶對峙,袁紹兵力雄厚,為了抵擋袁紹,曹操幾乎將所有兵力都駐紮在官渡前線。而袁紹雖然兵力遠遠多於曹操,但官渡是個狹小地帶,兵力鋪展不開,袁紹兵多的優勢並不能完全發揮出來。這個時候袁紹帳下的謀士許攸在分析過形勢後向袁紹獻出一言“曹操以舉國之力抵抗我軍,許都定然防備空虛,可派輕騎前進,奔襲許都,若勝,可奉天子以討曹操,若不勝,亦可使曹操首位不能兼顧”。

許攸這番話可謂精闢毒辣,切中曹操致命的地方,而且能充分發揮袁紹兵多的優勢。如果實行成功,曹操老巢被襲,必然陷入極為被動的境地,袁紹軍將徹底掌握戰爭的主動權,離勝利也就不遠了;即使出現最壞的結果,這支偏軍全軍覆沒,也只是局部戰場的失利,袁紹依然能在正面戰場上佔據兵力優勢。可惜袁紹不聽許攸之言,白白浪費了大好時機,最後被曹操打敗。

官渡之戰最有智慧的幾句話,每一句都足以改寫歷史

荀彧勸曹操寸步不退。曹操根據地在兗州、豫州一帶,是東漢某年戰亂最頻繁的地方。曹操佔據後雖然境內局勢相對穩定,但曹操連年征戰,經濟鏈條非常脆弱,所以曹操每次出征都喜歡出奇招險招,就是因為糧草有限,不敢穩紮穩打。袁紹是曹操歷次征戰中最強大的對手,軍事實力遠勝曹操,曹操竭盡所能也只是保持不敗之勢。

眼看糧草又將耗盡,曹操就有了退兵之意,於是寫信徵求荀彧的意見。荀彧回覆曹操“曹公你以弱檔強,只能進不能退,這是決定天下大勢的決戰,當年劉邦、項羽決戰,項羽先退一步全軍覆沒,現在你據險而守,擋了袁紹半年,正是可以出奇制勝的機會”。曹操看了荀彧這句話後堅定了與袁紹決戰的決心,後來果然等到了偷襲烏巢的機會,一舉殲滅了袁紹大軍主力。如果不是荀彧這句話,也許曹操就退兵了,只要曹操一退,袁紹士氣旺盛,必定能以優勢兵力碾壓過去,一舉滅掉曹操。

官渡之戰最有智慧的幾句話,每一句都足以改寫歷史

許攸獻計襲烏巢。曹操聽了荀彧的勸後,在前線苦苦支撐等待機會,荀彧也在許昌砸鍋賣鐵給曹操供應糧草。眼看就要堅持不下去的時候,機會終於等來了,許攸因袁紹不聽他的計謀向曹操投降了,還帶來一句話“袁軍兵馬雖眾,而糧食存於烏巢,烏巢有兵而無防,若派輕騎突襲烏巢,燒其糧草,不過三天,袁軍自潰”。曹操聽後,當即親自領兵奔襲烏巢,一把火燒了袁紹軍的糧草,袁紹軍果然大亂,紛紛投降,官渡之戰一舉而勝。如果不是許攸帶來的這句話,以袁紹的富足,曹操必然是先撐不住的一方,到時不戰自潰的就會是曹操,三國曆史也將被改寫。

官渡之戰最有智慧的幾句話,每一句都足以改寫歷史

兵法有云“上兵伐謀”,上面的三句話每一句都是高超的謀略,都足以改變戰爭的格局,影響歷史的走向。袁紹空有數十萬大軍而不能勝,就輸在這三句話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