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計謀的最高境界,一顆人頭就奠定了霸業基礎

三國時曹操世之梟雄,行事果斷,心性狠辣,為了成功不擇手段,“寧我負天下人,毋天下人負我”正是他一生所作所為的真實寫照,曾經更是用一顆無辜的人頭奠定了他一生的霸業之基。

曹操計謀的最高境界,一顆人頭就奠定了霸業基礎

三國前期,曹操的根據之地在兗州、陳留一帶,雖然地處中原要衝,卻是四戰之地,戰亂頻發,民生凋敝。因此,曹操雖然兵強馬壯,文武滿堂,卻是諸侯中最窮的。傳說中的摸金校尉、發丘中郎將就是曹操設立,專門用來挖掘古墳,獲取錢銀的部隊,靠著挖人祖墳,曹操才養活了大批的軍隊。曹操歷次征戰中最大的一次危機就是因糧草不足產生的,靠一顆人頭才穩定軍心,最後打贏了那場戰役。這顆值錢的人頭名叫王垕。

曹操計謀的最高境界,一顆人頭就奠定了霸業基礎

建安三年,袁術稱帝,曹操率十幾萬大軍征討,曹操本想速戰決,但清楚曹軍底細的袁術軍守將李豐卻堅守城池,避不出戰。曹軍久攻不下,雙方相持一個多月後,曹操的糧草果然見底。眼看存糧漸漸吃完,曹操軍負責糧草發放的主官王垕就去找曹操彙報情況。作為領導的好下屬,總不能只提問題而不解決問題吧。立功心切的王垕就向曹操提議用小勺分發軍糧,這樣能堅持久一點,曹操一聽很有道理,同意了他的提議。建議得到採納的王垕興沖沖的跑出去著手安排。沒想到軍糧一發,士兵發現份量嚴重縮水,頓時群情激憤,大鬧起來。曹操眼看情形不對,軍隊有譁變的跡像,立即心生一計,將王垕招來,說要借他項上人頭一用。可伶王垕還沒回過神來就被一刀砍了腦袋。那曹操又是怎樣利用這個腦袋轉危為安,奠定霸業的呢。

曹操計謀的最高境界,一顆人頭就奠定了霸業基礎

曹操砍了王垕腦袋後,立刻提著還在滴血的頭顱前往大營,告訴士兵王垕私自剋扣軍糧,中飽私囊,為正軍法,已將其斬首。然後話鋒一轉,說現在城池久攻不下,糧食就快吃完了,拖下去大家都要餓死,大丈夫立世寧可戰死不能餓死,今天大家飽餐一頓,不破城樓誓不還。於是群情激憤,當晚就攻破了城池,之後一路勢如破竹,消滅了袁術勢力。

曹操計謀的最高境界,一顆人頭就奠定了霸業基礎

也有些記載說是曹操教王垕用小勺發糧,事實如何已經不得而知,但曹操事先知道王垕用小勺發糧這一點卻沒什麼爭議。作者更偏向於認為這是曹操的一石二鳥之計,如果小勺發糧後,軍隊沒有鬧情緒,則繼續小勺發糧,可以再堅持一陣;如果軍隊因此譁變就砍了王垕腦袋,然後藉著這個機會將軍隊怒火引導轉化為攻城士氣,這種做法也符合曹操善行險招的一貫作風。

消滅袁術後,曹操獲得了土壤肥沃的汝南地區和袁術積聚的大量錢糧,擺脫了制約曹操集團發展的經濟壓力,徹底在中原站穩腳跟,成就了魏國大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