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張靈甫這個人?

寂寞是盞燈

張靈甫長得帥,文能考北大,寫字能賣錢,武能打硬仗,一生娶妻,打仗成名人。就放到今天也是人贏。

1、寒門考北大

民國教育是典型的精英教育,我看何炳棣回憶錄《讀史閱世六十年》發現當時南開中學的都是顯貴子弟,諸如爺爺是總督,父親是督軍之類,最次也是大地主。他們中多數也是考不上北大的,何炳棣最初就沒考上,去山東大學呆了一年。

(英氣逼人)

所以一個寒門子弟在這個時代能考上北大意味著什麼?

張靈甫是陝西人,長安東大鄉東大村。在20歲那年考上北大歷史系。如果堅持下去,按他的資質,成為一個不錯的歷史學者應該是可能的。

2、從軍

自古關中出良將,胡璉、關麟徵、張耀明、杜聿明、劉玉章、劉志丹都是陝西人。不愧是八百里秦川,歷來是將星雲集。這是確實藏龍臥虎。

也許是冥冥之中自有天定,或許源自貧苦,或許因為報國。張靈甫就報考了黃埔軍校,相對於北大的錄取率,這個太高了。秒過。

(確實帥)

成為黃埔四期生的學員,走上了革命救國的道路。(後來黃仁宇先生和他略像)

3、成名:殺妻與張古山

畢業、分配、東征、中原大戰這是黃埔畢業生的基本履歷,張靈甫也差不多。好一點就是一直在第一師,跟著胡宗南各地作戰。

正常走下去,也就這樣了。殺妻事燃起了婦女的火焰,少帥夫人于鳳至等一致討伐,堪稱國內女權界的一次大運動。張因此而成名,住進了監獄。

(血戰張古山)

抗戰給了復出的機會,同班同學師長旅長一堆,他只是個團長,開始跟著王耀武走。

1938年10月,萬家嶺圍困日軍,張率部從絕壁攻入日軍後背,取得大捷。此戰經田漢編寫的話劇《德安大捷》,名揚天下

4、南征北戰

之後,張參加上高、浙贛、長沙、鄂西、湘西等多次作戰。在解放戰爭中,在淮陰、漣水與解放軍多次作戰,最後在孟良崮陣亡。

(孟良崮戰役)

總結:

張靈甫是一位文武全才,這在當時的社會中確實不多見。感慨一句自古西北多良將,天下勁兵出西北

參考文獻

王安中.國共武器裝備與孟良崮戰役[J].近代史研究。

夏繼誠.孟良崮戰役俘虜的教育與轉化[J].炎黃春秋。

夏繼誠.孟良崮之戰與張靈甫折戟[J].炎黃春秋。

張嘯.解放戰爭時期華東戰場的艱難轉折——從“七月分兵”到沙土集戰役[J].軍事歷史。

陳佳.解放戰爭中華東部隊軍糧供應述論——基於戰時軍事物流系統構建與運行的視角[J].中共黨史研究。

劉常明. 國民黨黃埔系將領的思想特徵[D].華中師範大學,2012.(講軍人信仰

鞠九江 ,盛楠.國民黨中將張靈甫“自殺”真偽揭秘[J].炎黃春秋。

歡迎關注、點贊、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給你不一樣的史學評析,期待你的評論,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近年來有一股神話張靈甫進而攻擊我黨歷史功績的逆流。他們以張靈甫北大畢業儀表堂堂為抓手來吸引年輕人,誇大甚至編造事實把張靈甫塑造成所謂抗日名將。其實張靈甫在抗戰時期只是個團長,接著升到副旅長,抗戰勝利後才升任高職。參加抗戰並負傷是真,但吹捧成抗日名將則是和抗日神劇一樣胡說八道。且不說他抗戰快結束時才成為最低級的將軍,資歷上比起李宗仁薛嶽杜聿明孫立人王耀武等人差的太遠。在戰場上也就是和當年的普通抗日官兵一樣,並無突出的戰績。而一些人編造了他率突擊隊奇襲張古山和田漢為他寫劇本的謠言。其實要揭穿這些謠言很容易。他的上級王耀武等很多人的回憶錄中根本沒提過這件事,國軍的戰報和表彰材料上的有功人員也沒有他的影子。田漢的劇本更是子虛烏有。抗戰勝利後國民政府頒發勳章,他的到的是同級軍官幾乎人人都有的低級別的,連被視為草包的李天霞都是他的上級。說他是抗戰英雄還算可以,因為他為抗戰負過傷,也是為保家衛國出生入死的人,這一點值得尊敬。但把他拔高成名將是違背歷史事實的。果粉們所以宣傳他,是因為國軍的抗日名將們或者被老蔣排擠打擊如李宗仁白崇禧孫立人,或者戰場起義投誠如傅作義鄭洞國,或被我軍俘虜最後都改造成背叛國軍的民主人士如王耀武杜聿明等。只有張靈甫是為反共而殺身成仁而可以宣揚的。另外在人品上張靈甫問題更大。因猜疑槍殺自己的妻子是個被判刑的罪犯。有些人不顧事實竟編造他妻子是我黨地下黨員因竊取他帶回家的情報而被他擊斃的荒唐謠言來為他開脫,真貽笑大方。如果屬實,老蔣應該表彰他大義滅親,為何判他入獄?抓住共黨間諜為何不送交審判而私自擊斃,難道他是同謀在殺人滅口?張靈甫又以狂妄自大剛愎自用著稱,在同僚中口碑極差。他被圍時周邊大批國軍在解放軍包圍圈外形成了反包圍,即使不能中心開花也很容易救他入突圍。但他的友軍在老蔣的嚴令下卻沒人不顧一切的去救援。他的戰友李天霞的部隊離他只有幾公里卻停滯不前,很大程度是因他平時瞧不起人太過牛逼而故意看他的熱鬧。他的老婆孩子到臺灣後也無人相助,不得以流落美國,嬌妻竟靠當空姐維持生活,後來回到大陸而不是臺灣定居。足以說明他人緣極差,也側面說明老蔣也並沒有真正把他當回事。


李世鵬15

第一次認識張靈甫這個人,是在一部叫做《紅日》的電視劇中,當時張靈甫是由李幼斌扮演,因為非常喜歡李幼斌的《亮劍》,進而對於李幼斌非常喜歡,然後又非常喜歡張靈甫這個人,認為他雖然這解放戰爭中走到人民的對立面,但在抗日戰爭中,他是英雄,而且死時仍不失軍人之氣質,這就激起了我對張靈甫這個人的進一步瞭解。

張靈甫(1903年8月20日—1947年5月16日),又名宗靈,字靈甫,又字鍾麟,漢族,陝西省長安縣人(現西安市長安區)。生於長安縣東大鄉東大村。國民革命軍高級將領,中將軍銜。 1947年5月16日於孟良崮戰役中自殺生亡!


張靈甫於1926年考入黃埔軍校,成為黃埔四期的一名學生,從此進入軍旅生活。畢業以後進入21師見習,之後逐漸升職,1933年已經升任團長。但是在1936年,張靈甫做了一件讓天下婦女討伐的事件。


1936年,張靈甫因為懷疑妻子吳海南不忠,在沒有聽妻子任何解釋,就拔搶殺死了妻子。事後,張靈甫遭到婦女界的一致討伐,國民黨在外界的壓力下將張靈甫下獄!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因為非常之際需要非常對待,張靈甫作為將才被釋放出獄,任74軍第51師第153旅第305團上校團長。參加著名的“淞滬會戰”!立戰功!

1938年,參加徐州會戰,立戰功!

1938年10月,參加武漢會戰,立戰功!

1940年,參加上高會戰,立戰功!

1941年,參加第二次長沙會戰,立戰功!

1942年,參加浙贛會戰,立戰功!

1943年,參加鄂西會戰,立戰功!

1944年,參加第四次長沙會戰,立戰功!

1945年,在湘西雪峰山戰役,張靈甫指揮74軍58師在鐵山與日軍主力血戰獲勝,獲三等寶鼎勳章,抗戰勝利後頒授勝利勳章,再獲頒忠勤勳章,獲得了美國金棕自由勳章。不久之後,74軍奉命衛戍南京,張靈甫升任74軍中將軍長兼南京衛戍司令,被稱為御林軍統領,蔣介石的心腹愛將。

1946年,解放戰爭爆發,張靈甫徹底走向人民的對立面,積極參加內戰!

1946年,蔣介石的全面進攻失敗,繼而轉化為“重點進攻”,而張靈甫此時在地圖上也標出了“陝北”和“山東”。重點進攻的“山東”則有66個整編旅,達四十萬人。而張靈甫的整編74師也在這四十萬人當中。

1947年,再確定重點進攻之後,張靈甫依仗清一色美式裝備,孤軍深入,為華野創造了戰機,於1947年5月15日包圍整編74師於孟良崮,於1947年5月16日,突破74師防線,殲滅一萬多人,俘虜一萬多人。師長張靈甫自殺身亡!


張靈甫作為一個軍人,有著他應該有的血性,在抗日戰爭中,多次參加會戰,多次立功,並因為戰功而升遷至中將師長;但是此人非常的自負和獨裁,就因為懷疑妻子不忠就開槍殺了他,在解放戰爭中更是驕傲自大,孤軍深入,作為反動派,他最終是會葬身於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中,但是作為軍人,他還是有骨氣的,在抗日戰爭中就可以看出,這點應該記住。


震霜秋


張靈甫,北京大學學生,投筆從戎,黃埔四期畢業,抗日英雄。在抗日正面戰場參加過淞滬會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上高會戰,第二次長沙會戰,浙贛會戰,鄂西會戰,常德會戰,第四次長沙會戰等戰役,國軍抗戰王牌主力,殲敵無數,戰功卓著,張靈甫任國軍主力74師師長,多次受蔣委員長嘉獎。



在解放戰爭中的孟良崮戰役中(僅從軍事上講)張靈甫失敗有三大失算。其一,從人數上看粟裕圍困張靈甫達二倍以上。其二,張靈甫仗全部美械裝備孤軍冒進,驕兵必敗。其三,孟良崮缺水造成軍心動搖是最致命的。背水一戰將士用命,而無水而戰將士丟命。孟良崮上無水源,將士無飲水,火器(如重機槍)無法冷確影響發射。張靈甫犯了兵家大忌。1947年5月16日於孟良崮戰役中戰死,時年44歲。


沈大哥

張靈甫1903年出生於今天西安長安區(原長安縣),少年成名,喜歡書法。深得國民黨元老於右任的認可和稱讚。

後來考入北京大學歷史系,因無力繳納學費退學,在於右任的資助下進入黃埔軍校四期學習,與林彪、胡璉、李彌、劉志丹都是同學。

張靈甫一生中最大的汙點就是當年傳聞天下的殺妻案。

1935年,張靈甫回到西安老家,在家中後園槍殺妻子吳海蘭。西安女界和報界一時義憤填膺,輿論大譁。張學良的夫人于鳳至把這個情況告訴了宋美齡。蔣介石無奈,命令送南京軍事法庭查辦。

張靈甫表示一人做事一人當,自己到南京監獄投案。因為路上沒有經費,邊走邊賣字,最後到達南京,被判10年,關和模範監獄。

1937年,抗戰爆發,蔣介石把這位自己的得意弟子從監獄中放出來,讓他到前線戴罪立功。

1938年徐州會戰中,張靈甫因立下大功,斃敵4000,被升任74軍51師153旅少將旅長。

1938年9月武漢會戰,日本第106師團進攻萬家嶺,張靈甫指揮敢死隊從懸崖上殺入敵人背後,取得張古山大捷,與日本人血戰五天,身中七槍,仍不下火線。最後支持全軍完成對日本106師團的合圍,全殲日軍。

在抗戰後期的長沙會戰和常德會戰中,張靈甫均取得了很好的戰績。

七十四師後來在孟良崮戰役中被華東野戰軍消滅了,作為師長的張靈甫戰死。

民國時人稱:“文北大,武黃埔”,而張靈甫則先就讀於北大,後在黃埔學習,可以說是文武雙全,並且還編寫了多部軍事實戰理論叢書。

抗戰中,每戰必衝鋒在前,幾乎每戰必傷,身上多處到死有彈片都未能取出。尤其是高安戰役時,腿部受重傷,外國醫生考慮傷口感染,要求截肢。張靈甫說:如果截肢,此生將再難返回戰場,寧死也要保腿。幸運的是最後手術成功,而他也成了瘸子。

張靈甫不是一個完美的人,但也無愧於中國抗日英雄的稱號,沒有愧對中國職業軍人的榮譽。

軍人不死,只是慢慢凋零。以此致敬張靈甫將軍!


新知傳習閣

1926年,張靈甫聽從了于右任的意見報考了黃埔軍校,成為黃埔第四期的學生,在這裡他遇到了以後的同事胡璉和以後的對手林彪。畢業之後他被分到國民革命軍21師當排長,不久北伐戰爭爆發,張靈甫也跟隨部隊出征。回來之後,他就被調入了老蔣的嫡系部隊國民革命軍第一師任少校團長。


那時候的張靈甫可以說是春風得意呀,如果他不去意外的話也的確是這樣。但是不知道出於什麼原因,他在1936年槍殺了自己的妻子,因為這件事他受到了婦女界的一致譴責。國民政府迫於社會壓力判了他十年囚禁,當然了這也只是做給外面人看的,蔣介石並沒有放棄他這位得意門生。

不久之後抗日戰爭爆發,張靈甫重新出現在眾人的眼中擔任團長。他沒有辜負蔣介石,先後參加了淞滬會戰,武漢會戰, 徐州會戰,第二次長沙會戰等,可以說如果沒有後來的內戰的話,張靈甫絕對擔得起抗日英雄這一稱號 的。也是在這麼多場戰役中打出了他張靈甫的赫赫威名,1945年,他出任了74軍軍長,成為老蔣真正的嫡系 。


內戰爆發後,張靈甫作為蔣介石的嫡系也理所應當的投入了戰爭當中,在他的帶領下可以說的確讓解放軍吃了不少苦頭,他打了不少勝戰,華東解放軍開始把張靈甫當做心腹大患。歷史走到了1947年,這一年張靈甫和以前一樣,仍然在內戰的一線 聽命於湯恩伯攻擊坦埠。在湯恩伯的指揮下,張靈甫帶領74師一路向前,為避免過於孤軍深入,張靈甫將主力全線收縮至楊家寨、馬牧池、重山、艾山一線的汶河沿岸。可是這時候解放軍部隊其實已經完成了對其合圍之勢,張靈甫側翼的友軍卻選擇此時見死不救,我在此不想贅述張靈甫如何被殲滅,各位看官可以通過別的渠道瞭解。但我想說說張靈甫為何被殲滅。

張靈甫之死可以說是一個典型的中國式悲劇,為什麼這麼說?張靈甫在他的成長道路上可以說是一路順風,基本上沒遇到過什麼敗戰,輸了的一次把命也丟了。也正是因為這些,才導致他忽略了周圍的人事關係,而當時的中國恰恰又是一個最講人情世故的時候。拿一個最簡單的例子,當時他擔任74軍軍長兼南京衛戍司令的時候,其實並不是順理成章的,至少有一個李天霞的就是他強有力的競爭者。在當時的國民黨中是最講究論資排輩的,李天霞是黃埔三期生,而張靈甫是四期生,而且李天霞為了能當上那個位置還花了不少力,在他自己看來是不會排上張靈甫的,結果卻大失所料。而這個張靈甫呢?平時自恃才高瞧不起李天霞,對這個霞公沒有半點好感,李天霞落選之後也沒說半點好話,這樣自然讓李天霞心生不滿。這些在當時看來沒有什麼,在後來卻決定了張靈甫的生死,因為當時能夠救援的李天霞沒有選擇救他張靈甫。張靈甫不明白其實禍根早已深埋。除此之外,還有另一個原因也決定了張靈甫的失敗,因為他站在了人民的對立面,是不是?



但是不管怎麼說,在抗日戰爭中,張靈甫將軍還是出了大力的,他可以說是抗日英雄,這一點毋庸置疑。


一樹梅花一放翁

不可否認,張靈甫在抗戰中是一員有勇有謀的良將,這一點是任何人都承認的,毋庸置疑的。


&張靈甫紀念碑

同時期的邱清泉、胡璉、杜聿明、廖耀湘等國民黨高級將領也一樣在抗日戰爭中出生入死,戰功卓著,後來同樣在解放戰爭中被打死或者被俘,為什麼這些人沒有人為他們叫冤,而張靈甫卻有這麼多人要為他平反呢?難道張靈甫被殲滅就不應該?

&張靈甫視察部隊

我們看看來看看孟良崮戰役,當時七十四師可謂是蔣軍的王牌,一式的美式先進裝備,火力可謂是無人能及。俗話說驕兵必敗,張靈甫自持武力,仗著背後的幾十萬蔣軍,一頭鑽進包圍圈,還妄想中心開花。對於粟裕來說,吃掉張靈甫無異於是火中取栗,在兵力火力不佔優的情況下,一面要分兵阻擊蔣軍增援,一邊又要圍攻張靈甫,可謂是一招絕險之棋。



&抗戰中的國軍戰士

這場戰役不論從哪方面來看,粟裕都沒有勝算,為什麼會打贏了呢?那就是,他背後有20萬老百姓支前隊,而蔣軍沒有。這是什麼?這就是民心,自古以來,得民心者得天下,張靈甫站在民心的對立面,選擇了效忠喪失了民心的國民黨,死得冤嗎?選擇孟良崮中心開花,張靈甫也不過是又一個馬謖而已。


&英武帥氣的張靈甫

我也很奇怪,為什麼這麼多人為張靈甫喊冤,為什麼不給同樣戰死的國軍將領喊冤,實在不明白,也許是張靈甫長得帥吧。我覺得,歷史已有定論,誰都有缺點,過於偏激的去粉飾一個人,恐怕也是張靈甫本人也不想的。

&張靈甫夫人王玉齡

都說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目前為止,大陸並沒有摸黑在抗戰中犧牲的國民黨官兵,也沒有故意抹黑在抗戰中有過貢獻的國民黨將領,相反還給這些將領塑像。連蔣介石故居都保存完好,就算在政治鬥爭最為激烈的文革時期也沒有遭到任何的破壞。我小時候就認識一位國民黨投降的師參謀長(住在我家隔壁),每個月有不少的養老金,我們那個小縣城的幹部還經常給他送吃的,逢年過節更是會去慰問。



&抗戰時期國軍小戰士
而本來應該尊重老蔣的臺灣,反而毀掉老蔣的塑像,沒有給抗戰英烈建任何的紀念碑,還要驅逐國民黨老兵。相比臺灣,難道大陸對待過去還不夠還不夠釋懷嗎?塵歸塵土歸土,讓那些逝去的先烈都安心吧。
&他也許很平凡,但是他的犧牲為我們換來了今天的安詳。我們難道有精力去討論一個將軍,就沒有時間來追思這些為了我們捨去生命的在平凡中為國捐軀的先人?有時候平凡的生命才是最偉大的,就像這位穿著草鞋的戰士,他比穿著皮靴的將軍更偉大。


風雲說收藏

張靈甫將軍抗日有功,內戰有罪,私德有虧,大德不損!是一個真正的軍人,一個有血有肉的真漢子,作為我們的對手,值得尊重!

張靈甫是黃埔軍校第四期畢業生,畢業後投身國民革命軍參加北伐,是蔣介石的嫡系人馬。抗日戰爭爆發後,張靈甫參加了大大小小一百多次戰役,給予日寇沉重打擊,自己也多次負傷,差點陣亡於抗日戰場!戰後任74師中將師長兼南京衛戌區司令,成為蔣介石的心腹愛將!因此張靈甫抗日有功,是抗日英雄!



解放戰爭時期,張靈甫率領他的美械裝備師主動進攻華東解放區,一路攻城掠地,殺害革命軍民無數,多次擊敗我軍名將粟裕,給解放事業造成重大損失!1946年,張靈甫率領國軍五大主力之一的74師進攻山東解放區,我軍主動後撤,在孟良崮設伏包圍了張靈甫全軍!


張靈甫想固守待援,以自己為誘餌吸引我軍圍攻,然後國軍其他部隊再大包圍我軍,內外夾擊我軍,從而一舉擊潰我軍!我軍數十萬部隊輪番攻擊74師,又派出多支部隊擊潰國軍援兵,最終全殲74師,張靈甫自殺未遂,被我軍就地擊斃!

張靈甫先後有三任妻子,對第一任老婆始亂終棄;對第二任妻子則在爭吵中槍殺了她!因此張靈甫私德有虧,不是一個好丈夫!


大秦鐵鷹劍士

論張靈甫兵敗孟良崮——抗日鐵軍第74軍的覆滅



在國共內戰時期,最具傳奇色彩的便是陳毅、粟裕領導的華東野戰軍在孟良崮戰役中,全殲國軍整編第74師。

孟良崮戰役是魯中會戰的核心,華東野戰軍的指導思想是不計較一城一地的得失,以消滅敵人有生力量為目標。而蔣介石則吸取了以往的教訓,採用“密集靠攏,加強維繫,穩紮穩打,逐步推進”的方針。使華東野戰軍無法分割和各個擊破,在國民黨軍的步步緊逼之下,華野只得撤入魯中山區,迴旋餘地越來越小。一時間戰略上處於極為不利地位。 面對不利局勢,粟裕決定分兵兩路,佯攻魯南,直取蘇北。逼國軍回撤,再尋機殲敵。粟裕的這一計劃被毛澤東否決後,並未撤回秘密挺進魯南的六縱,而使之潛伏於敵軍後方,作為奇兵使用。

1947年5月,粟裕先主動放棄萊蕪、新泰等地。接著又放棄了華東野戰軍在山東的首府臨沂。國民黨佔領臨沂後,取得了“標誌性”勝利。使蔣介石出現錯誤判斷,以為共軍出現了潰敗。隨改既定的“穩紮穩打”改為“穩紮猛打。”欲一舉消滅華東野戰軍主力於沂蒙山區。

於是,國軍三個兵團全線出擊。每個兵團配備一個王牌軍:中路的第三兵團,主力是整編第十一師(第十八軍);左路西線的第二兵團,主力是第五軍;右路東線的第一兵團,主力是整編第74師。 孟良崮戰役中,華野共十個縱隊,以四個縱隊鉗制第二和第三兵團,以五個縱隊外加一個特別炮兵縱隊對抗第一兵團。

在國軍作戰序列中,第一兵團最為強大。首先,整編74師的前身是國民革命軍第74軍,是國民黨五大王牌之首。在抗日戰爭中,74軍幾乎參加了所有的大規模會戰,是殲敵最多的中國部隊,被日軍稱為“支那第一恐怖軍。”在抗戰後期,該軍已經實現了全美械裝備。 此外,一兵團的第七軍在北伐戰爭中被譽為“鋼軍。”下轄6個師,是國民黨軍非嫡系部隊中的第一王牌。 一兵團的部隊由西向東,一字排開,分別是:第65師,第25師,整編第74師,第83師,第7軍和第48師。而第7軍和第48師位於一兵團的西線。處於整個戰線最西端的第7軍和第48師就顯得相對孤立,粟裕起初將其列為圍殲目標。

粟裕 在粟裕下達進攻命令前,許世友的九縱報告,已經和整編74師的先頭部隊交火。粟裕得知國民黨軍的74師較為突前後,當即立斷。放棄圍殲第7軍和48師的原定作戰計劃,而改為圍殲整編第74師。 張靈甫也發現了自己前方有多個華野縱隊的番號,得知遭遇華野主力。戰場形勢出現重大變化,華野並未潰敗。而74師最為突前,形勢危急。張靈甫便向上級彙報情況,並下令原地休整。這給了華野穿插迂迴,分割包圍74師的機會。

當張靈甫發現三面被圍後,便下令回撤至垛莊。華野一縱獨立師的一團和三團原計劃迂迴至74師後方,欲突襲74師的軍需大本營垛莊。當發現急速回撤的74師時,師長王城漢當即下令,一團搶佔74師回撤必經之路上的258高地。三團搶佔孟良崮西側的330高地,切斷74師與25師的聯繫。 面對不利形勢,張靈甫召開師部會議,商討下一步行動。會上分成兩派,一派主張搶佔附近的孟良崮,佔據有利地形,固守待援;以參謀長為代表的一派主張強攻258高地,打通撤回垛莊的道路。張靈甫選擇了前者。 5月14日下午2點多,74師全部登上孟良崮,佔據了全部的重要高地。

華野的五個縱隊行動敏捷,穿插迂迴,隨即將孟良崮四面合圍。 74師的左右翼第25師和第83師分別派出了一個旅和一個團的掩護部隊。但在華野五個縱隊的穿插面前,掩護部隊基本上沒有起到掩護側翼安全的作用。

14日夜,潛伏在國軍後方的六縱一劍封喉,佔領了74師的軍需大本營垛莊。張靈甫得知垛莊失守後,大為震驚。 在不到兩天時間裡,整編74師被殲,師長張靈甫自殺殉國。

戰後粟裕在清點戰果時,發現消滅和俘虜敵人只有兩萬多人,而整編74師的總人數是三萬兩千人。於是下令部隊搜索74師的殘部,不久孟良崮與雕窩之間的山窪地,發現了餘部7000人。此部敗而不潰,軍容整齊。但彈藥早已打光,唯有束手就擒。

最終,華東野戰軍以陣亡不足3000人的代價,全殲第74師,俘敵19000人,取得了孟良崮戰役的勝利。蔣介石的圍殲華野於沂蒙山區的計劃徹底破產。

為何抗日鐵軍,國軍五大王牌之首的整編第74師會如此速敗。從大的方面來看,主要有如下原因:華東野戰軍戰士們英雄頑強,不怕犧牲,部隊行動一致,令行禁止;而國軍戰鬥整體精神稍差,各部指揮不夠統一協調。國軍的這一弊病,在抗戰時期也存在。此乃頑症,並非一日可解。

故暫且不討論國軍失敗的歷史和深層原因,只討論直接原因。

張靈甫在部隊被殲滅前,曾發電稱:此戰之失利,黃百韜和李天霞應負全部責任。 於是乎,人們一致認定,74師被全殲,左右翼的25師和83師救援不力是最直接原因。張靈甫的夫人王玉齡則稱,李天霞想憑藉國民政府高層的關係,擔任74軍的軍長。但俞濟時和王耀武力挺張靈甫,張最終成為74軍軍長。李天霞在競爭中落敗,懷恨在心。便在孟良崮戰役中,坐看張靈甫部被全殲。

張靈甫 張靈甫和王玉齡的觀點,影響了所有人。尤其是83師的李天霞,在國軍眼中,是千古罪人;在共軍眼中,是卑鄙小人,地球人都鄙視他。

笨笨認為,此論有失公允。“李天霞在競爭中落敗”應當是實事。但“壞恨在心,坐看張靈甫部被全殲”則完全是王玉齡的主觀臆測。人人都可以臆測,但不能以主觀臆測定罪。 試問,如果李天霞坐山觀虎鬥,74師被消滅後,他就不怕被軍法處置嗎?他不知道在抗戰時期,被蔣介石槍斃的韓復榘和龍慕韓嗎?

華野一縱指揮員葉飛之子葉小琦對孟良崮戰役闡述了很多觀點,但他只有一句話我完全贊同:“國民黨軍在救援友鄰部隊時,都有顧慮,擔心我軍是圍點打援。” 就連林彪都稱,粟裕指揮的很多戰役,自己是沒勇氣打的。林彪稱粟裕打的盡是“神仙仗。”尤其是孟良崮戰役,可謂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在圍殲74師之初,連智勇雙全的名將林彪都想不到,那黃百韜,李天霞呢?是不是非要求他們的軍事才能比林彪更高?是不是要求黃、李二人都能未卜先知?

在張靈甫被包圍後,83師一部試探著向74師靠攏。遭遇阻擊後,李天霞不救援也罷,反而率83師主力向第7軍和48師位置靠攏。為何?只有一種解釋,李天霞當時判定,華野是圍點打援,即派一部分兵力鉗制74師,主力則消滅其兩側的25師和83師。不僅是李天霞,就連“戰則爭先,退則謹慎”的黃百韜在救援74師的過程中,也是慢了一拍。可以肯定的是,他和李天霞有同樣的判斷。即使林彪是83師的師長,也會有與李天霞一樣的判斷和行動。

李天霞、黃百韜、張靈甫想不到,顧祝同、蔣介石也想不到。粟裕在國民黨軍背後,潛伏了一支奇兵——王必成的六縱。 5月14日夜,六縱突襲74師的軍需大本營垛莊,一劍封喉。張靈甫大驚失色,74師後路被抄,四面被圍。15日,在華野五個縱隊的強攻之下,74師告急,黃、李二人才如夢方醒——原來共軍並非圍點打援。再加上蔣介石的督戰,各個救援部隊不惜血本,傾力相救。尤其是83師,連預備隊也上陣。 並且,在孟良崮戰役中,李天霞的83師也傷亡慘重,甚至有一個整團被全殲。這足以說明單憑83師之力,絕對不可能在一兩天之內,突破華野的防線。只有第七軍和48師的援軍全部趕到,才能順利突破孟良崮東側的防線,與74師會合。

5月16日中午,華野已經佔領了孟良崮的所有山頭,並消滅了74師的主力。74師只剩下了位於孟良崮的主峰的指揮部。下午兩點,指揮部被端,張靈甫自殺殉國。也就是說,25師和83師遲疑了不足一天時間,在得知華野並非圍點打援後,就立即拼死救援。在不足一天的時間,讓25師和83師突破華野的阻擊陣地,可能嗎?所以,稱黃百韜和李天霞對孟良崮戰役之失敗負全部責任,顯失公允。“李天霞坐看張靈甫被殲”更是無稽之談。

鄙人認為,粟裕和張靈甫二人。是導致孟良崮戰役74師被全殲的直接原因。 若不考慮對軍隊建設和軍事理論的貢獻,單看指揮作戰的能力,粟裕可謂數千年來中華第一將。即使是孫、吳在世,也未必能想粟裕一樣,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粟裕可謂智勇雙全,膽大包天,心細如髮,明察秋毫,隨機應變,當機立斷。

並且,粟裕懂得心理戰。他知道自己圍殲整編74師時,友鄰救援部隊首先會認為是圍點打援,必然延遲救援。再加上潛伏在敵人後方的六縱突襲拿下74師的軍需大本營垛莊後。沒有補給的74師很快便彈盡糧絕。若沒有彈藥,別說是中國第一王牌軍,即使是世界第一王牌軍,也只能是任人宰割的魚肉。所以,看似華野圍殲74師是賭徒之行,只有三分把握。其實粟裕心中至少有九成勝算。

張靈甫則有三個重大失誤:

其一,國軍原計劃大舉進攻坦阜,尋求華野主力決戰。在出戰前,74師攜帶的軍需物資太少,僅一天多的彈藥。又無法保證自己的運輸補給。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張靈甫對此考慮不足。

其二,在得知華野並未潰敗,74師前方是華野的主力後,若機立斷撤回軍需大本營垛莊,則萬無一失。但他卻於5月13日原地休整了一夜,這成了決定74師命運的一夜,給了華野五個縱隊穿插迂迴的機會,對他形成三面包圍。直至14日上午8點,張靈甫才下令撤退。

其三,在撤退途中,74師與華野一縱獨立師的兩個團相遇,這兩個團原定迂迴至74軍後方,配合潛伏在敵後的六縱突襲垛莊。當師長王城漢發覺74師欲撤回垛莊後,當機立斷,命令一團搶佔74師回撤必經之路上的258高地。而張靈甫並未聽從參謀長的建議,強攻258高地,迅速打通撤回垛莊的道路。而是率糧彈匱乏且沒有補給的74師上孟良崮,去迎擊華野的五個縱隊。74師只有一天多的彈藥,這不是自殺嗎?

張靈甫的這一重大決策失誤,從而錯失了挽救74師命運的最後一次機會。此舉與馬謖街亭之失如出一撤。張靈甫還是忽視了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在軍隊的糧彈物資上,最佳的是既有充足的糧彈,並且還有可靠有效的運輸補給;稍次的是雖然軍需雖相對匱乏,但有充足可靠的補給;再次的是雖然沒有補給,但是部隊帶有大量的輜重,自身彈藥糧草充足。最差最差的是不但糧彈匱乏,而且後勤補給線被掐斷,甚至軍需大本營被端,反而補給了敵人。在這一點上,張靈甫顯然是最差最差的。

然後,對比一下張靈甫與王城漢。張靈甫最初接到的命令是,與第一兵團的友鄰部隊一起,直插華野的指揮部坦阜,與華野主力決戰。王城漢接到的命令是迂迴至74師後方,配合潛伏在敵後的六縱攻佔垛莊。戰場形勢瞬息萬變,戰機稍縱即逝,指揮員必須根據具體情況,適時應變。當張靈甫在13日發現自己前方是華野主力,而自己部隊過於前突,在部隊的彈藥相對匱乏的情況下,並沒有立即撤回垛莊,而是停留一夜。而王城漢在迂迴過程中,發現74師正在迅速回撤時,當機立斷,下令第一團迅速搶佔了258高地,截住回撤的74師。還下令三團搶佔孟良崮西側的330高地,切斷74師與25師的聯繫。這足以說明,張靈甫在戰場上的當機立斷和隨即應變能力上,遠不如王城漢。

即便如此,上天還是給了張靈甫一次挽救74師的命運的機會,即強攻258高地,迅速撤回垛莊。74師雖軍需匱乏,但攻下258高地,擊潰華野的一個團,其彈藥綽綽有餘。但張靈甫又浪費了十餘個小時的寶貴時間,錯失了最後一次扭轉74師命運的機會。 張靈甫在自殺前,稱後悔不應該帶領彈藥匱乏的74軍上孟良崮,而是應該聽參謀長的建議強攻258高地,打通道路,迅速撤回垛莊。 張靈甫若有王城漢的當機立斷和隨機應變能力,74師便萬無一失。當然,也可能張靈甫絲毫不比王城漢差,所謂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鄙人作此文,難免捱罵。因為張靈甫在抗日戰中戰功赫赫,是民族英雄,粉絲甚多。在孟良崮戰役中殺身成仁更是可歌可泣。而李天霞肯定沒有一個粉絲(本人也不是李的粉絲)。雖然李天霞在抗戰中,也是戰功赫赫。此二人相比,我也是更偏愛張靈甫。他與其他眾多國民黨將領不同:在抗戰期間,不發國難財;在抗戰勝利時,不發接收財,可謂品格如玉。在國難當頭時,勇於犧牲。在兵敗時,成仁取義。可謂軍人的典範。這正是中華民族之魂的體現但我們不應以自己的好惡,而轉嫁責任,歪曲事實。勇於承擔責任也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品格。

附錄:張靈甫學識淵博,書法造詣甚高,是一代儒將。電視劇《紅日》中李幼斌把張靈甫演繹成了匪氣十足的李雲龍,讓人無語。 最後討論一個問題:如果孟良崮上囤積了五天的糧彈,華野的幾個縱隊還能消滅74師嗎?


楊朱學派

張靈甫的軍事指揮很高,作戰能力很強,對蔣介石十分忠心,他指揮的74軍在解放戰爭前期,兩戰漣水,給華東粟裕陳毅造成很大傷亡,丟失大量重要城池,而且他本人在抗戰中立下了赫赫戰功,萬家嶺大捷,張靈甫親自帶隊,從斷崖後攀登上日軍後方,奇襲張古峰,被國人廣泛讚譽,不能在解放戰爭中他站在國民黨反動派一方,就抹殺他的抗戰功績,他本人可以算是一本純粹的軍人,尤其是他身上加上書生的的氣息,更是英氣逼人啊,而且他也曾考入北京大學歷史系,寫的一手好字,被民國書法大家于右任先生稱讚過,文武雙全的優秀軍人,但是他本人有時過於自負,處理不好同事關係,他和李天霞之間的恩怨為他在孟良崮之戰中買下失敗的伏筆,他在孟良崮中的做法,遭到很多人的指責,有很多人用馬謖喻之,但我感覺,他的做法是對的,國軍的部隊一直一來都是尋求共軍主力進行決戰的,以自己一個整編師牽制住華野主力,周圍國軍部隊從外圍包圍,一旦成功了一舉殲滅華野所有主力,但他沒想到國民黨內部派系叢生,內部很腐敗,周圍部隊為自己考慮,沒有使出全力,導致他孤軍奮戰,全軍覆滅,就連粟裕也說過,在孟良崮上美國最強的部隊也挺不過三天,可以說,他盡力了,怎奈無力迴天啊。可以說是一個悲劇人物。國共內戰無論哪方勝都是中國自己國防力量的損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