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张灵甫这个人?

寂寞是盏灯

张灵甫长得帅,文能考北大,写字能卖钱,武能打硬仗,一生娶妻,打仗成名人。就放到今天也是人赢。

1、寒门考北大

民国教育是典型的精英教育,我看何炳棣回忆录《读史阅世六十年》发现当时南开中学的都是显贵子弟,诸如爷爷是总督,父亲是督军之类,最次也是大地主。他们中多数也是考不上北大的,何炳棣最初就没考上,去山东大学呆了一年。

(英气逼人)

所以一个寒门子弟在这个时代能考上北大意味着什么?

张灵甫是陕西人,长安东大乡东大村。在20岁那年考上北大历史系。如果坚持下去,按他的资质,成为一个不错的历史学者应该是可能的。

2、从军

自古关中出良将,胡琏、关麟征、张耀明、杜聿明、刘玉章、刘志丹都是陕西人。不愧是八百里秦川,历来是将星云集。这是确实藏龙卧虎。

也许是冥冥之中自有天定,或许源自贫苦,或许因为报国。张灵甫就报考了黄埔军校,相对于北大的录取率,这个太高了。秒过。

(确实帅)

成为黄埔四期生的学员,走上了革命救国的道路。(后来黄仁宇先生和他略像)

3、成名:杀妻与张古山

毕业、分配、东征、中原大战这是黄埔毕业生的基本履历,张灵甫也差不多。好一点就是一直在第一师,跟着胡宗南各地作战。

正常走下去,也就这样了。杀妻事燃起了妇女的火焰,少帅夫人于凤至等一致讨伐,堪称国内女权界的一次大运动。张因此而成名,住进了监狱。

(血战张古山)

抗战给了复出的机会,同班同学师长旅长一堆,他只是个团长,开始跟着王耀武走。

1938年10月,万家岭围困日军,张率部从绝壁攻入日军后背,取得大捷。此战经田汉编写的话剧《德安大捷》,名扬天下

4、南征北战

之后,张参加上高、浙赣、长沙、鄂西、湘西等多次作战。在解放战争中,在淮阴、涟水与解放军多次作战,最后在孟良崮阵亡。

(孟良崮战役)

总结:

张灵甫是一位文武全才,这在当时的社会中确实不多见。感慨一句自古西北多良将,天下劲兵出西北

参考文献

王安中.国共武器装备与孟良崮战役[J].近代史研究。

夏继诚.孟良崮战役俘虏的教育与转化[J].炎黄春秋。

夏继诚.孟良崮之战与张灵甫折戟[J].炎黄春秋。

张啸.解放战争时期华东战场的艰难转折——从“七月分兵”到沙土集战役[J].军事历史。

陈佳.解放战争中华东部队军粮供应述论——基于战时军事物流系统构建与运行的视角[J].中共党史研究。

刘常明. 国民党黄埔系将领的思想特征[D].华中师范大学,2012.(讲军人信仰

鞠九江 ,盛楠.国民党中将张灵甫“自杀”真伪揭秘[J].炎黄春秋。

欢迎关注、点赞、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给你不一样的史学评析,期待你的评论,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近年来有一股神话张灵甫进而攻击我党历史功绩的逆流。他们以张灵甫北大毕业仪表堂堂为抓手来吸引年轻人,夸大甚至编造事实把张灵甫塑造成所谓抗日名将。其实张灵甫在抗战时期只是个团长,接着升到副旅长,抗战胜利后才升任高职。参加抗战并负伤是真,但吹捧成抗日名将则是和抗日神剧一样胡说八道。且不说他抗战快结束时才成为最低级的将军,资历上比起李宗仁薛岳杜聿明孙立人王耀武等人差的太远。在战场上也就是和当年的普通抗日官兵一样,并无突出的战绩。而一些人编造了他率突击队奇袭张古山和田汉为他写剧本的谣言。其实要揭穿这些谣言很容易。他的上级王耀武等很多人的回忆录中根本没提过这件事,国军的战报和表彰材料上的有功人员也没有他的影子。田汉的剧本更是子虚乌有。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颁发勋章,他的到的是同级军官几乎人人都有的低级别的,连被视为草包的李天霞都是他的上级。说他是抗战英雄还算可以,因为他为抗战负过伤,也是为保家卫国出生入死的人,这一点值得尊敬。但把他拔高成名将是违背历史事实的。果粉们所以宣传他,是因为国军的抗日名将们或者被老蒋排挤打击如李宗仁白崇禧孙立人,或者战场起义投诚如傅作义郑洞国,或被我军俘虏最后都改造成背叛国军的民主人士如王耀武杜聿明等。只有张灵甫是为反共而杀身成仁而可以宣扬的。另外在人品上张灵甫问题更大。因猜疑枪杀自己的妻子是个被判刑的罪犯。有些人不顾事实竟编造他妻子是我党地下党员因窃取他带回家的情报而被他击毙的荒唐谣言来为他开脱,真贻笑大方。如果属实,老蒋应该表彰他大义灭亲,为何判他入狱?抓住共党间谍为何不送交审判而私自击毙,难道他是同谋在杀人灭口?张灵甫又以狂妄自大刚愎自用著称,在同僚中口碑极差。他被围时周边大批国军在解放军包围圈外形成了反包围,即使不能中心开花也很容易救他入突围。但他的友军在老蒋的严令下却没人不顾一切的去救援。他的战友李天霞的部队离他只有几公里却停滞不前,很大程度是因他平时瞧不起人太过牛逼而故意看他的热闹。他的老婆孩子到台湾后也无人相助,不得以流落美国,娇妻竟靠当空姐维持生活,后来回到大陆而不是台湾定居。足以说明他人缘极差,也侧面说明老蒋也并没有真正把他当回事。


李世鹏15

第一次认识张灵甫这个人,是在一部叫做《红日》的电视剧中,当时张灵甫是由李幼斌扮演,因为非常喜欢李幼斌的《亮剑》,进而对于李幼斌非常喜欢,然后又非常喜欢张灵甫这个人,认为他虽然这解放战争中走到人民的对立面,但在抗日战争中,他是英雄,而且死时仍不失军人之气质,这就激起了我对张灵甫这个人的进一步了解。

张灵甫(1903年8月20日—1947年5月16日),又名宗灵,字灵甫,又字钟麟,汉族,陕西省长安县人(现西安市长安区)。生于长安县东大乡东大村。国民革命军高级将领,中将军衔。 1947年5月16日于孟良崮战役中自杀生亡!


张灵甫于1926年考入黄埔军校,成为黄埔四期的一名学生,从此进入军旅生活。毕业以后进入21师见习,之后逐渐升职,1933年已经升任团长。但是在1936年,张灵甫做了一件让天下妇女讨伐的事件。


1936年,张灵甫因为怀疑妻子吴海南不忠,在没有听妻子任何解释,就拔抢杀死了妻子。事后,张灵甫遭到妇女界的一致讨伐,国民党在外界的压力下将张灵甫下狱!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因为非常之际需要非常对待,张灵甫作为将才被释放出狱,任74军第51师第153旅第305团上校团长。参加著名的“淞沪会战”!立战功!

1938年,参加徐州会战,立战功!

1938年10月,参加武汉会战,立战功!

1940年,参加上高会战,立战功!

1941年,参加第二次长沙会战,立战功!

1942年,参加浙赣会战,立战功!

1943年,参加鄂西会战,立战功!

1944年,参加第四次长沙会战,立战功!

1945年,在湘西雪峰山战役,张灵甫指挥74军58师在铁山与日军主力血战获胜,获三等宝鼎勋章,抗战胜利后颁授胜利勋章,再获颁忠勤勋章,获得了美国金棕自由勋章。不久之后,74军奉命卫戍南京,张灵甫升任74军中将军长兼南京卫戍司令,被称为御林军统领,蒋介石的心腹爱将。

1946年,解放战争爆发,张灵甫彻底走向人民的对立面,积极参加内战!

1946年,蒋介石的全面进攻失败,继而转化为“重点进攻”,而张灵甫此时在地图上也标出了“陕北”和“山东”。重点进攻的“山东”则有66个整编旅,达四十万人。而张灵甫的整编74师也在这四十万人当中。

1947年,再确定重点进攻之后,张灵甫依仗清一色美式装备,孤军深入,为华野创造了战机,于1947年5月15日包围整编74师于孟良崮,于1947年5月16日,突破74师防线,歼灭一万多人,俘虏一万多人。师长张灵甫自杀身亡!


张灵甫作为一个军人,有着他应该有的血性,在抗日战争中,多次参加会战,多次立功,并因为战功而升迁至中将师长;但是此人非常的自负和独裁,就因为怀疑妻子不忠就开枪杀了他,在解放战争中更是骄傲自大,孤军深入,作为反动派,他最终是会葬身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但是作为军人,他还是有骨气的,在抗日战争中就可以看出,这点应该记住。


震霜秋


张灵甫,北京大学学生,投笔从戎,黄埔四期毕业,抗日英雄。在抗日正面战场参加过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上高会战,第二次长沙会战,浙赣会战,鄂西会战,常德会战,第四次长沙会战等战役,国军抗战王牌主力,歼敌无数,战功卓著,张灵甫任国军主力74师师长,多次受蒋委员长嘉奖。



在解放战争中的孟良崮战役中(仅从军事上讲)张灵甫失败有三大失算。其一,从人数上看粟裕围困张灵甫达二倍以上。其二,张灵甫仗全部美械装备孤军冒进,骄兵必败。其三,孟良崮缺水造成军心动摇是最致命的。背水一战将士用命,而无水而战将士丢命。孟良崮上无水源,将士无饮水,火器(如重机枪)无法冷确影响发射。张灵甫犯了兵家大忌。1947年5月16日于孟良崮战役中战死,时年44岁。


沈大哥

张灵甫1903年出生于今天西安长安区(原长安县),少年成名,喜欢书法。深得国民党元老于右任的认可和称赞。

后来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因无力缴纳学费退学,在于右任的资助下进入黄埔军校四期学习,与林彪、胡琏、李弥、刘志丹都是同学。

张灵甫一生中最大的污点就是当年传闻天下的杀妻案。

1935年,张灵甫回到西安老家,在家中后园枪杀妻子吴海兰。西安女界和报界一时义愤填膺,舆论大哗。张学良的夫人于凤至把这个情况告诉了宋美龄。蒋介石无奈,命令送南京军事法庭查办。

张灵甫表示一人做事一人当,自己到南京监狱投案。因为路上没有经费,边走边卖字,最后到达南京,被判10年,关和模范监狱。

1937年,抗战爆发,蒋介石把这位自己的得意弟子从监狱中放出来,让他到前线戴罪立功。

1938年徐州会战中,张灵甫因立下大功,毙敌4000,被升任74军51师153旅少将旅长。

1938年9月武汉会战,日本第106师团进攻万家岭,张灵甫指挥敢死队从悬崖上杀入敌人背后,取得张古山大捷,与日本人血战五天,身中七枪,仍不下火线。最后支持全军完成对日本106师团的合围,全歼日军。

在抗战后期的长沙会战和常德会战中,张灵甫均取得了很好的战绩。

七十四师后来在孟良崮战役中被华东野战军消灭了,作为师长的张灵甫战死。

民国时人称:“文北大,武黄埔”,而张灵甫则先就读于北大,后在黄埔学习,可以说是文武双全,并且还编写了多部军事实战理论丛书。

抗战中,每战必冲锋在前,几乎每战必伤,身上多处到死有弹片都未能取出。尤其是高安战役时,腿部受重伤,外国医生考虑伤口感染,要求截肢。张灵甫说:如果截肢,此生将再难返回战场,宁死也要保腿。幸运的是最后手术成功,而他也成了瘸子。

张灵甫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但也无愧于中国抗日英雄的称号,没有愧对中国职业军人的荣誉。

军人不死,只是慢慢凋零。以此致敬张灵甫将军!


新知传习阁

1926年,张灵甫听从了于右任的意见报考了黄埔军校,成为黄埔第四期的学生,在这里他遇到了以后的同事胡琏和以后的对手林彪。毕业之后他被分到国民革命军21师当排长,不久北伐战争爆发,张灵甫也跟随部队出征。回来之后,他就被调入了老蒋的嫡系部队国民革命军第一师任少校团长。


那时候的张灵甫可以说是春风得意呀,如果他不去意外的话也的确是这样。但是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他在1936年枪杀了自己的妻子,因为这件事他受到了妇女界的一致谴责。国民政府迫于社会压力判了他十年囚禁,当然了这也只是做给外面人看的,蒋介石并没有放弃他这位得意门生。

不久之后抗日战争爆发,张灵甫重新出现在众人的眼中担任团长。他没有辜负蒋介石,先后参加了淞沪会战,武汉会战, 徐州会战,第二次长沙会战等,可以说如果没有后来的内战的话,张灵甫绝对担得起抗日英雄这一称号 的。也是在这么多场战役中打出了他张灵甫的赫赫威名,1945年,他出任了74军军长,成为老蒋真正的嫡系 。


内战爆发后,张灵甫作为蒋介石的嫡系也理所应当的投入了战争当中,在他的带领下可以说的确让解放军吃了不少苦头,他打了不少胜战,华东解放军开始把张灵甫当做心腹大患。历史走到了1947年,这一年张灵甫和以前一样,仍然在内战的一线 听命于汤恩伯攻击坦埠。在汤恩伯的指挥下,张灵甫带领74师一路向前,为避免过于孤军深入,张灵甫将主力全线收缩至杨家寨、马牧池、重山、艾山一线的汶河沿岸。可是这时候解放军部队其实已经完成了对其合围之势,张灵甫侧翼的友军却选择此时见死不救,我在此不想赘述张灵甫如何被歼灭,各位看官可以通过别的渠道了解。但我想说说张灵甫为何被歼灭。

张灵甫之死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式悲剧,为什么这么说?张灵甫在他的成长道路上可以说是一路顺风,基本上没遇到过什么败战,输了的一次把命也丢了。也正是因为这些,才导致他忽略了周围的人事关系,而当时的中国恰恰又是一个最讲人情世故的时候。拿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当时他担任74军军长兼南京卫戍司令的时候,其实并不是顺理成章的,至少有一个李天霞的就是他强有力的竞争者。在当时的国民党中是最讲究论资排辈的,李天霞是黄埔三期生,而张灵甫是四期生,而且李天霞为了能当上那个位置还花了不少力,在他自己看来是不会排上张灵甫的,结果却大失所料。而这个张灵甫呢?平时自恃才高瞧不起李天霞,对这个霞公没有半点好感,李天霞落选之后也没说半点好话,这样自然让李天霞心生不满。这些在当时看来没有什么,在后来却决定了张灵甫的生死,因为当时能够救援的李天霞没有选择救他张灵甫。张灵甫不明白其实祸根早已深埋。除此之外,还有另一个原因也决定了张灵甫的失败,因为他站在了人民的对立面,是不是?



但是不管怎么说,在抗日战争中,张灵甫将军还是出了大力的,他可以说是抗日英雄,这一点毋庸置疑。


一树梅花一放翁

不可否认,张灵甫在抗战中是一员有勇有谋的良将,这一点是任何人都承认的,毋庸置疑的。


&张灵甫纪念碑

同时期的邱清泉、胡琏、杜聿明、廖耀湘等国民党高级将领也一样在抗日战争中出生入死,战功卓著,后来同样在解放战争中被打死或者被俘,为什么这些人没有人为他们叫冤,而张灵甫却有这么多人要为他平反呢?难道张灵甫被歼灭就不应该?

&张灵甫视察部队

我们看看来看看孟良崮战役,当时七十四师可谓是蒋军的王牌,一式的美式先进装备,火力可谓是无人能及。俗话说骄兵必败,张灵甫自持武力,仗着背后的几十万蒋军,一头钻进包围圈,还妄想中心开花。对于粟裕来说,吃掉张灵甫无异于是火中取栗,在兵力火力不占优的情况下,一面要分兵阻击蒋军增援,一边又要围攻张灵甫,可谓是一招绝险之棋。



&抗战中的国军战士

这场战役不论从哪方面来看,粟裕都没有胜算,为什么会打赢了呢?那就是,他背后有20万老百姓支前队,而蒋军没有。这是什么?这就是民心,自古以来,得民心者得天下,张灵甫站在民心的对立面,选择了效忠丧失了民心的国民党,死得冤吗?选择孟良崮中心开花,张灵甫也不过是又一个马谡而已。


&英武帅气的张灵甫

我也很奇怪,为什么这么多人为张灵甫喊冤,为什么不给同样战死的国军将领喊冤,实在不明白,也许是张灵甫长得帅吧。我觉得,历史已有定论,谁都有缺点,过于偏激的去粉饰一个人,恐怕也是张灵甫本人也不想的。

&张灵甫夫人王玉龄

都说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目前为止,大陆并没有摸黑在抗战中牺牲的国民党官兵,也没有故意抹黑在抗战中有过贡献的国民党将领,相反还给这些将领塑像。连蒋介石故居都保存完好,就算在政治斗争最为激烈的文革时期也没有遭到任何的破坏。我小时候就认识一位国民党投降的师参谋长(住在我家隔壁),每个月有不少的养老金,我们那个小县城的干部还经常给他送吃的,逢年过节更是会去慰问。



&抗战时期国军小战士
而本来应该尊重老蒋的台湾,反而毁掉老蒋的塑像,没有给抗战英烈建任何的纪念碑,还要驱逐国民党老兵。相比台湾,难道大陆对待过去还不够还不够释怀吗?尘归尘土归土,让那些逝去的先烈都安心吧。
&他也许很平凡,但是他的牺牲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安详。我们难道有精力去讨论一个将军,就没有时间来追思这些为了我们舍去生命的在平凡中为国捐躯的先人?有时候平凡的生命才是最伟大的,就像这位穿着草鞋的战士,他比穿着皮靴的将军更伟大。


风云说收藏

张灵甫将军抗日有功,内战有罪,私德有亏,大德不损!是一个真正的军人,一个有血有肉的真汉子,作为我们的对手,值得尊重!

张灵甫是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生,毕业后投身国民革命军参加北伐,是蒋介石的嫡系人马。抗日战争爆发后,张灵甫参加了大大小小一百多次战役,给予日寇沉重打击,自己也多次负伤,差点阵亡于抗日战场!战后任74师中将师长兼南京卫戌区司令,成为蒋介石的心腹爱将!因此张灵甫抗日有功,是抗日英雄!



解放战争时期,张灵甫率领他的美械装备师主动进攻华东解放区,一路攻城掠地,杀害革命军民无数,多次击败我军名将粟裕,给解放事业造成重大损失!1946年,张灵甫率领国军五大主力之一的74师进攻山东解放区,我军主动后撤,在孟良崮设伏包围了张灵甫全军!


张灵甫想固守待援,以自己为诱饵吸引我军围攻,然后国军其他部队再大包围我军,内外夹击我军,从而一举击溃我军!我军数十万部队轮番攻击74师,又派出多支部队击溃国军援兵,最终全歼74师,张灵甫自杀未遂,被我军就地击毙!

张灵甫先后有三任妻子,对第一任老婆始乱终弃;对第二任妻子则在争吵中枪杀了她!因此张灵甫私德有亏,不是一个好丈夫!


大秦铁鹰剑士

论张灵甫兵败孟良崮——抗日铁军第74军的覆灭



在国共内战时期,最具传奇色彩的便是陈毅、粟裕领导的华东野战军在孟良崮战役中,全歼国军整编第74师。

孟良崮战役是鲁中会战的核心,华东野战军的指导思想是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以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为目标。而蒋介石则吸取了以往的教训,采用“密集靠拢,加强维系,稳扎稳打,逐步推进”的方针。使华东野战军无法分割和各个击破,在国民党军的步步紧逼之下,华野只得撤入鲁中山区,回旋余地越来越小。一时间战略上处于极为不利地位。 面对不利局势,粟裕决定分兵两路,佯攻鲁南,直取苏北。逼国军回撤,再寻机歼敌。粟裕的这一计划被毛泽东否决后,并未撤回秘密挺进鲁南的六纵,而使之潜伏于敌军后方,作为奇兵使用。

1947年5月,粟裕先主动放弃莱芜、新泰等地。接着又放弃了华东野战军在山东的首府临沂。国民党占领临沂后,取得了“标志性”胜利。使蒋介石出现错误判断,以为共军出现了溃败。随改既定的“稳扎稳打”改为“稳扎猛打。”欲一举消灭华东野战军主力于沂蒙山区。

于是,国军三个兵团全线出击。每个兵团配备一个王牌军:中路的第三兵团,主力是整编第十一师(第十八军);左路西线的第二兵团,主力是第五军;右路东线的第一兵团,主力是整编第74师。 孟良崮战役中,华野共十个纵队,以四个纵队钳制第二和第三兵团,以五个纵队外加一个特别炮兵纵队对抗第一兵团。

在国军作战序列中,第一兵团最为强大。首先,整编74师的前身是国民革命军第74军,是国民党五大王牌之首。在抗日战争中,74军几乎参加了所有的大规模会战,是歼敌最多的中国部队,被日军称为“支那第一恐怖军。”在抗战后期,该军已经实现了全美械装备。 此外,一兵团的第七军在北伐战争中被誉为“钢军。”下辖6个师,是国民党军非嫡系部队中的第一王牌。 一兵团的部队由西向东,一字排开,分别是:第65师,第25师,整编第74师,第83师,第7军和第48师。而第7军和第48师位于一兵团的西线。处于整个战线最西端的第7军和第48师就显得相对孤立,粟裕起初将其列为围歼目标。

粟裕 在粟裕下达进攻命令前,许世友的九纵报告,已经和整编74师的先头部队交火。粟裕得知国民党军的74师较为突前后,当即立断。放弃围歼第7军和48师的原定作战计划,而改为围歼整编第74师。 张灵甫也发现了自己前方有多个华野纵队的番号,得知遭遇华野主力。战场形势出现重大变化,华野并未溃败。而74师最为突前,形势危急。张灵甫便向上级汇报情况,并下令原地休整。这给了华野穿插迂回,分割包围74师的机会。

当张灵甫发现三面被围后,便下令回撤至垛庄。华野一纵独立师的一团和三团原计划迂回至74师后方,欲突袭74师的军需大本营垛庄。当发现急速回撤的74师时,师长王城汉当即下令,一团抢占74师回撤必经之路上的258高地。三团抢占孟良崮西侧的330高地,切断74师与25师的联系。 面对不利形势,张灵甫召开师部会议,商讨下一步行动。会上分成两派,一派主张抢占附近的孟良崮,占据有利地形,固守待援;以参谋长为代表的一派主张强攻258高地,打通撤回垛庄的道路。张灵甫选择了前者。 5月14日下午2点多,74师全部登上孟良崮,占据了全部的重要高地。

华野的五个纵队行动敏捷,穿插迂回,随即将孟良崮四面合围。 74师的左右翼第25师和第83师分别派出了一个旅和一个团的掩护部队。但在华野五个纵队的穿插面前,掩护部队基本上没有起到掩护侧翼安全的作用。

14日夜,潜伏在国军后方的六纵一剑封喉,占领了74师的军需大本营垛庄。张灵甫得知垛庄失守后,大为震惊。 在不到两天时间里,整编74师被歼,师长张灵甫自杀殉国。

战后粟裕在清点战果时,发现消灭和俘虏敌人只有两万多人,而整编74师的总人数是三万两千人。于是下令部队搜索74师的残部,不久孟良崮与雕窝之间的山洼地,发现了余部7000人。此部败而不溃,军容整齐。但弹药早已打光,唯有束手就擒。

最终,华东野战军以阵亡不足3000人的代价,全歼第74师,俘敌19000人,取得了孟良崮战役的胜利。蒋介石的围歼华野于沂蒙山区的计划彻底破产。

为何抗日铁军,国军五大王牌之首的整编第74师会如此速败。从大的方面来看,主要有如下原因:华东野战军战士们英雄顽强,不怕牺牲,部队行动一致,令行禁止;而国军战斗整体精神稍差,各部指挥不够统一协调。国军的这一弊病,在抗战时期也存在。此乃顽症,并非一日可解。

故暂且不讨论国军失败的历史和深层原因,只讨论直接原因。

张灵甫在部队被歼灭前,曾发电称:此战之失利,黄百韬和李天霞应负全部责任。 于是乎,人们一致认定,74师被全歼,左右翼的25师和83师救援不力是最直接原因。张灵甫的夫人王玉龄则称,李天霞想凭借国民政府高层的关系,担任74军的军长。但俞济时和王耀武力挺张灵甫,张最终成为74军军长。李天霞在竞争中落败,怀恨在心。便在孟良崮战役中,坐看张灵甫部被全歼。

张灵甫 张灵甫和王玉龄的观点,影响了所有人。尤其是83师的李天霞,在国军眼中,是千古罪人;在共军眼中,是卑鄙小人,地球人都鄙视他。

笨笨认为,此论有失公允。“李天霞在竞争中落败”应当是实事。但“坏恨在心,坐看张灵甫部被全歼”则完全是王玉龄的主观臆测。人人都可以臆测,但不能以主观臆测定罪。 试问,如果李天霞坐山观虎斗,74师被消灭后,他就不怕被军法处置吗?他不知道在抗战时期,被蒋介石枪毙的韩复榘和龙慕韩吗?

华野一纵指挥员叶飞之子叶小琦对孟良崮战役阐述了很多观点,但他只有一句话我完全赞同:“国民党军在救援友邻部队时,都有顾虑,担心我军是围点打援。” 就连林彪都称,粟裕指挥的很多战役,自己是没勇气打的。林彪称粟裕打的尽是“神仙仗。”尤其是孟良崮战役,可谓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在围歼74师之初,连智勇双全的名将林彪都想不到,那黄百韬,李天霞呢?是不是非要求他们的军事才能比林彪更高?是不是要求黄、李二人都能未卜先知?

在张灵甫被包围后,83师一部试探着向74师靠拢。遭遇阻击后,李天霞不救援也罢,反而率83师主力向第7军和48师位置靠拢。为何?只有一种解释,李天霞当时判定,华野是围点打援,即派一部分兵力钳制74师,主力则消灭其两侧的25师和83师。不仅是李天霞,就连“战则争先,退则谨慎”的黄百韬在救援74师的过程中,也是慢了一拍。可以肯定的是,他和李天霞有同样的判断。即使林彪是83师的师长,也会有与李天霞一样的判断和行动。

李天霞、黄百韬、张灵甫想不到,顾祝同、蒋介石也想不到。粟裕在国民党军背后,潜伏了一支奇兵——王必成的六纵。 5月14日夜,六纵突袭74师的军需大本营垛庄,一剑封喉。张灵甫大惊失色,74师后路被抄,四面被围。15日,在华野五个纵队的强攻之下,74师告急,黄、李二人才如梦方醒——原来共军并非围点打援。再加上蒋介石的督战,各个救援部队不惜血本,倾力相救。尤其是83师,连预备队也上阵。 并且,在孟良崮战役中,李天霞的83师也伤亡惨重,甚至有一个整团被全歼。这足以说明单凭83师之力,绝对不可能在一两天之内,突破华野的防线。只有第七军和48师的援军全部赶到,才能顺利突破孟良崮东侧的防线,与74师会合。

5月16日中午,华野已经占领了孟良崮的所有山头,并消灭了74师的主力。74师只剩下了位于孟良崮的主峰的指挥部。下午两点,指挥部被端,张灵甫自杀殉国。也就是说,25师和83师迟疑了不足一天时间,在得知华野并非围点打援后,就立即拼死救援。在不足一天的时间,让25师和83师突破华野的阻击阵地,可能吗?所以,称黄百韬和李天霞对孟良崮战役之失败负全部责任,显失公允。“李天霞坐看张灵甫被歼”更是无稽之谈。

鄙人认为,粟裕和张灵甫二人。是导致孟良崮战役74师被全歼的直接原因。 若不考虑对军队建设和军事理论的贡献,单看指挥作战的能力,粟裕可谓数千年来中华第一将。即使是孙、吴在世,也未必能想粟裕一样,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粟裕可谓智勇双全,胆大包天,心细如发,明察秋毫,随机应变,当机立断。

并且,粟裕懂得心理战。他知道自己围歼整编74师时,友邻救援部队首先会认为是围点打援,必然延迟救援。再加上潜伏在敌人后方的六纵突袭拿下74师的军需大本营垛庄后。没有补给的74师很快便弹尽粮绝。若没有弹药,别说是中国第一王牌军,即使是世界第一王牌军,也只能是任人宰割的鱼肉。所以,看似华野围歼74师是赌徒之行,只有三分把握。其实粟裕心中至少有九成胜算。

张灵甫则有三个重大失误:

其一,国军原计划大举进攻坦阜,寻求华野主力决战。在出战前,74师携带的军需物资太少,仅一天多的弹药。又无法保证自己的运输补给。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张灵甫对此考虑不足。

其二,在得知华野并未溃败,74师前方是华野的主力后,若机立断撤回军需大本营垛庄,则万无一失。但他却于5月13日原地休整了一夜,这成了决定74师命运的一夜,给了华野五个纵队穿插迂回的机会,对他形成三面包围。直至14日上午8点,张灵甫才下令撤退。

其三,在撤退途中,74师与华野一纵独立师的两个团相遇,这两个团原定迂回至74军后方,配合潜伏在敌后的六纵突袭垛庄。当师长王城汉发觉74师欲撤回垛庄后,当机立断,命令一团抢占74师回撤必经之路上的258高地。而张灵甫并未听从参谋长的建议,强攻258高地,迅速打通撤回垛庄的道路。而是率粮弹匮乏且没有补给的74师上孟良崮,去迎击华野的五个纵队。74师只有一天多的弹药,这不是自杀吗?

张灵甫的这一重大决策失误,从而错失了挽救74师命运的最后一次机会。此举与马谡街亭之失如出一撤。张灵甫还是忽视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在军队的粮弹物资上,最佳的是既有充足的粮弹,并且还有可靠有效的运输补给;稍次的是虽然军需虽相对匮乏,但有充足可靠的补给;再次的是虽然没有补给,但是部队带有大量的辎重,自身弹药粮草充足。最差最差的是不但粮弹匮乏,而且后勤补给线被掐断,甚至军需大本营被端,反而补给了敌人。在这一点上,张灵甫显然是最差最差的。

然后,对比一下张灵甫与王城汉。张灵甫最初接到的命令是,与第一兵团的友邻部队一起,直插华野的指挥部坦阜,与华野主力决战。王城汉接到的命令是迂回至74师后方,配合潜伏在敌后的六纵攻占垛庄。战场形势瞬息万变,战机稍纵即逝,指挥员必须根据具体情况,适时应变。当张灵甫在13日发现自己前方是华野主力,而自己部队过于前突,在部队的弹药相对匮乏的情况下,并没有立即撤回垛庄,而是停留一夜。而王城汉在迂回过程中,发现74师正在迅速回撤时,当机立断,下令第一团迅速抢占了258高地,截住回撤的74师。还下令三团抢占孟良崮西侧的330高地,切断74师与25师的联系。这足以说明,张灵甫在战场上的当机立断和随即应变能力上,远不如王城汉。

即便如此,上天还是给了张灵甫一次挽救74师的命运的机会,即强攻258高地,迅速撤回垛庄。74师虽军需匮乏,但攻下258高地,击溃华野的一个团,其弹药绰绰有余。但张灵甫又浪费了十余个小时的宝贵时间,错失了最后一次扭转74师命运的机会。 张灵甫在自杀前,称后悔不应该带领弹药匮乏的74军上孟良崮,而是应该听参谋长的建议强攻258高地,打通道路,迅速撤回垛庄。 张灵甫若有王城汉的当机立断和随机应变能力,74师便万无一失。当然,也可能张灵甫丝毫不比王城汉差,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鄙人作此文,难免挨骂。因为张灵甫在抗日战中战功赫赫,是民族英雄,粉丝甚多。在孟良崮战役中杀身成仁更是可歌可泣。而李天霞肯定没有一个粉丝(本人也不是李的粉丝)。虽然李天霞在抗战中,也是战功赫赫。此二人相比,我也是更偏爱张灵甫。他与其他众多国民党将领不同:在抗战期间,不发国难财;在抗战胜利时,不发接收财,可谓品格如玉。在国难当头时,勇于牺牲。在兵败时,成仁取义。可谓军人的典范。这正是中华民族之魂的体现但我们不应以自己的好恶,而转嫁责任,歪曲事实。勇于承担责任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格。

附录:张灵甫学识渊博,书法造诣甚高,是一代儒将。电视剧《红日》中李幼斌把张灵甫演绎成了匪气十足的李云龙,让人无语。 最后讨论一个问题:如果孟良崮上囤积了五天的粮弹,华野的几个纵队还能消灭74师吗?


杨朱学派

张灵甫的军事指挥很高,作战能力很强,对蒋介石十分忠心,他指挥的74军在解放战争前期,两战涟水,给华东粟裕陈毅造成很大伤亡,丢失大量重要城池,而且他本人在抗战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万家岭大捷,张灵甫亲自带队,从断崖后攀登上日军后方,奇袭张古峰,被国人广泛赞誉,不能在解放战争中他站在国民党反动派一方,就抹杀他的抗战功绩,他本人可以算是一本纯粹的军人,尤其是他身上加上书生的的气息,更是英气逼人啊,而且他也曾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写的一手好字,被民国书法大家于右任先生称赞过,文武双全的优秀军人,但是他本人有时过于自负,处理不好同事关系,他和李天霞之间的恩怨为他在孟良崮之战中买下失败的伏笔,他在孟良崮中的做法,遭到很多人的指责,有很多人用马谡喻之,但我感觉,他的做法是对的,国军的部队一直一来都是寻求共军主力进行决战的,以自己一个整编师牵制住华野主力,周围国军部队从外围包围,一旦成功了一举歼灭华野所有主力,但他没想到国民党内部派系丛生,内部很腐败,周围部队为自己考虑,没有使出全力,导致他孤军奋战,全军覆灭,就连粟裕也说过,在孟良崮上美国最强的部队也挺不过三天,可以说,他尽力了,怎奈无力回天啊。可以说是一个悲剧人物。国共内战无论哪方胜都是中国自己国防力量的损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