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藏路上的武漢“夫妻檔”

援藏路上的武汉“夫妻档”

今年5月,他妻子姚漢玲也來到乃東。她是內科醫生。

陳德明說,那是他作為援藏醫生成就感最強烈的時刻。

也許,正是緣於丈夫這份感動,強烈激發了姚漢玲進藏的決心。

一個教數學,一個教英語,夫妻倆都摸索出了適合藏族孩子的教學方法

山南市第一高級中學有50名來自全湖北各地的援藏教師,其中來自新洲一中的王小鶴、楊麗華夫婦,是唯一一對夫妻。

援藏路上的武汉“夫妻档”

兩年前,王小鶴將年邁體弱的雙親和讀高三的女兒託付給正在帶高三畢業班的妻子,奔赴西藏。

王小鶴有高血壓,這讓楊麗華放心不下。一年後,女兒順利高考。而此時,有位教師因身體原因退出援藏團隊,在得知受援學校嚴重缺乏英語教師的情況後,楊麗華主動向省教育廳遞交了援藏申請。去年9月,她也告別女兒和雙親進藏。

在山南一高,王小鶴教數學,楊麗華教英語。相對內地,當地學生基礎較差,他們不得不改變教學方法。夫妻倆各自摸索出了一套適合藏族孩子的教學方法。

王小鶴帶的班數學成績一路提升,今年三次統考均取得了年級第一。

對於大多數當地學生,學英語似乎是件很難的事。楊麗華仔細觀察發現,藏族孩子天生能歌善舞,英文歌曲一學就會。她抓住這一特點,利用晚自習,通過開辦英文歌曲課堂提升學生們對英語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運用英語知識。連續的大考,楊麗華所帶班級的英語成績也都取得年級第一。

大部分學生的家離學校很遠,很多學生過節放假不回家,夫婦倆就分批將這些孩子帶回宿舍就餐,和他們一起過節。學生們還主動給這兩位老師取藏語名字,教他們藏語、藏歌、藏舞。

楊麗華說,高原缺氧導致代謝容易紊亂,他們的身體明顯變差了,每個學期都要感冒一兩次,一發燒咳嗽就要持續一兩個月。好在一方生病,另一方就可以悉心照料。相互鼓勵、相濡以沫。“這是別的隊員沒有的‘特殊待遇’,我們也因此覺得特別幸運。”

下班後,小夫妻最重要的事是用手機與武漢的兒子視頻聊天

位於乃東區澤當鎮金魯村的武漢市產業援藏扶貧項目——巴山農牧業實業有限公司養殖基地內,工作著17位內地員工,也有一對夫妻。

援藏路上的武汉“夫妻档”

進藏不到半年,23歲李坤的臉已曬得黝黑。在養殖基地,他負責操作飼料加工機。今年2月9日,他被公司招工,從武漢江夏來到這裡。

聽丈夫說在西藏工作很艱苦,妻子李夢霞坐不住了。春節後,她辭去在零售店的工作,將2歲的兒子託付給父母,隻身進藏,千里尋夫,來到養殖基地,承擔起打掃衛生和門衛值班的工作。

養殖基地離市區較遠,為了員工購物方便,李夢霞還在基地內開了間小賣部。在基地做工的當地農牧民也喜歡到她的店裡買東西。李夢霞說,雖然和他們之間的語言交談不是很順暢,但相互很融洽,很開心。

李坤說,這裡大部分時間手機信號是通暢的,夫婦倆下班後最重要的一件事是通過手機與武漢的家人視頻,看看孩子,相互報平安。“有一次視頻時,兒子在手機上沒看到我,不停地說,我要爸爸,我要爸爸。”李坤說這話時,表情又是高興又是難受,那份父愛無以言表。

巴山農牧當地負責人董楊說,為了鼓勵員工紮根西藏,公司對於在這裡堅持了5年的員工,將一次性給予15萬元額外獎勵。李坤說,如果公司認可他的工作,他會一直幹下去。

“看到基地的建設發展帶動了當地農牧民脫貧致富,我們也很自豪,這裡也有我們的貢獻和汗水。”小夫妻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