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藏路上的武汉“夫妻档”

援藏路上的武汉“夫妻档”

今年5月,他妻子姚汉玲也来到乃东。她是内科医生。

陈德明说,那是他作为援藏医生成就感最强烈的时刻。

也许,正是缘于丈夫这份感动,强烈激发了姚汉玲进藏的决心。

一个教数学,一个教英语,夫妻俩都摸索出了适合藏族孩子的教学方法

山南市第一高级中学有50名来自全湖北各地的援藏教师,其中来自新洲一中的王小鹤、杨丽华夫妇,是唯一一对夫妻。

援藏路上的武汉“夫妻档”

两年前,王小鹤将年迈体弱的双亲和读高三的女儿托付给正在带高三毕业班的妻子,奔赴西藏。

王小鹤有高血压,这让杨丽华放心不下。一年后,女儿顺利高考。而此时,有位教师因身体原因退出援藏团队,在得知受援学校严重缺乏英语教师的情况后,杨丽华主动向省教育厅递交了援藏申请。去年9月,她也告别女儿和双亲进藏。

在山南一高,王小鹤教数学,杨丽华教英语。相对内地,当地学生基础较差,他们不得不改变教学方法。夫妻俩各自摸索出了一套适合藏族孩子的教学方法。

王小鹤带的班数学成绩一路提升,今年三次统考均取得了年级第一。

对于大多数当地学生,学英语似乎是件很难的事。杨丽华仔细观察发现,藏族孩子天生能歌善舞,英文歌曲一学就会。她抓住这一特点,利用晚自习,通过开办英文歌曲课堂提升学生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运用英语知识。连续的大考,杨丽华所带班级的英语成绩也都取得年级第一。

大部分学生的家离学校很远,很多学生过节放假不回家,夫妇俩就分批将这些孩子带回宿舍就餐,和他们一起过节。学生们还主动给这两位老师取藏语名字,教他们藏语、藏歌、藏舞。

杨丽华说,高原缺氧导致代谢容易紊乱,他们的身体明显变差了,每个学期都要感冒一两次,一发烧咳嗽就要持续一两个月。好在一方生病,另一方就可以悉心照料。相互鼓励、相濡以沫。“这是别的队员没有的‘特殊待遇’,我们也因此觉得特别幸运。”

下班后,小夫妻最重要的事是用手机与武汉的儿子视频聊天

位于乃东区泽当镇金鲁村的武汉市产业援藏扶贫项目——巴山农牧业实业有限公司养殖基地内,工作着17位内地员工,也有一对夫妻。

援藏路上的武汉“夫妻档”

进藏不到半年,23岁李坤的脸已晒得黝黑。在养殖基地,他负责操作饲料加工机。今年2月9日,他被公司招工,从武汉江夏来到这里。

听丈夫说在西藏工作很艰苦,妻子李梦霞坐不住了。春节后,她辞去在零售店的工作,将2岁的儿子托付给父母,只身进藏,千里寻夫,来到养殖基地,承担起打扫卫生和门卫值班的工作。

养殖基地离市区较远,为了员工购物方便,李梦霞还在基地内开了间小卖部。在基地做工的当地农牧民也喜欢到她的店里买东西。李梦霞说,虽然和他们之间的语言交谈不是很顺畅,但相互很融洽,很开心。

李坤说,这里大部分时间手机信号是通畅的,夫妇俩下班后最重要的一件事是通过手机与武汉的家人视频,看看孩子,相互报平安。“有一次视频时,儿子在手机上没看到我,不停地说,我要爸爸,我要爸爸。”李坤说这话时,表情又是高兴又是难受,那份父爱无以言表。

巴山农牧当地负责人董杨说,为了鼓励员工扎根西藏,公司对于在这里坚持了5年的员工,将一次性给予15万元额外奖励。李坤说,如果公司认可他的工作,他会一直干下去。

“看到基地的建设发展带动了当地农牧民脱贫致富,我们也很自豪,这里也有我们的贡献和汗水。”小夫妻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