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武漢在全國過去很牛的一些商業企業現在都沒什麼大發展了,反倒是民營企業做大了?

茶馬古道。

很正常,隨著國家改革發展,國營企業已經不佔主導地位,現在都是學習西方國家發展民營企業,畢竟要“藏富於民”。



民國至今武漢都是國家著名工業城市,“兩江交匯、三鎮鼎立”,漢口是商貿中心、漢陽是製造中心、武昌是科教中心,分工相當明確。

輝煌的歷史不談,只說武漢在改革開放後的發展,受到改革開放的影響,武漢國企下崗不少職工,市內經濟受到相當大的影響。至於最後挺過來還是依靠本世紀初鋼鐵企業發展帶動經濟,在十五年前毫不誇張地講“武鋼”就是武漢形象代言人。雖說現在武鋼已經被合併,但作為武漢人也不能忘記武鋼曾經給武漢作出的貢獻。



武漢民營企業發展其實並不順暢,不說與北上廣深比,就連東部南京、杭州發展都有差距。其實網絡上也有網友表示:“武漢經濟體量很大,但卻最不像發達城市”,這句話我是贊同的,武漢經濟高只是因為工業比例高,其實普通百姓壓根就不富裕。

不管是國家形勢還是社會發展,都是要打造民營實體經濟,未來國家經濟結構還是以民營為主體,畢竟眾人拾柴火焰高,還是要全國上下齊心協力才能建設現代化社會。


武漢斑馬繪

過去的很牛也只是在湖北區域之內流,我說的過去不知跟題主所說的過去是不是一個時間概念和一個所有制的概念。


時間概念上來說,改革開放之初,武漢的商業應該是以武商為代表的,武商曾經進入過全國十大商場的行列,而且保持了很多年;民營的呢,以漢正街為代表的,是中國最早的、也是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漢正街的前店後廠的模式曾經就是中國最受推崇的模式,記得時任最高領導層的人都到現場視察過,風雲一時、無人可以比擬。

要是時間再往前推,武漢就更不得了了,四大名鎮古已有之,而且是唯一存活的;九省通衢名不虛傳;長江大橋中國第一;商業中心不輸津門直逼滬上。


現在呢?漢正街被義烏取代了一代風流了,其它的專業市場跟江浙滬一帶的動傾什麼“中國什麼什麼城”的比,也是小巫見大巫了,漢南搞起來後,其實別人把人流、物流、客戶流、信息流、資金流的資源都瓜分殆盡了,漢南也就是個馬過後彈琴或者叫做亡羊補牢的動作了。

而武商、中商之流,我早就跟湖北的老鄉、同學還有親戚說過,那只是湖北的品牌,出不了湖北省的,現在我們可以放眼中國,真正的商業零售業天下還是那幾家世界級的大家,大城市還是沃爾瑪、家樂福,中小城市還是萬達、歐尚、華潤,網絡購物興起之後,武漢的商業地位更是一落千丈了,阿里、京東、亞馬遜,幾乎瓜分了原先實體店的二分之一強的份額,就像若干年前,武漢某市長在北京開會時說的:武漢,你在哪裡啊?武漢商業其實現在也處於摸不著北的時候了。

一個傳統的商業重鎮被市場經濟的大潮衝得七零八落了,實在是件令人痛心的事情。

不過,武漢的位置這麼好,南來的北往的人這麼多,不怕沒得生意做,主要是要在體制機制上加緊改革,煥發九頭鳥做生意的積極性,然後在馬雲登陸之後,把雷軍、劉強東也圈進來,武漢雖然現在落後了,但是歷史底蘊和後發優勢還是有的,假以時日,把失去的奪回來也是絕對有可能的!

為此,我呼籲:復興中華民族,咱們武漢人就從復興武漢商業做起。

如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