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詩齡哭著要李湘多做飯,媽媽的味道對孩子很重要!

王詩齡哭著要李湘多做飯,媽媽的味道對孩子很重要!

“過幾天來我家,我給你做我的拿手好菜!”只有關係親密的人才會這樣說。看來為你做飯這件事情,是很能拉進人與人之間距離的。親子關係的親密距離,也少不了用“媽媽的味道”來拴住孩子的胃。

前幾天看《拜託了冰箱》,王詩齡在節目中說,媽媽做的飯最好吃,但不經常做,哭著說請求媽媽以後多做飯。

自從涵涵上幼兒園後,我也是幾乎不怎麼做飯了,因為平時家裡就一個人,再加上工作忙到常常忘記吃飯,都是在外邊隨便買著吃,或者叫外賣。週末帶娃出去玩,也是在外面吃。

王詩齡哭著要李湘多做飯,媽媽的味道對孩子很重要!

當五一期間,我問涵涵想吃什麼時,她竟然點不出菜來。平時她總是說,他們幼兒園的啥啥飯很好吃。上幼兒園前,每次也是她來點菜,我來做,有時她也會進廚房幫我。

但現在她竟然點不出菜來。原來媽媽長時間的不做飯,讓孩子都想不起我的拿手好菜。再這樣下去,豈不是讓她都感受不到媽媽的味道?我想起很多個週末,當涵涵吃著爸爸做的飯時,總是充滿期待地說“我喜歡吃媽媽做的飯,媽媽做的飯很好吃。”

看來,世上唯有當媽這件事,演不了戲,偷不了懶。如果你想讓孩子記憶中留下媽媽的味道,就得有幾道能抓住孩子胃的菜。一盤可口的飯菜能溫暖人心,增強親密關係。

記得上心理學課的時候,我們的老師說,一個聰明的人,肯定是很會做飯的。因為做飯是一件很考驗智商的事情,條理性,火候的搭配,營養的搭配,色澤的搭配等。做飯是最考驗手眼協調性的一件事情,所以想要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和提高智力,不妨讓他來跟你一起做做飯。

王詩齡哭著要李湘多做飯,媽媽的味道對孩子很重要!

做飯對孩子有什麼好處

  • 增進親子關係

媽媽給孩子做飯時,總是會考慮很多問題。比如營養搭配、食物安全性,然後為了讓孩子愛吃,還要花些小心思,想著該如何搭配顏色,如何裝盤能讓寶寶更有食慾等等。可以說為孩子做的每頓飯裡都深藏著媽媽一點一滴的,無微不至的關愛。

可如果不是孩子陪你一起做的,他肯定是無法感受到的。對於沒有跟媽媽一起做過飯的孩子,通常很容易把媽媽當成傭人一樣對待,理解不到媽媽的辛苦。

但陪媽媽做過飯的,那肯定就不一樣了。

  • 促進智力發育

我們之前提到過,3歲前孩子的智力發育,主要是感知覺的發育。

和玩別的東西一樣,用手做吃的東西能給孩子豐富的觸覺刺激,做飯的時候,食物的不同味道,不同顏色,能夠促進孩子的味覺和視覺發育,從而讓孩子的感知系統發展成熟。

王詩齡哭著要李湘多做飯,媽媽的味道對孩子很重要!

  • 數學能力和條理性的培養

比如涵涵幫我做飯時,最喜歡的就是打雞蛋,我會告訴她需要幾個雞蛋,然後她拿出相應的數量,然後開始磕開、攪拌。

同時,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是沒有什麼章法的,我們指導他先做什麼,後做什麼,然後孩子自己做下來,肯定對條理性有很好的培養。

  • 培養孩子的創意

做飯是一門藝術,它在於創意。一個有創意和注意細節的孩子,一定會在選材方面就下功夫,顏色的搭配是尤其重要的方面。

跟孩子一起做飯,鍛鍊了耐心,豐富了想象,集中了各種創意和大膽嘗試,並在原有的菜譜基礎上,不斷做些適合自己口味的調整,這也是在鍛鍊孩子的創造力。

  • 改善挑食的習慣

學齡前兒童普遍挑食。帶孩子在廚房做飯,有助於孩子接受新的口味。當孩子扮演著大廚的角色時,她很可能嘗試平時不會吃的食物。

王詩齡哭著要李湘多做飯,媽媽的味道對孩子很重要!

在做飯時,可以鼓勵孩子品嚐你正在處理的食材,和孩子討論食材的味道,以及健康食材是如何促進身體成長的。在這樣輕鬆的聊天氛圍中灌輸的營養學知識,肯定比說教更有效。

  • 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

多讓孩子做些家務勞動,讓孩子們在勞動中享受生活的樂趣。

  • 增強信心

學齡前兒童喜歡展示出他們能做什麼。在廚房忙碌能給孩子提供獲得成就感的機會。每次包餃子時,涵涵拿面捏出來的東西,都要展示給家裡的每個人看。她打的雞蛋、摘的菜,在孩子看來都是了不起的創作。

因此,跟孩子一起做飯,是一件趣味性十足,而又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它充滿學習和發現,決定做什麼吃的給了孩子一個參與家庭決策的機會。要買的原料不齊給了孩子隨機應變的機會。孩子在做的過程中,又鍛鍊了手眼協調能力,發揮了想象力,孩子全程參與食物的製作後,更願意去享受自己的勞動成果,吃得多,也很有成就感。

王詩齡哭著要李湘多做飯,媽媽的味道對孩子很重要!

會做飯,不僅是教會孩子一種最基本的生活技能,更是傳遞給孩子一種生活的態度。一個愛做飯,而且會做飯的人,一定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一定是一個有情趣、有創意的人。

試想一下,會烹飪和熱愛烹飪的人,他們多數無不慷慨大方、愛請客、人緣好,有多難過的事情,下廚做幾道好菜,大吃一頓,一切都過眼雲煙,生活繼續美好和陽光燦爛。

幸福不過就是一家人能一起坐在餐桌前和和美美,熱氣騰騰的吃上一頓飯。一個經常冷鍋冷灶的家庭,培養不出孩子的幸福感。給孩子做飯,就像給孩子親子閱讀,陪孩子玩遊戲一樣重要。

因為媽媽的愛就深藏於那一湯一飯中,飯食穿腸過,味道留心中。孩子成長過程中,吃過的那一頓頓飯,最後都化作“媽媽的味道”,凝結為孩子腦海中深深銘刻的記憶,最終變成了對家的眷戀,對母愛的感恩。

就像我們腦中念念不忘的“媽媽味道”一樣,那是愛的味道,那是家的味道,那是讓人心安的味道,那更是幸福的味道。我們的孩子也同樣需要!


涵涵媽,高級育嬰師,愛看書愛研究的媽媽。推崇接地氣兒的育兒理念,分享最實用的育兒方法。關注寶寶餵養、性格培養、早期教育、親子閱讀等。育兒路上我們攜手同行,讓更多媽媽少走彎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