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以藝術家為題材的電影值得一看?

藝空聯盟

藝術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名詞,它是文化的一部分,但又不限於文化的表現形式,如果要看藝術家為題材的電影,我想國外的更有代表性,也更能衝擊人們的眼球,引起思想碰撞,因為有些你想不到的東西。

第一部:《慾海輪迴》Artemisia

以意大利女畫家阿特米西亞(Artemisia Gentileschi 1593-1652)的生平為背景的故事。阿特米西亞1593年7月出生於羅馬,是佛羅倫薩繪畫學院的第一位女性成員。

電影簡介:女主人公阿特米西亞·簡提列斯基(artemisiagentileschi1593-1652)在歷史上確有其人,她出生於藝術世家,父親奧拉其奧·簡提列斯基(oraziogentileschi1563-1639)是在意大利很有名望的畫家,她擅長創作富有表現力的作品,某種程度上這也是她戲劇性一生的反映。

阿特米西亞在19歲時在羅馬被父親的朋友兼同事阿格斯提諾·塔西強姦,並在隨後的審訊過程中飽嘗折磨,但她以驚人的毅力克服了那個時代的性別偏見,最終塔西被繩之以法。1612年,她和藝術家皮埃託·斯提阿特西結婚且定居佛羅倫薩,還成為了瓦薩里創建的繪畫學院的第一位女性成員。


第二部:《波爾多的慾望天堂》

這是關於弗朗西斯科·何塞·德·戈雅-盧西恩特斯(Francisco José de Goya y Lucientes)的故事,(1746年3月30日-1828年4月15日),出生於西班牙薩拉戈薩,西班牙浪漫主義畫派畫家,其代表作《裸體的瑪哈》。

電影簡介:影片再現了戈雅這位開啟了現代畫風的一代畫家的人生軌跡和心靈歷程,追憶了那個時代歐洲畫壇和宮廷志趣以及藝術探索。……他深深地懂得,只有理性的幻想才是藝術之母、奇蹟的起源。而他終日徘徊在非理性的幻想中,使他陷於惡魔的折磨和糾纏中。在幻覺中他走上街頭,被人當成瘋子。……有誰知道他的平版畫的成功、他筆下那個栩栩如生的動人女人的故事,以及他這位宮廷畫師的輝煌歲月。他們在沙龍里相遇,那裡有最具才華的人物和政治家,也有最高貴典雅的女人,他的繪畫藝術正是在這些人中得到肯定。但是,一切都在45歲時發生了改變,從此,他只能傾聽自己的思想。


第三部:《雷諾阿》

是關於皮埃爾·奧古斯特·雷諾阿(Pierre-Auguste Renoir,1841-1919)的故事,他1841年生於法國,印象派重要畫家。以油畫著稱,亦作雕塑和版畫。代表作《大浴女》,裸女是雷諾阿繪畫中的主要題材。他在這幅《浴女》中塑造的裸女,從色彩和線條體現了雷諾阿迴歸古典主義情調。

電影簡介:《雷諾阿》1915年,年邁的法國印象派大師雷諾瓦遭逢愛妻逝世、飽受關節炎之苦,他的兒子尚雷諾(日後成為法國大導演)更在服役中受傷,讓他身心飽受折磨。當年輕貌美的模特兒安蝶降臨到雷諾瓦的生活後,讓他綻放前所未有的創作能量。 然而回到蔚藍海岸休養的尚雷諾,不顧雷諾瓦的反對愛上安蝶,父子關係一觸即發!

第四部:《希羅尼穆斯·博斯:魔鬼的觸動》

電影簡介:在2016年,荷蘭城市den bosch的nordbrabants博物館舉辦了一個特別展覽,專門展出500年前去世的Hieronymus Bosch的作品。這位中世紀晚期的藝術家一生都生活在這座城市裡,他的夢幻和完全獨特的繪畫引起了騷動,地獄和魔鬼總是在其中扮演突出的角色。在為這次展覽做準備的過程中,一組荷蘭藝術歷史學家周遊世界,揭開他藝術的秘密。

以上是前些年看過的電影,還是比較真實地還原藝術家的生活的,這和外國的藝術背景和文化底蘊有關係,沒辦法人家就是這種風格的畫家!

歡迎留言交流!


樸易堂國學易學文化

Neets.cc推薦丨看十部電影瞭解十位藝術家


《帶珍珠耳環的少女》丨維梅爾(荷蘭畫家)

電影題目為荷蘭17世紀風俗畫家維梅爾的著名畫作。電影講述了他這幅畫作的由來。少女葛利葉(斯嘉麗•約翰遜飾演)到畫家維梅爾(科林•費爾斯飾演)家做女傭,清純美麗的葛利葉對於在冷酷婚姻中幾近窒息的維梅爾來講如一陣颯爽清風,而維梅爾的藝術氣質對於懵懂不經事的葛利葉也有無法抗拒的魅力。為了記錄這段迷戀,維梅爾拿起畫筆,給佩戴自己妻子耳環的葛利葉畫了一幅肖像。


《卡拉瓦喬》丨卡拉瓦喬(意大利畫家)

卡拉瓦喬的畫作正如他的人生一樣矛盾。他的畫作明暗對照強烈,色彩變幻莫測,他的人生也一樣鋪滿著荊棘與玫瑰。卡拉瓦喬是暴戾的殺手與酒徒,也是抗拒傳統與偏見的天才。他是貪圖富貴的功利主義者,也是樂於支持平民的慈善家。這樣戲劇化的人物,是每個導演都渴求的素材。


《梵高傳》丨梵高(荷蘭畫家)

梵高几乎被當做荷蘭藝術的代言人,自然很多導演都試圖用電影語言講述其傳奇人生。眾多關於梵高的影視作品中,最成功的莫過於文森特·明奈利 與喬治·庫克導演的《梵高傳》。飾演梵高的是大名鼎鼎的柯克·道格拉斯(邁克爾·道格拉斯之父)。偉大的演員將偉大的藝術家的生命還原並昇華,彷彿讓人看到梵高的向日葵,在正午瀰漫著金黃的光輝,籠罩萬物,照亮後人前行的路。


《夜巡》丨輪布朗(荷蘭畫家)

倫布朗是和梵高齊名的荷蘭偉大的現實主義畫家,他的油畫風格獨特,每一張畫作他都會用簡單精緻明暗對照強烈的光線描繪人物或環境。最著名的畫作便是《夜巡》。彼得·格林納威還原了倫布朗的感情生活並講述了其大起大落的職業生涯。後世奉為經典的《夜巡》在當時被告上法庭並讓倫布朗拿起匕首將畫作毀壞,讓觀者感慨:偉大與悲愴,永遠都攜手同行。


《畢加索的奇異旅程》丨畢加索(西班牙畫家)

畢加索的立體主義的確難理解,但這部關於畢加索創作過程的電影卻又通俗又好笑。影片用惡搞的方式講述了畢加索藝術旅程中遇到的每一個給予他創作靈感的繆斯女神。影片的無厘頭和瘋狂想象力讓人不難聯想到周星馳的爆笑喜劇。能用這樣的方式講述藝術大師,既娛樂又掃盲,實在讓人贊服。


《透納先生》丨透納(英國畫家)

向來擅長講故事的導演邁克·李用影片優雅整齊地描述了天才畫家透納的創作人生。英國畫家約翰·透納的先鋒派透視創作手法在當時倍受抵制,而特納如歷史上任何一位天才一樣固執地堅持,被當世嘲弄,被後世敬仰,驗證了那句真理:“天才和我們相距僅僅一步,同時代者往往不理解這一步就是千里,後代人又盲目相信這千里就是一步。同時代人為此而殺了天才,後代又為此而天才面前焚香。”


《花落花開》丨塞拉菲娜(法國畫家)

這是一部關於法國畫家塞拉菲娜的傳記題材電影。塞拉菲娜在別人眼中的身份是一位平常的中年婦女,平日在別人家做女傭,閒來喜歡畫畫,她微薄的收入無法負擔昂貴的顏料等畫材,只能自己到大自然收集土壤、動物的血,偶爾她也會到教堂收集燒融的燭脂。日復一日,她創造了無數作品,並得到伯樂賞識,直至世界大戰爆發。任何偉大的藝術都誕生於天賦,並功成於執著。


《戈雅之魂》丨戈雅(西班牙畫家)

法國大革命時期,西班牙天主教法庭依然擁有至高權利,進行宗教獨裁以抵制法國革命對西班牙的影響。修道士洛倫佐(哈維爾·巴登飾演)是戈雅的朋友,也是執掌宗教法庭的重要人物。戈雅為一個被當成異教徒的模特伊內斯畫像(娜塔麗·波特曼飾演)而蒙冤被關進宗教審判所。他求助於洛倫佐,卻被朋友背叛與加倍迫害。電影略顯沉重,但不失為一部瞭解大革命時期政治、藝術與宗教的一部佳片。


《弗裡達》丨弗裡達(墨西哥畫家)

墨西哥畫家弗裡達命運多舛,身體的傷痛如影隨形,讓她依靠酒精、麻醉劑與繪畫轉移注意力。她才思敏捷,創造包括自畫像在內的畫作幾百幅;她放浪形骸,從不拒絕婚外追求她的任何人;她自我毀滅,並在臨終前感慨, “我希望死是令人愉快的,而我希望永不再來.”


《波洛克》丨波洛克(美國畫家)

歐洲從來都是藝術家誕生地。美國作為商業大國,優秀藝術家雖寥寥可數,能夠列數出來的卻都是藝術大師,如安迪·沃霍爾與傑克遜·波洛克。本片講述了美國抽象表現主義大師傑克遜·波洛克傳奇一生。慣於塑造硬漢形象的艾德·哈里斯飾演的波洛克形神兼備,也獲得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

(www.neets.cc)


Neets追劇神器

我推薦一部,有著“小云雀”之稱的法國歌唱女神艾迪特·皮雅芙,她的傳奇人生被改編成電影《玫瑰人生》。

這部電影並不是很出名,但拿來一看絕對震撼,是標準的傳記片。

想學習的朋友千萬不要錯過,因為故事不僅圍繞著小云雀的人生,也有法國動亂對社會的影響,一定程度上可以當做歷史片來看。

小云雀家境貧寒,童年流離失所,她的原生家庭相當殘暴,二話不說拋棄了她,理由是社會動亂。

但她自小便知道對歌唱有天賦,注意:這裡的天賦指的是高雅美聲、民族唱腔,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選秀流行音樂,法國人嘛!自然比我們高雅。

小云雀流浪到了祖母家中,祖母身處妓院中,她的童年也充斥著黃暴渣。

父親在服役完畢後,小云雀又被強行帶走隨馬戲團演出生活。

但儘管這樣,她還是給自己開拓出了“街頭賣唱”的藝術道路。

小云雀自小就創造了“自毀式”唱法,為了一個高音,嗓子破掉也在所不惜。

繼續說劇情,在之後呢,小云雀跟隨父親賣藝尾聲,結識了她的超級無敵好閨蜜,這裡也是全片最青春洋溢的片段。

偶然的機會,小云雀終於成功躋身“專業領域”,她迎來了自己人生中第一次登臺。

與大家設想的不同,她並沒有顯得青澀和弱勢,長期的聯繫是她一鳴驚人的資本,當然,天賦這種東西的確是老天賞飯吃。

一開始當然是唱膾炙人口的歌,但隨著名氣增加,小云雀的擁躉越來越多,作詞作曲家都來找她,從此她展現了自己的實力,在法國歌壇留下了濃重的色彩。

小云雀事業的成功並不能掩蓋情路的坎坷,一再受挫,特別是與拳擊手的愛情故事,簡直肝腸寸斷。

大家都知道,一個人的精力有限,小云雀在事業和愛情中投入太多,身體自然每況愈下,特別是晚年,被癌症困擾的她已經無力登臺。

讓我們用這部電影永遠緬懷小云雀!


銳影Vanguard

奈良美智的紀錄片《奈良美智和他的旅行記錄》

看到這個小孩你可能不會覺得陌生,詭異的吊梢眼、不屑的嘴角、一臉不耐煩、憂傷或邪惡的表情。這系列小孩都有很萌的外表,卻展示著複雜或者說不那麼單純美好的表情。

這種小孩曾經一度成為奈良美智的標誌,叛逆、不屑一顧、挑戰傳統,卻意外的得到了很多人的關注與喜愛。

奈良美智:看名字很多人覺得他是女性,其實不然他是個靦腆的男性。

至於為什麼要以兒童和童年為主題,就像他自己說的是在踐行自己: “想要一直像個小孩一樣(但不是一個自私的小孩喔)”的願望。”

他喜歡畫孩子,其實一直都是在畫那個長不大的自己,或者說是曾經住在他心裡的那個小孩。他曾說:“孤獨和疏離感,是我創作的動力。”其中所言的疏離感,又與他的成年經歷緊密相關。

那些 “壞脾氣”小孩,更像那個時候的他。

奈良美智孩童時期由於時常獨自玩耍,漸漸的造成了他的內向沉默不善表達的性格。1987年他選擇辭去了高中美術老師的工作,獨自前往德國杜塞爾多夫藝術學院留學。那段留學經歷由於語言不通,文化差異,他沉浸在強烈的孤獨之中。

形容那段時期,他曾說:“我覺得最重要的是我能夠獨處,像小時候一樣,天空是灰色的,天氣很冷並與人隔絕。我不太說話,但我想很多,就像小時候一樣,無法說出自己的感覺。請讀我的書,我不擅長表達自己,所以我把它寫出來。”


他在德國一呆就是12年,在這12年他也確定了自己的藝術追求:

“來到德國之後,我已經不再管‘是誰被觀看一事’,我無法再畫對自己不重要的東西。畫裡的背景全被我塗為平面,只有小孩、動物被突顯出來。那些小孩或動物變成了自己的自畫像。”奈良美智說,他的畫不是針對他人,而是面向自己內心所畫的畫,“是一種活著的證明,也是一種力量。”

他的畫很受歡迎,可是你真的看懂了嗎?

有一次他參加韓國粉絲會,畫迷們將問題寫在紙條上,由主持人在現場抽取提問。在一番“你為何不結婚?”“打算結婚嗎?”“你什麼時候結婚呢?”的問題中,還得到了這樣一張紙條:

“我叫賽何,七歲。你是創作靈感是什麼呢?”然後紙條背面寫著:“你的畫真的好棒,美智叔叔,悲傷時我好想喊你的名字。”

賽何 ↑

在最後的簽名活動中,奈良美智在賽何的書上,畫下了她的臉。在活動結束回去的路上,奈良美智這麼說道。


可能再也畫不出叛逆的小孩了

——————

他後來也解釋道:

“現在跟以前不同,我不再畫憤世嫉俗的小孩。他們還是很孤僻,但不會稍縱即逝,現在的畫更深入,至少我這麼想。但這並不代表藝術層次提高,而是因為我學到與人互動,我不曉得這對我的作品是好是壞,確定的是我能畫出我以前無法畫出的東西。同樣確定的是,我無法畫出,以前能畫出的東西。但轉變總比一成不變好。”

你懷疑這一切的改變嗎?其實很簡單。他說了“因為學到了與人的互動”。

奈良美智在世界各地的展覽中,展會里都有一個小房子。不同的地方,不同的設計。但是唯一不變的是面積都不大,很簡潔。

蓋小房子的原因很簡單,在一次展出中他把自己熟悉的草稿放在一箇舊水泥房間中,他的大學教授來看展,後來對他說:“這裡像極了你學生時代的房間,大小一樣、畫釘在牆上的方式也一樣…”這讓他了解到,原來自己一直想回到熟悉的地方,不是人們看他,或者他給別人看的方式。

於是這樣的小房子就一直存在了,在紀錄片《奈良美智和他的旅行記錄》中,他和設計團隊一起交流、解決原材料以及搭建問題。

在這途中,他認識了很多人。有善良可愛的泰國姑娘,謙遜有禮的德國小夥,熱情主動的日本團隊…隨著交流。他們共同完成了一個又一個成功的展覽,大家的距離也越來越近。他甚至會在搭建結束後,在累到在地上的工人手上寫下:“我愛小房子”

在他巡展回到日本後,他建了一個與眾不同的城鎮,這個城鎮有26個小房間,由A到Z,位於他的家鄉青森縣弘前市弘前公園後面,這座小鎮是由那裡的義工大學生還有graf團隊成員和奈良美智先生一起完成的。上面寫著大大的『奈良美智+graf』

他的巡展,是想把這些小房子和城鎮連在一起。三個月後,他一把火燒了這個城鎮。

“地圖上沒有這個城鎮,它只存在了三個月。”

——————

END

上述很多對話與截圖來自《奈良美智和他的旅行記錄》中,其實直到最後奈良美智自己講出“我可能再也畫不出憤世嫉俗的小孩了”時,種籽君也覺得很驚訝。但是仔細回想,在紀錄片中,他走過了一個又一個城市,從一開始的靦腆、愛獨處,到後來和一群人合作,一起分享,他的話語越來越多,繪畫中的顏色也越來越鮮豔。

會有很多人覺得可惜吧,他失去了原先的藝術感。但是種籽君覺得很欣慰,他獲得了不同的人生,沒有了那麼多獨處的痛苦與失落。就像他說的“轉變總比一成不變好”,曾經存在過的也真的存在過。


像素種子君

《羅丹的情人》


世人大多知道羅丹——

法國著名雕塑家。

“奧古斯特·羅丹(Auguste Rodin,1840-1917),法國雕塑藝術家。他在很大程度上以紋理和造型表現他的作品,傾注以巨大的心理影響力,被認為是19世紀和20世紀初最偉大的現實主義雕塑藝術家。羅丹在歐洲雕塑史上的地位,正如詩人但丁在歐洲文學史上的地位,羅丹同他的兩個學生馬約爾和布德爾,被譽為歐洲雕刻“三大支柱”。

他的雕塑,是這樣的:

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沉思者》。

你一定在很多地方看到過這幅作品以及其不計其數的仿品:

但這樣的羅丹,生命中也曾嫉妒、忌憚一個才華橫溢的藝術家。

他對對方造成了毀滅性傷害,最終導致對方在瘋人院中度過三十年。

這個人,是一個女人。

是他的學生,也是他的情人,更是一個雕塑天才——

卡米爾。

而這部電影,正是描述這位天才女藝術家坎坷而悲劇的一生。


布魯諾·努坦執導。

伊莎貝爾·阿佳妮主演,1988年上映。



卡米爾·克洛岱爾,這是她真實的樣子。

1885年9月,19歲的卡米爾遇見了43歲的羅丹。

她崇拜羅丹,而羅丹被她的天才震動。

那時的羅丹已有同居伴侶(晚年才結婚),有一個兒子。但他們成了工作夥伴,又成了情人,並保持了十餘年的親密關係。

他們曾經相互傾慕,相互成為對方靈感的源泉。

但美麗的情人,同時也是優秀的對手。

卡米爾的天才傑出,令羅丹漸漸暗生幾分妒意。

(卡米爾作品)

羅丹開始對卡米爾冷淡,越來越多地回到“妻子”露絲身邊。

熱情如火的卡米爾遭遇了巨大打擊,終於與羅丹分手。


開羅丹的卡米爾,開始全身心地投入雕塑。

她沒有想到,只因為是一個美麗的女人,她的事業也會遭遇打壓……

在巴黎,人們紛紛嘲弄她是“自動送上門的娼妓”,

說她的創作“只是羅丹的粗劣模仿”,

就連送雕塑原材料的工人也看不起她,對她口出譏諷。

很多年後,同為法國人的西蒙娜·波伏娃寫了一本書,叫《第二性》——

在這個男權世界中,女人只是第二個性別……


卡米爾的作品賣不出去,她貧病交加。

世人對她作品的無視,對她的冷漠和刻薄,令卡米爾絕望。

最終,她打碎了自己心愛的雕塑作品……


1913年秋天,巴黎精神病院醫生證明卡米爾已患上嚴重的精神分裂症。

她被送去了精神病院,一關,就是三十年。

羅丹曾經對她說:“你成了我最強的敵人。”

而卡米爾說“我希望我從來也不曾認識你……”


很多年之後,卡米爾的雕塑被世人發現。

有人驚呼:羅丹,“沒有卡米爾那麼高的天賦”!

羅丹的創作“黃金時代”,現在被稱為“卡米爾時代”。

歐洲媒體評論:“卡米爾是天才”,“天才是不需要老師指導的”。

何況,最後,“老師盜竊了學生的作品,還盜竊了學生的愛情”。

現在的“羅丹博物館”裡,最多的展品是卡米爾的作品。


讓我們來比較一下羅丹和卡米爾吧。

左:羅丹的《青銅時代》

右:卡米爾的《華爾茲》

我想,您的心中自有答案。


豹小白的雜貨鋪


民間藝術的輓歌——《百鳥朝鳳》

《百鳥朝鳳》是由吳天明導演,陶澤如、鄭偉等主要的電影,於2016年五月上映的。

嚴格來說,這部片子講的並非是成名的藝術家,但是裡面的主人公卻是一個執著於民間藝術的老藝人,在我看來,這些老藝人與藝術家一樣讓人尊敬。


影片講述的是陝西無雙鎮的一個村子裡,吹嗩吶這種傳統的民間藝術,不只是為了娛樂,而是用來辦白事時對死者的一種評價。道德平庸的吹兩臺,中者四臺,上者八臺,只有德高望重的才能吹“百鳥朝鳳”。


“百鳥朝鳳”這支曲子很難吹奏,只有最好的嗩吶匠才能吹奏。主人公焦三爺正是嗩吶高手。他急需培養接班人。能夠成為接班人的必須是人品端正,熱衷嗩吶的人。要從骨子裡做到“嗩吶離口不離手”,焦三爺就圍繞這個標準考驗兩個徒弟。


這是一部很樸實的電影,故事情節感人,演員演技高超。表面是嗩吶的傳承,實際也是在呼籲保護和發揚傳統藝術。影片很讓人感動,值得一看!


雨天論娛樂

說一箇中國的吧,叫《畫魂》

當初在畫室老師給我們播放的,起初我很不以為然,漸漸的看進去了特別感動

 它講述的是民初女畫家潘玉良的傳奇一生。  

 潘玉良原是江南的妓女出身,哥哥嫂子將她賣到妓院,裡面的頭牌雖然脾氣暴躁,但是對她們很好,充滿同情,並且她的死亡也給玉良帶來極大的衝擊,之後玉良以她為主畫了一幅裸女,稱她為姐姐。

 一次機緣讓她認識了蕪湖海關鹽業總監潘贊化(爾東昇飾),隨即被納為妾。她隨潘贊化到了上海,因為見她喜歡繪畫,潘贊化介紹了專業老師讓她學習,從此開始了學畫的學生生活。   其後由於潘贊化的正室的介入讓原本感情很好的二人漸漸產生了矛盾。她於是留學巴黎,漸漸成為國際著名的畫家。上海美術學院校長劉海粟觀念開明,請她回國任教,不料學風開放的歐洲與國內藝術界的情形大相徑庭。一心為藝術的潘玉良被保守的知識分子們指責為“妓女藝術家”,抨擊與阻礙她教授的人體畫藝術

看了這麼久,還是覺得很好看,我要再去看一遍


甜街

電影作為一種新型藝術,其題材有千千萬萬。因此,也有許多以藝術家為表達主體的電影,或是真人為拍攝對象的紀錄片,或是演員飾演的傳記電影,亦或是動畫電影。下面就為大家推薦幾部國內外的表現藝術家的電影。

1、《至愛梵高·星空之謎》&《梵高:畫語人生》

梵高的影響力無需多言,最近表現梵高的傳記動畫電影《至愛梵高·星空之謎》掀起了很大的熱潮,除了上映的這部,還推薦另外一部由BBC出品,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飾演梵高的這部真人傳記電影。

2、《畢加索的奇異旅程》

畢加索常說 “藝術是揭示現實的謊言”,而本片以無厘頭喜劇的風格講述了美術天才巴勃羅•路易斯•畢加索的故事,影片中百分之九十五的故事情節都是虛構的,而且沒有一幅畢加索的原作畫,雖然不嚴肅,但卻很容易讓觀眾沉浸其中。

3、《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影片是以經典名畫而創作出的觀影表達。

斯嘉麗·約翰遜、科林·費斯主演的傳記電影,影片講述肖像畫家約翰內斯·維米爾創作名畫《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的故事。

4、《殘影餘像 》

講述了知名的前衛派畫家史特斯明史奇的故事,探究藝術與愛的傳記電影。

5、《搖搖晃晃的人間》

這部紀錄片記錄了因《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睡你》意外走紅的農村詩人藝術家餘秀華的點點滴滴,一部關於女性、關於愛的紀錄電影。

6、《天梯:蔡國強的藝術》

關於藝術家蔡國強的首部電影紀錄片。


影行人

張藝謀導演了一部《畫魂》,由鞏俐主演,講述了潘玉良由一名青樓女子到著名畫家的傳奇經歷,在當時還是挺轟動的呢……






愛吐泡泡的小丑魚

以藝術家為題材的電影非常多,列舉幾部有影響力,製作精良的優秀電影吧。

《狂愛走一回》

這部電影改編自Arianna Huffington所著的畢卡索傳:Picasso; Creatorand Destroyer。主演是著名演員安東尼奧.霍普金斯。


“每一個女人都愛他,沒有他什麼都不是。他愛每一個女人,要她們做他的奴隸,誰也不偏愛,女人們都無法忍受,最後逐一離開。如果你不想最後孤單,就不要學習Picasso。”

《弗裡達》

弗裡達(salma hayek 飾)是墨西哥著名的女畫家,18歲之前她是一個快樂活潑的少女,跟其他人一樣,享受著愛情的甜蜜。然而18歲的車禍讓她遭遇重創,死裡逃生的她從此跟病痛伴隨一生。原來的小情人也離她而去。躺在病床18個月的她整日與畫為伴,她的畫充滿了不可思議的活力與激情。


《畫家波洛克》

美國畫家傑克遜.波洛克傳記影片。 波拉克作為當時西方藝術的領袖人物,以其超乎尋常的天才和膽量創作了大量的抽象派油畫作品,併為行為藝術的創立打下了基礎。


波洛克的作品(圖片來源網絡)

《花開花落》

法國女畫家塞拉菲娜.路易的傳記電影。本片榮獲2009年法國愷撒電影節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最佳原著劇本、最佳電影配樂、最佳攝影、最佳佈景、最佳服裝共七項大獎,並獲最佳導演及最佳聲音獎提名。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約翰內斯.維美爾是荷蘭黃金時代繪畫大師,與哈爾斯、倫勃朗合稱為荷蘭三大畫家。維米爾是荷蘭最偉大的畫家之一,片改編自作家崔西·雪佛蘭的同名小說,講述維梅爾以家中的一名女傭為模特,創作出世界名畫《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的故事。



《摯愛梵高.星空之謎》

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荷蘭後印象派畫家。出生於新教牧師家庭,是後印象主義的先驅,並深深地影響了二十世紀藝術,尤其是野獸派與表現主義。影片採用梵高原畫作品中的人物原型還原梵高的藝術人生。

《輕狂歲月》


尚·米榭·巴斯奇亞,是一位美國藝術家。他先是以紐約塗鴉藝術家的身份獲得大眾認識,後來成為一位成功的80年代“表現主義藝術家”。巴斯奇亞的作品至今仍深深影響著當代的藝術家,而且價值不斐。本片描記敘了他的成名過程,故事從巴斯奇亞早期落魄紐約街頭開始,直到他在現代藝術史上佔得一席之地為止,向觀眾展現了這位傳奇畫家辛酸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