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產能救豬價,“大去不可能,小去沒有用”?

豬市養殖主體發生了變化,供給過剩了 ?

我國養豬業的發展由於環保和轉型升級的需求,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我們都知道以前是以傳統的養殖戶為主流方向的,但是現在都是規模化、集約化、現代化的飼養模式,在散養戶為王的時代供給有限,出現過剩的情況基本上是不存在的。可是現在,規模養殖場與小養戶的比例基本上是三七分,供給充足,大豬場也基本上沒有壓欄的說法,都是由固定的出欄節奏,所以市場上不缺豬,供給充足了,所以現在也產能過剩了,並且大豬場也沒有要去產能的意思,還是進行跑馬圈地的操作。而跌價不就是供求關係的不平衡造成的嗎?所以,把豬價自從春節後一路暴跌的一部分責任歸咎於大型養殖企業並不為過嗎?

去产能救猪价,“大去不可能,小去没有用”?

去產能,可是小去不管用,大去又不可能?

養豬的朋友們都知道豬價上漲的本質原因是去產能,這是豬價上漲的動力,之前中國養豬網也報道了許多地方已經開始大殺母豬了,去產能的都是小養戶,這無疑是杯水車薪的操作,數量有限所以並不管用!大國模豬場不但不去產能,更是穩定生產,不斷擴產,溫氏、牧原、雛鷹、新希望都是爭先恐後的搶佔市場,並且數據在不斷的增長,供需矛盾怎麼調節?小養戶與大企業的矛盾怎麼調節?

行情低迷,只有這說不上建議的建議?

豬價漲跌調整,上漲地區增多,但是止跌反彈就是一閃而過的事情,現在這個行情下要是還有人在說漲價,大漲就真的過分了。但是豬價跌至低位,養殖戶有牴觸情緒豬價下跌阻力增大,漲一點也符合情況,但是能不能不要漲幾分錢就說大漲,近期大豬豬源得到一定的消耗,但市場需求並無明顯起色,且將逐漸進入夏季消費模式,豬價難有太大漲幅,建議大家密切關注豬價走勢,抓住機會出欄生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