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世界穹頂工程的巔峰:為何意大利人喜歡從萬神廟頂撒花瓣?

王南

古代世界穹頂工程的巔峰:為何意大利人喜歡從萬神廟頂撒花瓣?

古羅馬的萬神廟在靠近臺伯河的地方,在一大組近代居住區的環抱當中,也不是很起眼。如果論絕對佔地規模,比不上那幾個角鬥場、劇場,可是它當之無愧是古羅馬建築技術、藝術的巔峰之作。

古代世界穹頂工程的巔峰:為何意大利人喜歡從萬神廟頂撒花瓣?

羅馬城房屋海洋中的萬神廟 ©《意大利古建築散記》

它的設計者是古羅馬的哈德良皇帝。哈德良皇帝很有意思,首先他是所謂的五賢君之一,他非常親民,所以經常去卡拉卡拉浴場這些地方。

有一次來到卡拉卡拉浴場的時候,見到了一個過去自己帶軍隊時的老兵,發現這個老兵愁眉苦臉靠著牆在那兒蹭自己。他就過來問,怎麼回事。老兵說我現在很窮,請不起人給我搓澡。哈德良說這怎麼可以,賜他兩個奴隸搓澡。

再一個,他的藝術修養非常高,繪畫、文學、音樂都有很好的造詣,當然熱愛設計建築。

他還有件出名的事情是崇尚希臘文化,這從他的造型能夠看出來,他是羅馬皇帝中第一個留大鬍子的人。你再想想古希臘那些雕刻,亞里士多德、柏拉圖那些,都是大鬍子。他因為愛希臘,所以留大鬍子。

古代世界穹頂工程的巔峰:為何意大利人喜歡從萬神廟頂撒花瓣?

哈德良皇帝像(公元117-138年在位) ©《意大利古建築散記》

哈德良所有藝術活動中最重要的是設計了萬神廟。皇帝當建築師這件事情,我們要稍微有所保留,我更願意認為他是這個工程的主持人。實際上,像萬神廟如此難於建造的建築,一定是全羅馬最傑出的工匠共同工作的產物。

萬神廟,很多人容易去羅馬旅遊了一圈都沒找著它,然後就沒去。

從外頭看,一個普通的圓筒,上面有一個穹頂,前頭有一個灰色花崗石版的希臘神廟——在眾多羅馬的大型建築當中,這太不厲害了。

古代世界穹頂工程的巔峰:為何意大利人喜歡從萬神廟頂撒花瓣?

萬神廟外觀,由前部的門廊、中間的連接部分和後部帶穹頂的圓形神殿組成

從背面經過,就更不會想去看這房子了,灰頭土臉的一個厚牆。

古代世界穹頂工程的巔峰:為何意大利人喜歡從萬神廟頂撒花瓣?

萬神廟外牆 ©袁牧

即便是萬神廟的入口,上面也沒有帕提農神廟那麼厲害的雕刻。也不是大理石的,灰撲撲的柱子。

古代世界穹頂工程的巔峰:為何意大利人喜歡從萬神廟頂撒花瓣?

萬神廟的希臘神廟式門廊 ©袁牧

可是如果經過兩扇十六米高的青銅大門,整個古羅馬或者西方建築史上最震撼人心的一幕就會出現在你眼前:你會看到一個巨大無朋的穹頂罩在你的上方,最神奇的是這個穹頂的上空是個洞。

古代世界穹頂工程的巔峰:為何意大利人喜歡從萬神廟頂撒花瓣?

萬神廟穹頂仰視 ©袁牧

如果天氣晴朗的時候,陽光會把這個洞的影子形成一個巨大的光斑,投在整個萬神廟裡。而且隨著太陽的移動,這個光斑就在整個神廟裡遊走。有的時候在穹頂上,有的時候又來到柱子上、牆壁上,有的時候落到地上,好像要把萬神廟裡沉睡的萬神全部喚醒。

古代世界穹頂工程的巔峰:為何意大利人喜歡從萬神廟頂撒花瓣?

光斑遊走在穹頂、牆面 ©袁牧 王南

萬神廟是一個非常完美的幾何形。首先它有一個43.2米跨度的穹頂,半球形,高度也是43.2米。換句話說,這個半球形的穹頂被鏡像了一下,穹頂的頂點正好和地面相切。對比於希臘神廟的黃金分割,它是一個完美的正圓形。

古代世界穹頂工程的巔峰:為何意大利人喜歡從萬神廟頂撒花瓣?

萬神廟剖面圖 ©《世界城市史》

它的平面也是個圓形,開了八個方向的神龕,用其中的一個方向當入口,外頭是希臘神廟式的山花。

古代世界穹頂工程的巔峰:為何意大利人喜歡從萬神廟頂撒花瓣?

萬神廟平面圖 ©《世界城市史》

真正難於建造的,是這個放在20多米高圓柱形上的43.2米跨度的半球。各位要想在家裡做萬神廟的模型是很容易的,你先找一口鍋,再找一個和它直徑一樣大的碗扣上面,再把這個碗底敲掉,就得到了一個萬神廟的模型。

可是,要蓋一個足尺的萬神廟的時候就非常可怕了。一個40多米跨度的穹頂要如何來建造呢?

古代世界穹頂工程的巔峰:為何意大利人喜歡從萬神廟頂撒花瓣?

工匠用什麼方法呢?非常巧妙,完全不用支架,這就是混凝土建造的秘訣,混凝土可以分段澆鑄的,今天蓋房子也是這樣,蓋完一層蓋二層,蓋完二層蓋三層。

下面的這個圓筒是很好辦的,一層一層澆鑄上來,而且每一層澆鑄好的時候就可以上來支模,幹了以後又可以上來施工了。等到整個牆蓋好的時候,大家可以搭腳手架爬上來施工了。先做這一圈的拱頂,再做這一圈的拱頂,循環往復。

當然,我們也可以看出來,越到上頭的時候越危險,幹活容易掉進去。羅馬萬神廟沒有記載,但是佛羅倫薩聖母百花大教堂穹頂在一百多米高的天空中施工,也沒有下面的支架,就真的有人掉下來犧牲了,這時候只能在內部拉一些網什麼的做保護措施。

古代世界穹頂工程的巔峰:為何意大利人喜歡從萬神廟頂撒花瓣?

這麼巨大的一個穹頂,側推力是非常大的,所以萬神廟的牆有六米多厚,大概咱們這個房子整個兒都要被澆成混凝土當它的牆了。拱頂的底部也是6米厚,到了頂部慢慢減薄,最後是1.5米。

羅馬混凝土是拿火山灰加碎石當骨料,他們也很聰明,越往下的這些石頭越重,讓它堅固,越往上就挑更輕的石頭放進去當骨料。所以從最重的火山玄武岩,一直到上面最輕的浮石,是非常有智慧的。

那什麼東西留下了它建造的痕跡呢?這個穹頂上一格一格的,實際上就是這樣一層一層澆鑄的。

古代世界穹頂工程的巔峰:為何意大利人喜歡從萬神廟頂撒花瓣?

最精彩的來了,澆到最後剩下一個洞的時候,匠人有兩個選擇,一個是再把那個洞糊上,裡面全黑了。但是匠人停手了,剛才我們說的那個巨大的光斑在裡面把萬神喚醒這件事情就來了。這是建築藝術,又和整個建造過程水乳交融,直接是建造過程的結果,非常了不起。

萬神廟這個43.2米跨度的大穹頂保持了多長時間世界紀錄呢?1700多年。它是公元128年建成的,1700多年後,現代鋼筋混凝土終於蓋出了比它跨度大的穹頂,在漫長的時間裡,它都是古代世界上穹頂工程的巔峰。

另一件事情就是隨之而來的建築藝術。它的光影效果,包括很精美的大理石裝點的牆面、壁龕,裡頭的壁畫,以及壁龕上的大理石、柱頭上的大理石雕刻。

古代世界穹頂工程的巔峰:為何意大利人喜歡從萬神廟頂撒花瓣?

古代世界穹頂工程的巔峰:為何意大利人喜歡從萬神廟頂撒花瓣?

萬神廟內牆柱墩和壁龕

最神奇的是它地面上的大理石。我記得第一次到萬神廟的時候剛下過點雨,地上潮潮的。看見大理石,我就想,後來巴洛克時期運用高超的大理石工藝裝修了萬神廟的地面。

古代世界穹頂工程的巔峰:為何意大利人喜歡從萬神廟頂撒花瓣?

回來一查文獻資料,這是當年萬神廟的大理石,1890年前的大理石。太不可思議了,燦然如新。

一代一代的建築師來到羅馬萬神廟底下,受到這種空間、光影的震撼,可能在他們將來的設計裡獲得了靈感。

過去每當在課堂上我激情洋溢地跟大家講這個穹頂,講這個圓洞的時候,總有一個學生跳出來說,老師,下雨了怎麼辦?

這是過去的一張銅版畫,萬一下暴雨,水就真進來了,大家還得在萬神廟裡划船。

古代世界穹頂工程的巔峰:為何意大利人喜歡從萬神廟頂撒花瓣?

當然,我們可以放萬神廟鋪地的細部,有著像卡拉卡拉浴場一樣精美的排水口。可是我寧願來想象一下,狂風暴雨中的萬神廟,有什麼不好呢?本來就是獻給萬神的嘛,它怕什麼。

想象一下,電閃雷鳴,暴雨衝進萬神廟的圓洞,被狂風吹成千千萬萬的水滴潑灑在萬神廟將近2000年的大理石上,很壯觀。還有晚上不開門了,如果天空升起一輪明月,月光透過這個洞,照在萬神廟的穹頂上,在萬神廟裡遊走,這多美妙。

古代世界穹頂工程的巔峰:為何意大利人喜歡從萬神廟頂撒花瓣?

有一次坐飛機,翻起一本雜誌,我嚇傻了。意大利人幹什麼呢,他在聖靈降臨節的時候,讓消防隊員爬上萬神廟的頂,從這個圓洞裡灑下千千萬萬片玫瑰花瓣,下一場玫瑰花雨,所有來參加儀式的人就沐浴在玫瑰花海中。當時服得不得了,還是意大利人能玩,還下雨呢。

古代世界穹頂工程的巔峰:為何意大利人喜歡從萬神廟頂撒花瓣?

萬神廟今天算是所有古羅馬建築裡面保存得最好的,你看其他那些要不頂塌了,要不石頭被人拿走了,它幾乎是完美無缺地留下來了。受一點點小損傷,比如說我們剛才看到萬神廟穹頂的很多凹槽,像中國藻井一樣,其實以前每一個凹槽裡都有青銅的玫瑰花。

古代世界穹頂工程的巔峰:為何意大利人喜歡從萬神廟頂撒花瓣?

萬神廟穹頂的分格“藻井” ©袁牧

後來就被教皇看上,讓巴洛克時期的雕塑大師伯尼尼,把所有的青銅做成一頂青銅華蓋。放在哪兒呢?今天梵蒂岡的聖彼得大教堂的穹頂下。所以從這件事情上也可以看出聖彼得大教堂和萬神廟有一點淵源,它把人家的銅給移過來,濃縮在一頂華蓋上面。

古代世界穹頂工程的巔峰:為何意大利人喜歡從萬神廟頂撒花瓣?

聖彼得大教堂的青銅華蓋

還剩好多好多銅,還鑄成了好幾門大炮。所以可以想見那個穹頂是多麼巨大,連裡頭摳出來的銅花能做出那麼多內容。

伯尼尼由於幹過這件壞事,大家就開始把所有對萬神廟動的手腳都栽贓給他。曾經一度萬神廟被改成在上面加了兩個鐘塔,特別醜,大家就說這是伯尼尼的驢耳朵,但好像有學者考證這其實不是人家乾的。

好在今天,萬神廟又回到了將近2000年前該有的那個狀態。

古代世界穹頂工程的巔峰:為何意大利人喜歡從萬神廟頂撒花瓣?

伯尼尼為萬神廟加的一對“耳朵” ©《意大利古建築散記》

由於萬神廟實在是太完美、太精彩、太有表現力,使得後面這一千多年當中有無數的建築不停地模仿它,用中國的話說,它是“子子孫孫無窮匱也”。

第一個最重要的親戚,東羅馬的聖索菲亞大教堂。一樣的輝煌,裡頭一樣是穹頂籠罩下的動人空間,可以看作西羅馬萬神廟在東羅馬的一個鏡像。

古代世界穹頂工程的巔峰:為何意大利人喜歡從萬神廟頂撒花瓣?

古代世界穹頂工程的巔峰:為何意大利人喜歡從萬神廟頂撒花瓣?

聖索菲亞大教堂外觀及中廳仰視 ©黃華青

威尼斯聖馬可教堂,在十字形的平面上放了大大小小五個穹頂,裡頭也一樣是穹頂籠罩的神聖空間。

古代世界穹頂工程的巔峰:為何意大利人喜歡從萬神廟頂撒花瓣?

威尼斯聖馬可大教堂 ©袁牧

佛羅倫薩的聖母百花大教堂,它被說成是文藝復興的第一個偉大傑作。穹頂直徑比羅馬萬神廟稍微小一點點,可是它的難度在於建在離地90米的地方,最後穹頂做完已經100多米高了。

古代世界穹頂工程的巔峰:為何意大利人喜歡從萬神廟頂撒花瓣?

佛羅倫薩聖母百花大教堂穹頂 ©《文藝復興在佛羅倫薩》

它的設計師布魯乃列斯基很有意思,原來是一個雕塑家,充滿信心地來參加大教堂下面一個青銅門的競賽,結果競賽失敗了,心灰意冷決定改行,改學建築,跑到羅馬的廢墟里面,一通學習,在萬神廟掌握了建造穹頂的知識。

古代世界穹頂工程的巔峰:為何意大利人喜歡從萬神廟頂撒花瓣?

布魯乃列斯基

他的家鄉這時候發生了一件特別可笑的事,前任建築師特別勇敢,設計了跨度這麼大的一個穹頂,還做了模型,然後就不知道怎麼蓋了。所以在長達幾十年時間裡,這個教堂的上空就是一個大洞,被旁邊城市笑得一塌糊塗。

這時候布魯乃列斯基同志學成歸來,蓋成了這個穹頂,當然也用了很多萬神廟的知識,包括不用支架如何在高空中建造巨大的穹頂。

羅馬的聖彼得大教堂,米開朗基羅只不過是把前面聖母百花大教堂的穹頂用大理石又蓋一遍。萬神廟、聖母百花大教堂和聖彼得大教堂,這三個是古代世界穹頂的前三名。

古代世界穹頂工程的巔峰:為何意大利人喜歡從萬神廟頂撒花瓣?

羅馬聖彼得大教堂穹頂 ©《文藝復興在羅馬》

室內的表現力呢?這是前面佛羅倫薩大教堂的穹頂,仰望上去全是壁畫。

古代世界穹頂工程的巔峰:為何意大利人喜歡從萬神廟頂撒花瓣?

佛羅倫薩聖母百花大教堂穹頂仰視

這是聖彼得大教堂的穹頂。

古代世界穹頂工程的巔峰:為何意大利人喜歡從萬神廟頂撒花瓣?

聖彼得大教堂穹頂仰視

他們怎麼對待最後那個洞呢?用的方法是在上面建一座採光亭,這一下就沒有下雨的苦了。可是大家發現沒有,好像建築藝術的魅力也就沒有原來那麼強了。

包括倫敦的聖保羅大教堂,各地大概都有一座向萬神廟致敬的作品。

古代世界穹頂工程的巔峰:為何意大利人喜歡從萬神廟頂撒花瓣?

倫敦聖保羅大教堂 ©錢辰

巴黎榮軍院,這個金色穹頂的底下埋的是巴黎人的英雄拿坡侖。

古代世界穹頂工程的巔峰:為何意大利人喜歡從萬神廟頂撒花瓣?

巴黎榮軍院 ©程曉喜

巴黎先賢祠,英文的名字用的是和萬神廟一樣的,而我們中國人把它翻譯成先賢祠更貼切,因為它是把法國曆史上的文化名人都放在這裡頭。

古代世界穹頂工程的巔峰:為何意大利人喜歡從萬神廟頂撒花瓣?

巴黎先賢祠

美國國會大廈。

古代世界穹頂工程的巔峰:為何意大利人喜歡從萬神廟頂撒花瓣?

美國國會大廈 ©程曉喜

德國議會大廈。英國現代建築大師諾曼·福斯特用玻璃建造了一個“萬神廟”,作為古代建築上頭新建的穹頂。

古代世界穹頂工程的巔峰:為何意大利人喜歡從萬神廟頂撒花瓣?

柏林國會大廈新穹頂

還有采取別的思路學習它的,穹頂加希臘山花,學習它的整個外觀。這是意大利建築大師帕拉第奧的圓廳別墅,四個面長得都像萬神廟,具體而微者。

古代世界穹頂工程的巔峰:為何意大利人喜歡從萬神廟頂撒花瓣?

意大利維琴察園廳別墅 ©袁牧

這是弗吉尼亞大學圖書館,美國總統托馬斯·傑斐遜作品。總統建築師,和前面皇帝建築師遙相呼應,穹頂加希臘入口門廊。

古代世界穹頂工程的巔峰:為何意大利人喜歡從萬神廟頂撒花瓣?

弗吉尼亞大學圖書館©《西方建築史:從遠古到後現代》

清華大學大禮堂,學習上一個作品出來的一個效果。前面是希臘人,愛奧尼柱式在歌唱,後面是羅馬的穹頂,兩人的和聲。

古代世界穹頂工程的巔峰:為何意大利人喜歡從萬神廟頂撒花瓣?

清華大學禮堂(由美國建築師亨利·茂飛設計) ©袁牧

在它的眾多“子孫”當中,也有秉承它的技術理念的。這是近代意大利非常著名的建築師奈爾維做的羅馬小體育宮,穹頂的跨度60多米,超過萬神廟。但這不稀奇,它用薄殼結構來做,厚度只有6釐米。

古代世界穹頂工程的巔峰:為何意大利人喜歡從萬神廟頂撒花瓣?

羅馬小體育宮 ©朱琳

我們還記得萬神廟的那個穹頂基部是6米,最薄也是1.5米,它是6釐米。所以它是意大利這些子孫當中非常爭氣的,其實是用現代鋼筋混凝土的最傑出的技術來蓋一個穹頂,向萬神廟致敬。

剛才那個傳奇的安藤忠雄,看看他在羅馬萬神廟學了什麼。他沒有做一個圓形,也沒有開一個圓洞,可是他營造了一個黑暗無光的空間,光從外面照進來,是萬神廟給人的那種神聖的感覺。這是他在羅馬萬神廟或者在中世紀的教堂裡獲得感動,學到的東西,而且他用了清水混凝土。

古代世界穹頂工程的巔峰:為何意大利人喜歡從萬神廟頂撒花瓣?

安藤忠雄設計的“光的教堂” ©《安藤忠雄》

最後我們再回到萬神廟。

我第一次去的那個印象還記憶猶新,在萬神廟裡那個感覺難以磨滅。

古代世界穹頂工程的巔峰:為何意大利人喜歡從萬神廟頂撒花瓣?

羅馬萬神廟 ©王南 繪

最後我們請出古希臘、古羅馬的巔峰之作,做一個巔峰對決。有一個寫古羅馬建築研究的書的作者說,大意是這樣:無論希臘的帕提農神廟怎麼完美,萬神廟才是最傑出的建築藝術。他是研究羅馬建築的人,可以想像,實際上建築當然不能賽跑。

把帕提農神廟和萬神廟擺在一起,其實能很好地體現出西方美學史上兩個非常非常重要的美的範疇,一個叫優美,西方beauty這個詞,一個叫崇高,英文叫sublime。

古代世界穹頂工程的巔峰:為何意大利人喜歡從萬神廟頂撒花瓣?

優美很好理解,我們前面講帕提農神廟,美麗的雕刻、對黃金比例的控制,獲得一種永恆和諧的美感。

崇高是什麼呢,最早談崇高的就是一個古羅馬人——朗吉努斯,寫了《論崇高》這本書,後來像康德、黑格爾這些美學家都對這個觀點有所發揮。

總的來說,就是人類面對巨大的恐怖事物,比如說大山、大海、狂風暴雨、閃電雷鳴,開始是害怕,可是如果和它對峙相持到一定的階段,突然我們的鬥志會被激發,我們會升起萬丈豪情,居然開始欣賞它的美。

這個時候,從你心底油然而生的那種感覺,那種美感,西方人稱它為崇高感,比較像中國古人說的壯美之感。

羅馬萬神廟顯然是崇高的典型代表,其實後世非常多的教堂、神殿,都在用這種方法,巨大的尺度,戲劇般的光影,天上來的光,讓你獲得這種崇高之感。

古代世界穹頂工程的巔峰:為何意大利人喜歡從萬神廟頂撒花瓣?

很難說誰勝過誰,就像有的人喜歡拉斐爾畫的聖母,優美的感覺,但必然有人就會喜歡米開朗基羅畫的《創世紀》,或者米開朗基羅雕刻的《大衛》,那一定是一種崇高的感覺,力量的感覺。

最有意思的一件事情是,拉斐爾死去以後被埋在了萬神廟。他的墓碑上寫了一段很經典的銘文:他活著的時候萬物之母怕他賽過她的作品,可是他死了,她又怕自己也要死去。

從拉斐爾葬進萬神廟以後,好像有一種優美和崇高在這裡匯合了的感覺。我不知道大家的喜好,但是希望優美和崇高與你們同在。

(本文作者為 王南,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