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饒文博園看上饒文博會之八」傳統書畫:獨步天下的中華國粹

2018第二屆上饒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4月27日盛大開幕後,上饒市民和各地遊客紛至踏來,“逛文博、淘世界”,人們抓住這一年一度的業界盛會、消費盛宴,一邊參觀學習,一邊選購珍品,展會現場成為喜悅的海洋。

「從上饒文博園看上饒文博會之八」傳統書畫:獨步天下的中華國粹

2018上饒文博會傳統書畫展區

在主展館廣豐木雕城會展中心三樓,書法美術攝影展區吸引了眾多人駐足觀賞,其中不乏家長帶著孩子一同參觀。該展區的主體是中國傳統書畫作品展示,而上饒市廣豐區又恰是文化部2014年認定的中國民間文化藝術(書畫)之鄉。廣豐現有各個層面的書畫藝術家和作者3000多人,擁有省級以上美術家協會、書法家協會會員近百人,被書畫界譽為中國書界、畫壇的“廣豐現象”,隨著廣豐縣2015年撤縣設區,這一“廣豐現象”進一步涵括中心城區書畫家,升級為“上饒現象”!

「從上饒文博園看上饒文博會之八」傳統書畫:獨步天下的中華國粹

顏真卿楷書《多寶塔碑》(局部)

中國傳統書畫,是完全發源於中國併為中華固有的文化之精華,可以說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最具代表性、最富有獨特內涵的文化遺產之一。不僅深受歷代人們的喜愛,而且具有世界影響,是譽滿全球的中國四大國粹之一(另三項為:京劇、中醫、武術;孫中山先生總結的四大國粹,前三項相同,但有“中國烹飪”,沒有“中國武術”)。

「從上饒文博園看上饒文博會之八」傳統書畫:獨步天下的中華國粹

王羲之行書《蘭亭序》(局部)

瞭解中國傳統書畫,首先要了解中國字。中國字即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至少有四千多年的歷史,是世界上連續使用時間最長的文字,在歷史上很長時期還是東亞唯一國際文字。現存最早可識的成熟漢字系統是商代的甲骨文。漢字在漫長的演變發展過程中,一方面起著思想交流、文化繼承等重要社會作用,另一方面它本身又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造型藝術。

「從上饒文博園看上饒文博會之八」傳統書畫:獨步天下的中華國粹

懷素草書《自敘帖》(局部)

中國書法作為一門古老的漢字書寫藝術,從甲骨文、鐘鼎文、石鼓文等大篆,演變為小篆、隸書,及至定型於東漢、魏晉時期的草書、楷書、行書等,一直散發著獨特的藝術魅力。如今,中國書法主要有楷書、行書、草書、篆書這五種字體。

「從上饒文博園看上饒文博會之八」傳統書畫:獨步天下的中華國粹

宋徽宗趙佶《溪山秋色》


篆書是大篆、小篆的統稱。筆法瘦勁挺拔,直線較多。大篆是甲骨文、鐘鼎文、石鼓文、六國文字的總稱。秦始皇大統後,“書同文”,命令李斯創立小篆,因而小篆也稱“秦篆”,是秦國簡化通用文字,其特點是形體均勻齊整、容易書寫。

「從上饒文博園看上饒文博會之八」傳統書畫:獨步天下的中華國粹

徐悲鴻《八駿圖》

在篆書基礎上,為適應書寫便捷的需要,秦始皇也採納了在獄中服役的程邈整理的隸書,這就是“秦隸”。隸書將小篆進一步簡化,並把小篆勻圓的線條變成平直方正的筆畫,以便於書寫。東漢時,隸書書法達到頂峰,是為“漢隸”,即“今隸”。

「從上饒文博園看上饒文博會之八」傳統書畫:獨步天下的中華國粹

齊白石國畫

隸書是一種莊重的字體,書寫效果略微寬扁,橫畫長直畫短,講究“蠶頭燕尾”“一波三折”。隸書的出現,是中國文字與書法的一大變革,其意義不僅在於漢字從此走向了符號化,更重要的是它改變了漢字的書寫方式和審美趨向,從而為楷書書法藝術的產生奠定了基礎。

「從上饒文博園看上饒文博會之八」傳統書畫:獨步天下的中華國粹

中國書法·楷書

“漢隸唐楷”。楷書也叫正楷、真書、正書,從程邈創立的隸書逐漸演變而來,更趨簡化,橫平豎直。《辭海》解釋說它“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故名楷書。始於漢末,發於唐代,通行至今,長盛不衰。楷體書法最著名的是四大家:唐·歐陽詢(歐體)、唐·顏真卿(顏體)、唐·柳公權(柳體)、元·趙孟頫(趙體)。

「從上饒文博園看上饒文博會之八」傳統書畫:獨步天下的中華國粹

中國書法·行書

行書是介於楷書與草書之間的一種書體,大約出現在東漢末年。它在楷書的基礎上發展起源的,是為了彌補楷書的書寫速度太慢和草書的難於辨認而產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它是楷書的草化或草書的楷化。楷法多於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於楷法的叫“行草”。

「從上饒文博園看上饒文博會之八」傳統書畫:獨步天下的中華國粹

中國書法·草書

中國書法藝術寶庫中,行書是最為絢爛多姿、豐富厚重的寶藏。其中王羲之創作了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序》,顏真卿創作了“天下第二行書”《祭侄文稿》,蘇軾創作了“天下第三行書”《寒食帖》。歷代書法經典之作,是歷經漫長歲月留存的藝術精髓,是中華民族對人類審美領域的獨特貢獻!

「從上饒文博園看上饒文博會之八」傳統書畫:獨步天下的中華國粹

中國書法·隸書

《說文解字》說:“漢興有草書”。草書始於漢初,它是為書寫簡便在隸書基礎上演變出來的,是先有草書後有楷書!草書有章草、今草之分,其特點是:存字之梗概,損隸之規矩,縱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創之意,謂之草書。草書是按一定規律將字的點劃連字,結構簡省,偏旁假借,並不是隨心所欲的亂寫。

「從上饒文博園看上饒文博會之八」傳統書畫:獨步天下的中華國粹

中國書法·篆書

練習傳統書法,必從歷史名帖入手。歷代以來碑帖如雲,篆、隸、楷、行、草名篇無數。謹列舉若干以識:篆書字帖:《毛公鼎》《石鼓文》;隸書字帖:《乙瑛碑》《曹全碑》;楷書字帖:《多寶塔碑》《 玄秘塔碑》《 九成宮醴泉銘》《 膽巴碑》;行書字帖:《蘭亭序》《蜀素帖》;草書字帖:《十七帖》《自敘帖》等等。

「從上饒文博園看上饒文博會之八」傳統書畫:獨步天下的中華國粹

宣紙國畫·人物畫

自古有“書畫同源”之說,因為兩者工具材料相同。中國畫簡稱“國畫”,古代一般稱之為丹青,是中國創造的具有悠久歷史與鮮明民族特色的、在世界美術領域中自成體系的造型藝術。國畫以線條為主要手段,講究用筆、用墨,使線、墨、色交相輝映,達到“氣韻生動”的藝術效果。國畫作品往往融詩、書、畫、印為一體,形成了自己顯著的藝術特徵。

「從上饒文博園看上饒文博會之八」傳統書畫:獨步天下的中華國粹

絹帛國畫·山水畫

如果說西方畫是“再現”的藝術,中國畫就是“表現”的藝術。國畫講究“氣韻生動”,不拘泥於物體外表肖似,而講求“以形寫神”,追求神似;國畫講究筆墨神韻,筆法要求平、圓、留、重、變,墨法要求墨分五色,焦、濃、重、淡、清;國畫講究“骨法用筆”,不講究焦點透視,不強調環境對物體光色變化的影響;國畫講究空白布置和物體“氣勢”,著力於表現“神韻”“境界”。

「從上饒文博園看上饒文博會之八」傳統書畫:獨步天下的中華國粹

夏布國畫·花鳥畫

需要了解的是,國畫不僅是畫在紙上,還有畫在絹帛、夏布等材料上的。東漢發明紙以前,書畫以絹帛為主,但比較昂貴,至今絹帛書畫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書畫夏布是現今發明的新的書畫材質,具備固色固墨,防菌防黴等優點。

「從上饒文博園看上饒文博會之八」傳統書畫:獨步天下的中華國粹

國畫·寫意山水

國畫的分類,如果按題材內容分,主要有主要有人物、山水、花鳥三種;如果按技法分,主要有工筆和寫意兩類。國畫的呈現形式也是豐富多姿,有中堂、條幅、小品、卷軸、扇面、冊頁、長卷、斗方、屏風等。中國傳統書畫藝術,是中國特有的造型藝術,在世界藝術發展史上特立獨行、風姿綽約,體現了中國人的審美觀,具有中國氣派、中國韻味。俗話說:家中無字畫,必是俗人家。作為中國人,在家裡或辦公空間,展示、收藏一些傳統書畫作品,是必要的文化情懷。

「從上饒文博園看上饒文博會之八」傳統書畫:獨步天下的中華國粹

國畫·工筆花鳥

上饒文博園是上饒市重點建設項目,總建築面積45萬平方米,總投資約30億元。該項目目前正在裝修階段,預計2019年3月部分可以投入運營。上饒文博園規劃有書畫藝術生活館,將集中展示全國及世界各地中國傳統書畫名家作品,併為之設立工作室。上饒文博園將把傳統書畫作為重點建設領域,不僅強調展示交易功能,更注重學術藝術交流,不斷推動傳統書畫的“上饒現象”發揚光大!

「從上饒文博園看上饒文博會之八」傳統書畫:獨步天下的中華國粹

建設中的上饒文博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